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兆洲,王 炎,李 琦△
(1.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yī)院腫瘤科,上海 201203; 2.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yī)院腫瘤研究所,上海 201203)
血肉有情之品特指動物類中藥中具有補益強壯作用的部分,此類藥材主要來源于人和動物的某一組織器官或動物整體,是相對于植物類補益藥且與血肉相關而名之[1]。中醫(yī)藥學運用血肉有情之品防治疾病具有悠久的歷史,中醫(yī)界先圣近賢在運用血肉有情之品的臨床實踐中積累了豐富而寶貴的經驗?,F(xiàn)代藥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眾多血肉有情之品中均含有抗腫瘤藥理活性成分。鑒于此,在中醫(yī)藥防治腫瘤的臨床實踐和科學研究中,血肉有情之品的獨特作用值得重視和深入研究。
血肉有情之品納入中醫(yī)藥防治疾病的范疇,其根本原因在于當時社會生產力的進一步發(fā)展。因為血肉有情之品多具有藥食同源之特點,隨著人類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斷增強,其食物來源范圍從陸地逐漸向??諗U展,食物種類從以植物類食物為主向飛、禽、走、獸和魚、蝦、蟹、貝等不斷豐富。最早運用動物藥防治疾病的文字記載見于先秦時期著作《山海經》[2]中載:“有鳥焉……名曰青耕,可以御疫?!薄饵S帝內經》中不僅記載了烏賊骨、豕膏、鮑魚汁、雀卵等動物藥和四烏賊骨一藘茹丸等處方,并且對血肉有情之品的應用進行了闡釋。如“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毒藥攻邪,五谷為養(yǎng),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等[3]。唐·王冰注解其中“五畜”指牛、羊、豕、雞、犬,此等皆為血肉有情之品?!段迨》健分杏涊d了獸、禽、魚、蟲等動物藥100余種,其中具有補益作用的有牛乳、羊肉、鹿角、雞卵、雀卵等[4]?!秱摗芳啊督饏T要略》中所載的黃連阿膠雞子黃湯、豬膚湯、鱉甲煎丸、薯蕷丸和當歸生姜羊肉湯中所用滋陰潤燥的雞子黃、豬膚,滋陰軟堅散結的鱉甲及補虛散寒的羊肉等都屬于血肉有情之品[5-6]。而《神農本草經》中也載有雁肪、丹雄雞、鹿茸、白馬莖、牛角腮等血肉有情之品[7]。孫思邈《千金要方》中首次提出了“有情、無情”的概念[8]。《千金食治》中記載的鳥、獸、蟲、魚有40種之多[9]。元·朱丹溪熔豬脊髓、龜板、羊肉、虎脛骨等血肉有情之品為一爐,組成“虎潛丸”治療精血不足之“腳痿”[10]。明·韓懋在《韓氏醫(yī)通》[11]中提出:“鹿,純陽也;龜,純陰也。血氣有情,各從其類,非金石草木例也。”明·戴元禮曰:“治勞之法……不當用峻烈之劑,惟當溫養(yǎng)滋補,以久取效,天雄附子之類,投之太多,適足以發(fā)其虛陽,緣內無精血,不足當此猛劑。[12]”至清代,血肉有情之品的臨床價值得到重視和廣泛運用,其中尤以葉天士的見解入木三分,他在奇經辨證論治中指出[13]:“夫精血皆有形,以草木無情之物為補益,聲氣必不相應……余以柔濟陽藥,通奇經而不滯,且血肉有情,栽培身內之精血,但王道無近功,多用自有益?!敝链耍庥星橹吩谥嗅t(yī)學中對補益類動物藥的特定稱謂已形成。
運用血肉有情之品抗腫瘤,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其“有情”補虛培元之功,而闡明其抗腫瘤的中醫(yī)學理論依據,則是其臨床運用的關鍵所在,為此筆者嘗試從以下兩方面進行論述。
《素問·評熱病論篇》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風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卒然逢疾風暴雨而不病者,蓋無虛,故邪不能獨傷人”?!夺t(yī)宗必讀·積聚》中言[14]:“積之成也,正氣不足,而后邪氣踞之……潔古云:壯盛人無積,虛人則有之,故當養(yǎng)正則邪自除”等論述,強調了正氣在發(fā)病中的關鍵作用。中醫(yī)學認為,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主要是由于機體正氣虧虛、臟腑功能失調、氣血不歸正化瘀而為毒,或邪毒乘虛而入,蘊聚于臟腑經絡,使機體陰陽失調,氣血運行障礙,導致氣滯、血瘀、痰凝、瘀毒等病理產物蓄積不化,相互膠結,日久成瘤。由此可見,正虛邪實是腫瘤發(fā)生發(fā)展的核心病機,扶正祛邪當為中醫(yī)藥抗腫瘤之大法。
任何一門學科的形成和發(fā)展都離不開理論與實踐的相互作用,即理論在一定條件下指導實踐,而實踐在一定程度下反過來完善和推動理論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臨證運用血肉有情之品抗腫瘤,首先必須在中醫(yī)學理論的指導下展開,而不能囿于單純的現(xiàn)代藥理研究結果。中醫(yī)學天人相應的整體觀念指導下取象比類的思維方法,為血肉有情之品扶正抗癌奠定了理論基礎。如基于《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中:“陽為氣,陰為味,味歸形,形歸氣,氣歸精,精歸化……陰味出下竅,陽氣出上竅。味厚者為陰……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中關于味、形、氣、精、化之間相互關系及其相互轉化的論述,后世醫(yī)家提出了“以臟補臟”“以骨補骨”“有形配有形”等“臟器療法”的學術觀點。陰陽五行學說中將五臟、五色、五味等自然界有關的事物與人體臟腑組織進行有機聯(lián)系,構建了“四時五臟陰陽”理論框架。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曰:“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在聲為呼,在變動為握,在竅為目,在味為酸,在志為怒?!睆乃幬锏乃臍馕逦抖裕庥星橹范嗑哂泻?、熱、咸、甘之性,其中咸溫者,功重在壯陽助火、調補沖任;甘寒者,其功重在填精益髓、滋養(yǎng)肝腎。由此可見,血肉有情之品可調補肝脾腎三臟,固先后天之本。又中醫(yī)學精血理論認為,肝為乙木主藏血,腎為癸水主藏精,乙癸同源,精血互化,是故補益肝腎、填精益髓乃血肉有情之品之專擅。藥物歸經理論認為,不同藥物與不同臟腑經絡之間存在著同氣相求相感的親和性。如《溫病條辨·上焦篇》載:“降人一等,禽與獸也;降禽獸一等,木也;降木一等,草也;降草一等,金與石也”,此論說明血肉有情之品較之草木金石之屬愈近“人情”,其補益虛損之力愈強。此外以“有情”之血肉治療“無情”之腫瘤,其功也妙。
目前臨床常用的血肉有情之品主要有紫河車、坎臍、鹿角類(鹿茸、鹿角等)、膠類(阿膠、龜板膠、鹿角膠等)、乳類(人乳、牛乳等)、髓類(豬、牛、羊等之脊、骨髓)、肉類(牛肉、羊肉、驢肉等)、雄性動物外生殖器官類(海狗腎、黃狗腎等)、冬蟲夏草、烏骨雞、雞蛋黃、雀卵、蛤蚧、龜板、鱉甲、淡菜、海參、海馬、烏賊骨等[1]。結合上述筆者認為,臨證運用血肉有情之品抗癌當遵循以下原則。
首先謹守病機,三因制宜。如前所述,正虛邪實是腫瘤的核心病機,扶正祛邪是腫瘤的治療大法之一。《素問·通評虛實論篇》曰:“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薄端貑枴と烤藕蛘撈吩唬骸疤搫t補之,實則瀉之”,故補虛瀉實是扶正祛邪法的具體運用。血肉有情之品在補虛方面與機體有“聲氣相應”之優(yōu)勢,能夠匡扶正氣,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抗癌能力。然而臨證應用時亦不可妄投濫用,當綜合考慮腫瘤患者陰陽盛衰、主次矛盾、臟腑功能、地域氣候、體質狀況、正邪力量、病程長短等因素后審慎運用。如腫瘤患者放化療后見陰虛陽亢證者,則應“壯水之主,以制陽光”,選用血肉有情之品中的甘寒者為佳;如見腫瘤患者素體脾胃虧虛、運化乏力、水濕內生、痰濁釀生,此時血肉有情之品當禁用;如遇南國炎夏、濕熱交蒸之季亦當慎用。總而言之,扶正不助邪是臨證運用血肉有情之品抗腫瘤的精髓所在,“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為最高追求。
其次,補益肝腎當先運脾。血肉有情之品多滋膩腥膻之性,易礙脾運,脾失健運補益不僅無益,反而釀生痰濕,助癌為虐。加之腫瘤患者正氣多歷經手術、放化療以及乏力納差、惡心嘔吐、腹瀉便秘等毒副反應的戕伐,是故腫瘤患者運用血肉有情之品,當堅持“脾健不在補貴在運”原則[15]。而運脾之要,在明脾之“四喜四惡”,即脾性喜燥而惡濕、脾性喜運而惡滯、脾性喜舒而惡郁及脾性喜溫而惡寒[16]。
其三,講究配伍,注意化裁。靈活多變,變必有據的藥物加減配伍,是中醫(yī)學辨證論治精髓的最佳表現(xiàn)形式之一。根據腫瘤正虛邪實的病機,應用血肉有情之品時當從兩方面加減配伍。其一是從正虛論治。正虛有氣、血、陰、陽之分,亦有五臟、六腑和奇恒之府之別。故應用血肉有情之品之時,當配伍益氣養(yǎng)血、滋陰溫陽之品。同時,正虛亦有化源不足和功能失職之不同,肝腎不足、精血乏源者,當配以填精益髓之品;脾胃虛弱、運化失司者當伍以健脾助運、斡旋升降之屬;其二是從邪實論治。外感六淫邪氣不得及時疏散而內傳于里,內傷七情、飲食勞欲導致臟腑元真受損、功能失調,瘀血、痰凝、毒聚等病理產物蓄積成結。此時應用血肉有情之品須配伍理氣通滯、活血化瘀、軟堅散結和清熱解毒之品。
其四,重視“王道”,緩圖其功。根據方劑藥物性能,中醫(yī)有“霸道”和“王道”之說?!鞍缘馈敝剿幧朴谥委熗飧胁『图毙圆?,能夠及時解散外邪;“王道”之方藥擅長治療內傷病和慢性病,能夠緩補機體虧損之正氣或緩消有形之邪氣。誠如葉天士言:“王道無近功,多用自有益?!蹦[瘤作為一種慢性病,其發(fā)生發(fā)展非一日之功,故其治療也不能一蹴而就。鑒于此,醫(yī)患雙方都需要做好“打持久戰(zhàn)”的各種準備。而運用血肉有情之品治療腫瘤時,藥物服用劑量上不宜峻補,用量宜從小開始,服用時間宜從長計議。
其五,重視食療,胃喜為補。葉天士在《臨證指南醫(yī)案·虛勞門》中提出了“食物自適者,即胃喜為補,扶持后天,冀其久延而已”的觀點,該說其實是對《素問·至真要大論篇》“五味入胃,各歸所喜”理論的繼承和發(fā)揮[17]。運用血肉有情之品治療腫瘤時,要兼顧患者飲食口味喜好,投其所喜而遠其所惡,以促進其吸收利用。同時不能以喜為由,恣意飲食,防止過猶不及。
其六,改良劑型,便于服用。劑型上,結合腫瘤患者體質狀況和考慮到血肉有情之品多味厚腥膻、質地膩滯、易滯脾胃等因素,故入藥當以丸、散、酒、膏劑為宜,因丸散制劑具有便于保存攜帶、服用便捷等特點,有利于增強腫瘤患者治療的依從性。
綜上所述,血肉有情之品作為中醫(yī)藥寶庫中獨具特色的一部分,具有悠久的運用歷史和獨特的藥用價值。臨證應用之時要辨證明確,選藥精當,講究配伍,注意劑型。對于其在腫瘤治療中的獨特作用,應在深入發(fā)掘中醫(yī)學古籍文獻的基礎上和堅持中醫(yī)理論指導的前提下,緊密結合中醫(yī)藥抗腫瘤臨床實踐需要,充分運用現(xiàn)代科學技術手段,鼓勵多學科交叉以深入研究其藥理活性成分和抗腫瘤作用機制,努力研發(fā)抗腫瘤新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