韓程雁,聞萬順,姚保龍,楊婷,葉祥明
作者單位: 310014杭州,浙江省人民醫(yī)院
認知功能障礙是腦卒中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統(tǒng)計表明腦卒中后1個月的發(fā)病率高達50%,6個月后仍有30%的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認知缺陷[1]。然而目前臨床上更關注肢體功能的康復,而忽視認知功能訓練。認知障礙導致患者配合程度降低、治療效果欠佳,嚴重影響疾病康復。因此,改善認知功能對肢體功能恢復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采取頭皮針留針時進行認知訓練,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 2016年 1月至2017年12月在浙江省人民醫(yī)院住院的腦卒中患者45例,均符合:(1)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腦卒中診斷標準[2],并經(jīng)頭顱CT或MRI掃描核實為缺血性卒中;(2)年齡40~80歲,發(fā)?。?5d,生命體征平穩(wěn),病情無進一步加重;(3)意識清晰,無嚴重言語交流障礙,可配合完成相關治療及測評;(4)存在認知功能障礙;(5)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1)既往有精神疾病、各種原因所致認知功能障礙、嚴重基礎疾??;(2)頭皮有嚴重感染、創(chuàng)傷及凝血功能異常等不適合針灸。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A、B、C組,各15例。3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1.2 方法 A組給予常規(guī)藥物治療:包括營養(yǎng)神經(jīng)、改善腦血流、抗血小板聚集、穩(wěn)定斑塊及基礎疾病治療等;常規(guī)康復治療:肢體運動功能、感覺功能、平衡功能及吞咽功能等治療,各項目30min/次,1次/d,每周6 d,持續(xù)2個月。B組在A組治療基礎上,先進行頭皮針治療,頭皮針采用靳三針療法中的智三針(神庭、兩側本神)、四神針(前頂、后頂、絡卻)、顳三針(耳尖直上2寸,其前后各1寸)[3]。采用環(huán)球牌(江蘇針灸用品有限公司)0.25 mm×25 mm不銹鋼毫針,75%酒精常規(guī)消毒,針身與頭皮成15°,進入帽狀腱膜下層,進針10~20 mm,得氣后捻轉2min,每隔10min運針1次,每次留針30 min,每天1次,每周6 d,持續(xù)2個月。2h后進行認知訓練,包括:(1)注意力訓練:刪除作業(yè),視覺追蹤,紙牌,電腦游戲;(2)記憶力訓練:回憶物品、人物,順、倒背數(shù)字,復述文字;(3)失用癥、失認癥訓練:患側感覺刺激、站在患側講話等,視覺失認者辨認物品、顏色、形狀;(4)計算力訓練:模擬買東西等簡單計算;(5)執(zhí)行和解決問題能力訓練:穿衣、洗碗、行程安排等日常生活相關的問題;(6)語言能力訓練:朗讀、復述故事、看圖表達、簡單生活交流。30 min/次,1 次/d,每周6 d,持續(xù)2個月。C組在A組治療基礎上,頭皮針留針時進行認知訓練,方法同B組。
1.3 觀察指標 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2個月進行評定:(1)認知功能:采取簡明精神狀態(tài)量表(MMSE)。(2)記憶力:采取聽覺詞語學習測驗(AVLT),回憶12個詞語共 6次,記錄前3次正確總數(shù)(AVLT123),第5次正確數(shù)(AVLT5,非言語測驗20 min后回憶),再認數(shù)(AVLT再認,加入12個新詞語,判斷24個詞語是否記憶過)[4]。(3)執(zhí)行力和注意力:①連線測試A部分(TMT-A):將1~25個數(shù)字按順序連線,記錄完成時間;②連線測試B部分(TMT-B):將1~13、A~F按數(shù)字與字母順序交替連線,記錄完成時間;③Stroop色詞測驗卡(CWT):卡片上50個字(“紅、黃、藍、綠”組成),4種字色,要求讀出字色而非字義,記錄正確個數(shù);④言語流暢性測驗(VFT):1 min內(nèi)盡可能多地說出動物、水果、蔬菜的名稱,記錄正確個數(shù)。(4)語言能力:采用波士頓命名測驗(BNT),給出30張常見物品的圖片,記錄正確命名個數(shù)。(5)結構能力:采用畫鐘測驗(CDT),要求畫出“3:40”的鐘。采取4分法評分:畫出閉鎖的圓得1分,表盤上12隔數(shù)字標注正確得1分,分針標注正確得1分,時針標注正確得1分。
表1 入選時3組患者一般資料情況比較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25.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兩組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比較采用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檢驗,多重比較采取LSD;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MMSE和記憶力比較 治療前,3組 MMSE、AVLT123、AVLT5、AVLT 再認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3組間上述指標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F≥4.372,均P< 0.05),且均較治療前提高(均P<0.05);B組MMSE、AVLT123、AVLT5均優(yōu)于A組(均P<0.05),C 組 MMSE、AVLT123、AVLT 再認均優(yōu)于A、B兩組,AVLT5優(yōu)于A組(均P<0.05)。見表2。
2.2 執(zhí)行力及注意力比較 治療前,3組TMT-A、TMT-B、CWT-正確數(shù)、VFT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3 組間TMT-A、CWT-正確數(shù)、VFT指標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F≥3.351,均P<0.05),且均較治療前提高(均P<0.05);B 組 TMT-A、CWT-正確數(shù)、VFT均優(yōu)于A組(均P<0.05),C組TMTA、VFT均優(yōu)于A、B兩組(均P< 0.05)。見表3。
2.3 語言及結構能力比較 治療前,3組BNT、CDT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3組間上述指標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F≥11.721,均P<0.05),且均較治療前提高(均P<0.05);B組BNT、CDT均優(yōu)于A組(均P<0.05),C組BNT、CDT均優(yōu)于A、B兩組(均P<0.05)。見表4。
表2 各組治療前后MMSE、記憶力評定比較
表3 各組治療前后執(zhí)行力及注意力評定比較
表4 各組治療前后語言及結構能力評定比較
認知功能障礙可表現(xiàn)為記憶力、注意力、執(zhí)行力、語言能力及空間結構能力等方面受損。腦卒中后腦血流減少,神經(jīng)細胞變性萎縮,引起認知障礙。而高血壓、糖尿病等危險因素導致腦小血管病變,加重癥狀[5]。因此,目前治療主要以控制危險因素、改善腦血流及保護神經(jīng)細胞等為主。在中醫(yī)學本病屬于“善忘、癡呆、神病”等范疇,其病位在腦,腦為“元神之府”,主宰神志、思維、情感和記憶等。本研究所取智三針、四神針、顳三針主治智力、精神障礙等病癥。且上述穴位為額、顳、頂葉投影區(qū),針刺該區(qū)域可增加腦血流、促進側支循環(huán)建立、增強腦組織血供,從而促進認知恢復[6]。
研究表明認知訓練能改善卒中后認知障礙[7]。趙先偉等[8]發(fā)現(xiàn)反復認知訓練可促使大腦損傷區(qū)神經(jīng)環(huán)路生成,促進信息加工處理,改善分析判斷能力。本研究針對卒中后不同的認知缺陷,制定系統(tǒng)性治療方法,通過視、聽、觸覺等多種刺激,結合一定趣味性,能有效改善認知功能。B組在治療后MMSE、記憶力、注意力和執(zhí)行能力、語言和空間結構能力均優(yōu)于A組,證實先后進行頭皮針與認知訓練可有效改善認知功能,與熊鍵等[9]研究一致。而C組在治療后MMSE、AVLT再認、AVLT5、TMT-A、VFT、BNT、CDT均優(yōu)于A、B組,說明頭皮針留針時進行認知訓練對上述認知改善更顯著,其機制可能為留針時腦血流增加,神經(jīng)細胞興奮性增高,患者注意力更集中,治療效率提高[10]。組間TMT-B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這可能是患者對該試驗中的英文字母認識受限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