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霞
摘? ? 要: 本文探討高中語文教學中散文閱讀的相關問題。要從“應試先行”理念和“重分析輕體悟”方法兩個方面,分析散文閱讀的審美難題;要從優(yōu)化目標、創(chuàng)設散文閱讀情境,自主體悟,以及提高閱讀主動性三個方面,探討突破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審美難題的路徑。
關鍵詞: 高中語文? ? 散文閱讀教學? ? 審美難題
散文是一種重要的文學體裁,是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散文教學對培養(yǎng)高中學生的文學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有重要意義。當前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對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作用有限,散文閱讀教學陷入審美難題之中,需要每一位高中語文教師積極尋求突破之法。
一、審視當前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的審美難題
經(jīng)歷了多次的課程和教學改革后,高中語文教學現(xiàn)狀有所改觀。但是,以往的教學理念及教學方法帶來的影響仍然揮之不去,散文閱讀教學也不例外。當前,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的審美難題,在于以下兩個方面:
(一)“應試先行”的理念。
雖然素質(zhì)教育在我國已經(jīng)推行了多年,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應試的壓力仍然困擾著教師與學生。尤其高中階段,高考的壓力更是影響了語文散文閱讀中教師的教學方式及學生的學習方式。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應付散文閱讀考試,一些教師給學生灌輸常見的散文閱讀方法。在這種公式化的方法制約下,學生通過散文閱讀獲得的審美體驗變成一個個標準答案,并不是真實的文學審美感受與體驗,而是套用一套或幾套閱讀公式生成的千篇一律的答案。面對同一篇文學作品,不同的人由于看問題的角度、個人經(jīng)歷、文學修養(yǎng)水平及情感傾向不同,獲得的審美體驗是各不相同的。在應試壓力下,為了降低風險,教師常常在散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灌輸從標準答案中總結(jié)出來的閱讀方法,讓學生在考試中得高分。久而久之,學生會在散文閱讀中習慣性地套用應付考試的那一套審美公式,懶得審視自己在散文閱讀中獲得的真實體驗,難以真正提高散文審美能力。
(二)“重分析輕體悟”的方法。
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已經(jīng)形成一套統(tǒng)一的、固定的教學模式。教學伊始,教師一般會介紹散文的寫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然后對散文的段落、語句進行詳細的分析,接著總結(jié)散文表達的感情與主題思想,最后分析運用到的散文寫作技巧。毫無疑問,這是一套適合應付考試的程式化的散文分析模式,能夠幫助學生在有限的閱讀時間里快速得到符合參考答案要求的結(jié)果。但是,通過這種程式化的分析方法進行散文閱讀的弊端顯而易見,散文教學不再有創(chuàng)造性,學生在散文閱讀過程中很難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每一篇散文都是作者個性化情思的體現(xiàn),閱讀散文是一次探索作者情感世界、感受作者喜怒哀樂的過程,在閱讀中實現(xiàn)與作者的思維互動與情感共鳴才是散文閱讀學習的最終目的。當前散文閱讀教學與這種初衷相去甚遠。教師將大量精力用于散文文本分析,通過分析字詞、語句、段落結(jié)構、表達技巧閱讀散文,分析幾乎成了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唯一方法?,F(xiàn)實是,機械的分析不能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散文審美能力,如果沒有體悟的參與,學生就難以在散文閱讀中獲得真正的審美享受。體悟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古人常常用忘情的朗讀獲得情感體悟。在散文閱讀教學中,朗讀這種體悟方式越來越不受歡迎,而新的體悟教學方法又未能及時開發(fā)。
造成這些問題,還有有主觀選擇的原因。觀察學生回答散文閱讀題目的答案就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并沒有真正理解作者通過散文所要表達的情感和感悟,只是套用閱讀程式得出來的標準化的、千篇一律的答案。學生只是學會了寫出標準答案的技巧,文學審美能力依然不強。
二、突破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審美困境的路徑探討
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的審美困境是普遍存在的,改變這種困境是當前散文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
(一)優(yōu)化散文閱讀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師教學的指南與指向標,教師在散文閱讀教學中采取何種教學方法,如何設計教學活動都會受到教學目標的影響。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面臨的困境與教學目標出現(xiàn)偏差有直接關系。為了突破散文閱讀教學的困境,首先必須優(yōu)化教學目標。拋棄以往的以應試為唯一目的的散文閱讀教學目標,將提高學生的散文閱讀審美與鑒賞能力作為散文閱讀教學的最終目標。要讓學生的散文閱讀審美與鑒賞能力得到提高,必須結(jié)合課程標準中關于散文部分的要求,以讓學生學會探索散文的意蘊、領會散文的內(nèi)涵及領會作者的情感為目標。
一,通過閱讀優(yōu)秀的散文作品,探索其豐富的意蘊是學生在散文學習中需要致力實現(xiàn)的重要目標。教師要教會學生通過品味語言感受其中蘊含的思想、內(nèi)容、情感及意義等。散文是一種意蘊豐富的文學體裁,要提高學生的散文審美及鑒賞能力,必須讓學生掌握探索散文意蘊的能力。
二,許多散文表達的內(nèi)涵是隱性的,通常隱藏在文字后面。提高學生的散文審美與鑒賞能力,要求能夠通過閱讀,透過表象,挖掘潛藏在背后的深刻意蘊。通過反復品味與分析文章語言,領會作者真正要表達的情感及作品真正隱含的含義,一步步揭示散文深層次的內(nèi)涵。
三,無論是敘事散文、抒情散文,還是哲理散文都包含著作者的情感與思想。在閱讀鑒賞過程中,每一個個體的審美體驗都會帶有一定的個人色彩,具有不同程度的主觀性。散文閱讀必須基于文章本身,不能完全脫離文本。在散文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正確把握作者的思想與情感,這樣學生的散文閱讀與審美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二)創(chuàng)設散文閱讀情境,自主體悟。
散文作為介于詩歌與小說之間的文體,作者的情感與思想表達更個性化,會給學生的散文閱讀帶來更大難度。因此,在散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最大限度地還原作者進行散文創(chuàng)作的真實情境,使學生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進行思考與體悟。并以情境引導學生自主進行閱讀探索,通過換位思考、移情等與作者形成思想及情感上的共鳴,最終使學生真正體會作者創(chuàng)作散文時的所思、所想、所悟、所感。
例如,高一語文必修2《故都的秋》這篇散文的閱讀教學。教師除了需要引導學生了解和考察作者生平、作者個人的思想與情感特質(zhì)以外,還可以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如多媒體,通過圖片、文字、音樂、影像等給學生還原作者郁達夫創(chuàng)作這篇散文時的時代背景、家庭背景,這樣學生才能體會到當時山河破碎的社會背景與兒子病逝的家庭背景給作者的思想及情感帶來的沖擊與影響。然后,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在這種國破家亡的情境中,來到北國面對滿地的落葉、低矮破敗的房屋、衰弱的蟬鳴、忽而來的秋風,內(nèi)心會是一種怎樣的感想,會生出一種怎樣的感情。正所謂感同身受,如果沒有相似的經(jīng)歷,則很難領會他人的情感。雖然當代學生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是每個人都有不順利、不如意的時刻。在這種時刻里人們見到某些事物就會睹物思情而生出傷春悲秋之感。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在散文閱讀中達成移情的目的,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深入內(nèi)心世界,回想自己是否也有那么一個時刻被某個季節(jié)或某些事物觸發(fā)情感。如此,學生才能真正理解為什么作者見到秋天會突然產(chǎn)生這么多感想,會得到這樣的人生感悟。
了解作者的個人背景及生活與創(chuàng)造的時代背景是任何文學鑒賞都必需的。但是,在了解完相關背景后,散文閱讀教學中應該通過給學生創(chuàng)設相似的情境,讓學生自主探索、體悟,而不是執(zhí)著于散文中的字、詞、句、段的解剖與精確分析。機械地分析,學生得到的只是字面的意義,而沒有更深一層的思想與情感體會。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體悟,學生才能在閱讀中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建立起自身與作者的情感聯(lián)結(jié),從而在思想與情感上產(chǎn)生共鳴,真正讀懂散文。這樣學生的散文閱讀能力、審美能力、鑒賞能力才能真正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
(三)提高學生在散文閱讀教學中的主動性。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品味散文語言,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教學技巧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使教學方法發(fā)揮出更好的效果。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對話式的品味語言方法引導學生閱讀散文。對話式教學主要通過教師與學生對話的形式進行。以往散文閱讀課堂教學中,幾乎所有活動都由教師包辦,學生在課堂上只負責聽、抄筆記,很少有學生主動思考、探索和體悟。在這種情形下,再精妙的教學方法也無法發(fā)揮作用。為此,在散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吸收對話式教學的精髓,通過師生對話引導學生自主品味與理解散文的語句、情感、情韻、內(nèi)涵及意境。改變教師單方面講解與灌輸?shù)木置妫寣W生在課堂上動腦思考、用心體悟,而不是依樣畫葫蘆,照搬照抄教師的想法。散文審美與鑒賞能力要靠學生自己思考、總結(jié)和領會。對話式教學相比以往的“滿堂灌”更容易實現(xiàn)這樣的目標。
教學效果不理想,與教學過程中理念與方法等出現(xiàn)偏差有關。教師在散文閱讀教學中,要針對這些具體問題找到解決的方法,實現(xiàn)突破。
參考文獻:
[1]黎雪丹.高中散文教學突破審美困境的三種策略[J].廣西教育,2015(46):72-73.
[2]孫彬.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的審美困境與突破[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2):61.
[3]程靜.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困境與突破策略探析[J].課外語文,2016(1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