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春
(朝陽市中醫(yī)院普外科,遼寧 朝陽 122000)
隨著人們飲食習慣的改變及生活壓力的增加,胃腸道疾病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1]。結腸潰瘍、結腸炎等疾病造成腹腔內(nèi)腹膜刺激,黏膜粘連后腸蠕動受阻誘發(fā)腸梗阻疾病,患者飽受疼痛、惡心、嘔吐等癥狀折磨[2]。目前臨床通過大量試驗證實,腹部術后腸梗阻患者通過應用綜合護理干預,可有效豎立患者治療信心,消除負性心理情緒影響,提高臨床康復治療依從性,輔助患者鍛煉及功能活動,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質(zhì)量及自理能力。我院通過對腹部術后腸梗阻患者應用綜合護理干預方案,臨床效果顯著,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收集病例來源我院普外科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接受治療的術后粘連性腸梗阻患者32例,納入標準:參照《外科疾病診療指南》,并通過臨床檢驗和影像學檢查確診。排除標準:既往有惡性腫瘤疾病病史者;對試驗藥物過敏者;不同意參加臨床實驗的患者。納入患者中,年齡24~61歲,平均年齡為(42.3±2.4)歲。
1.2 方法:兩組患者均接受腸道外科手術治療,術后繼發(fā)粘連性腸梗阻,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護理方案,包括入院后病情宣教,調(diào)整患者飲食結構,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綜合護理干預方案,包括:①飲食結構調(diào)整:根據(jù)患者病情決定飲食狀態(tài),禁食水患者每日監(jiān)測各項生命體征及臨床理化檢查,維持水、電解質(zhì)及能量平衡。②情志疏導:入院后給予患者積極的鼓勵及耐心的溝通,解決患者治療中遇到的困,促進患者與外界溝通,分散焦慮、恐懼、抑郁等不良情緒,每日通過音樂、影像資料等方式舒緩患者心理負擔。③康復護理:協(xié)助患者進行體位變換,進行腹式呼吸鍛煉,配合手掌按摩及穴位刺激,促進腸蠕動及痙攣緩解,配合深呼吸及肛門收縮范松,調(diào)整腸功能排氣訓練。
1.3 觀察指標:通過QOLS評分量表評估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zhì)量評分,并通過臨床護理滿意度調(diào)查量表評估護理滿意度。
1.4 統(tǒng)計學分析:應用EXCEL進行數(shù)據(jù)錄入和整理,再采用SPSS19.0軟件對實驗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結果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干預后:①對照組QOLS評分(28.39±3.68),試驗組(37.13±3.21);②對照組臨床護理滿意度為81.25%,試驗組為93.7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腹部外科手術是臨床主要治療手段,手術切除病灶組織,病情控制良好,但術后周圍組織粘連嚴重,誘發(fā)腸梗阻導致患者疼痛、惡心、嘔吐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及自理能力[3]。傳統(tǒng)護理理念以對癥為主,忽視患者心理及后期康復鍛煉,影響日常生活質(zhì)量及自理能力[4]。綜合護理干預通過積極的溝通、針對性的康復鍛煉及高效的負面情緒疏導,有效改善患者心理上的負面情緒影響,輔助腹部推拿及呼吸運動訓練,恢復腸蠕動功能,臨床效果顯著。
本文選取自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于我院普外科病房住院治療的腹部術后伴粘連性腸梗阻患者32例,應用綜合護理干預方式,結果顯示試驗組通過綜合護理干預后,患者負面情緒疏導理想,胃腸功能及自理能力改善顯著,有效提高臨床護理滿意度,安全有效,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