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 樊明
摘? ? 要: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和深化,習慣培養(yǎng)成為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是有效保障和增強素質教育效果的關鍵。尤其自主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有利于促使小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學習和運用知識及技能,同時實現(xiàn)情感、人格、思想及素質的完善。本文介紹小學生自主學習習慣養(yǎng)成對素質教育的意義,從素質教育習慣養(yǎng)成視角分析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難點,探討對策。
關鍵詞: 素質教育? ? 小學生? ? 自主學習? ? 習慣培養(yǎng)
近年來,素質教育已經成為小學教育的基礎和關鍵,核心在于全面提高小學生基本素質,促使小學生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素質教育的有效實施離不開好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充分支持,后者使前者的可實踐性大大提升,也使前者的實施過程變得更符合小學生需求,生動而具體。在小學好習慣養(yǎng)成教育中,自主學習習慣是至關重要的部分。因此,針對小學生自主學習習慣養(yǎng)成策略進行研究,在當下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小學生自主學習習慣養(yǎng)成對素質教育的意義
小學素質教育的高效實施,需要好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良好支持。素質教育內容本身較為抽象、空洞,小學生思想、意識、觀念還不夠成熟與完善,更容易接受具體、生動的事物。素質教育和小學生行為心理特征有著先天矛盾,導致小學素質教育的開展較為困難。好習慣養(yǎng)成是小學生素質教育的主要部分,有利于小學生不斷提高綜合素質,而且操作更具體,主要通過日常行為規(guī)范對學生進行引導。其中,自主學習習慣能夠充分激發(fā)小學生的探索興趣和動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掌握技能、豐富情感、提高素質。也就是說,自主學習習慣養(yǎng)成教育不但使小學素質教育變得更具體和生動,還促使小學生主動參與到素質教育活動之中,減輕教師的負擔,大幅增強實際教育效果。對小學生全面發(fā)展與健康成長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小學教師一定要集中力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為學生未來發(fā)展打好基礎。
二、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培養(yǎng)難點
一直以來,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學習習慣都是小學教育的一大難點。首先,小學生天性好動貪玩,喜歡形象、生動的事物,注意力難以長久集中。學習內容大多較為枯燥、抽象,再加上教育方式較為單一,不具趣味性,導致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都不高,更遑論培養(yǎng)自主學習習慣。其次,自主學習雖然能帶給小學生新鮮體驗和成就感,也會讓小學生體會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但小學生存在遇到困難就放棄的心理特征,阻礙自主學習活動的有效開展。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生自主學習習慣不單單體現(xiàn)在知識內容學習上,還體現(xiàn)在基本素質培養(yǎng)上,進一步加大習慣培養(yǎng)難度。總體來看,小學素質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導小學生全面提高基礎素質,形成健全人格、正確思想、良好品德等優(yōu)秀素質。也就是說,素質教育的關鍵在于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這一過程必然要求小學生依照相應規(guī)范和標準執(zhí)行,例如吃苦精神的培養(yǎng),素質教育的實施較為困難,學生配合度偏低。要以此為基礎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即讓小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并提高綜合素質,阻力更是巨大。
三、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培養(yǎng)策略
(一)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氛圍。
自主學習習慣的有效培養(yǎng),需要以良好的自主學習氛圍做基礎保障。在小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的引導、指導作用會相對弱化,整個過程都需要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對氛圍要求較高。對此,教師應當通過各種方式創(chuàng)設情境,為學生營造良好氛圍。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盡可能創(chuàng)設小學生熟悉的學習生活情境。如此,小學生產生親切感,并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積極展開學習,更好地學習和掌握知識內容。而在素質教育背景下,自主學習習慣不單體現(xiàn)在知識內容學習上,更體現(xiàn)在綜合素質學習和提高上。教師應當將課堂教學與綜合素質教育內容相結合,把正確思想、優(yōu)秀品德、規(guī)范行為等內容融入創(chuàng)設的情境之中,讓學生在情境中自主探索知識的同時,自主理解并實踐相應的素質教育內容。例如教師可以模擬一個場景:“食堂有3個窗口分別排了5、6、7個人,并且不同窗口每個人打飯的時間分別為80秒、70秒、50秒,那么你應該去哪個窗口排隊,才能最快打到飯呢?”這個貼近生活的情境,一下子就讓學生產生了自主學習和探索的興趣,并在學習知識內容的同時,自主養(yǎng)成了排隊的好習慣。
(二)提供機會,激發(fā)學生探索興趣和欲望。
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需要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機會,讓學生形成敢于質疑、探索的良好意識,進而有效激發(fā)探索興趣和欲望。一方面,教師需要通過各種問題啟發(fā)學生,給予學生更多思考的機會。另一方面,教師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和意見,即便學生提出的問題和給出的答案存在錯誤,也要在糾正的同時給予適當鼓勵。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長期保持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不會因為挫折放棄思考和學習。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更應當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讓學生理解相關素質教育內容,徹底改變之前的灌輸教學方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針對素質教育內容提出不同看法時,教師必須及時糾正,以防學生在不知不覺間形成錯誤的思想意識、道德觀念和行為規(guī)范。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有一道數學問題是關于班級衛(wèi)生打掃人員安排的:“三年一班進行衛(wèi)生掃除,需要掃地、拖地、擦窗、擦黑板、擦課桌和倒垃圾,其中掃地需要12人,拖地需要8人,擦窗需要8人,擦黑板需要2人,擦課桌需要14人,倒垃圾需要2人,并且班上所有學生都參與了大掃除。那么請問三年一班總共有多少人?”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解決這一道問題,并在學生們給出正確答案后提問:“為什么我們要安排所有人進行班級大掃除?”隨后,學生七嘴八舌地討論,有的說是為了更好地打掃衛(wèi)生,有的說是讓所有人都參與進來。對這些觀點,教師需要進行鼓勵,并說:“安排所有學生參與班級大掃除,既是為了讓學生養(yǎng)成愛護公共衛(wèi)生的良好習慣,又是為了讓每位學生都養(yǎng)成認真遵守規(guī)章制度的習慣。”這樣,學生既掌握了知識內容,又形成了愛護班級衛(wèi)生的良好意識,更養(yǎng)成了基于知識與綜合素質的自主學習習慣。
(三)正確引導,促進學生掌握自主學習方法。
自主學習習慣的長期堅持需要良好學習方法做基礎,否則很容易因為各種難題的阻礙逐漸失去學習信心和興趣。在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學習習慣時,教師一定要正確引導,著重于傳授學生正確、合適的學習方法,讓學生的自主學習參與取得良好成效。實際上,學生自主學習最關鍵的方法就在于通過問題層層遞進地探索,不管是知識學習還是素質培養(yǎng)均是如此。只有從基礎問題解決出發(fā),才能一步一步地解決更困難和復雜的問題,推動自主學習進程,最終完成任務。也就是說,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合理設置自主學習目標,并通過一系列問題對學生層層引導,最終培養(yǎng)學生掌握優(yōu)秀學習方法并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例如教學《時、分、秒》時,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時針、分針和秒針誰走得最快?”“分和秒怎么轉換?時和分又怎么轉換”“時和秒怎么轉換”?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學生逐步深入理解時、分、秒之間的關系,從而真正掌握時分秒的知識內容。同理,素質教育習慣養(yǎng)成需要以這種層層遞進的方法展開。例如教師想要培養(yǎng)學生遵守公德的優(yōu)秀素質,就需要通過適當引導讓學生逐層深入理解“什么是公德”“為什么要遵守公德”“怎樣才算是遵守公德”?對此,教師可說明:“公德是指有關社會公眾的安寧和幸福的行為。”然后向學生講述一些不遵守公德的事例,并讓學生思考這些事例中存在哪些不遵守公德的行為,這些行為又帶來了什么負面后果?最后,教師可以從生活實際出發(fā),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應該遵守哪些公德。這種遞進式的思考方式不但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
(四)強調實踐,確保自主學習習慣的長期堅持。
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需要長期堅持,即學生需要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積極踐行和堅持,日積月累,養(yǎng)成自主學習習慣。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計劃,并對其進行有效監(jiān)管。也就是說,教師不能將眼光完全局限于課堂教學,更要關注學生課后自主學習習慣的實踐和培養(yǎng)。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教師可以為其設置更合理的學習目標,同時將知識內容與素質教育內容相結合,讓學生課后通過自主學習不斷提高知識水平與素質水平。在自主學習的監(jiān)管方面,教師一定要積極與家長聯(lián)系和溝通,通過家校合作督促和引導小學生自主學習。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自主學習習慣養(yǎng)成對小學生知識水平提高、全面發(fā)展及健康成長,均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對此,小學教師充分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和素質教育要求,采取創(chuàng)設情境、提供機會、正確引導和強調實踐等科學合理的方式,引導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積極、主動有效地掌握知識內容,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成為符合新時代要求的高素質學生。
參考文獻:
[1]武柳波.淺談小學生自主學習習慣養(yǎng)成[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4,17(3):178-179.
[2]焦覓華.淺談小學生自主學習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J].學周刊,2014(7):72.
[3]丁偉.小學生素質教育應從培養(yǎng)行為習慣做起[J].學周刊,2013(27):164.
[4]姚中杰,王英哲.小學生好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認識與實踐——基于素質教育的背景[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4(4):66-67.
[5]秦文瓊.淺談小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12):21-22.
[6]宋維莉.注重小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2013(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