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鵬
(鳳城市中心醫(yī)院磁共振科,遼寧 鳳城 118100)
隱匿性骨折多發(fā)于膝部骨端關節(jié)面,主要是指骨小梁斷裂且伴發(fā)有骨內水腫或骨內出血,而普通X線檢查往往陰性,常被誤診和漏診,延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機,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后[1]。本研究旨在分析磁共振對膝關節(jié)隱匿性骨折患者的診斷價值,以期為隱匿性膝關節(jié)骨折的診斷提供輔助診斷依據(jù)。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70例膝關節(jié)外傷后有明顯疼痛但X線檢查陰性的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齡20~58歲,平均(42.24±1.19)歲。所有病例均有外傷史,且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跛行,外傷至MRI檢查時間為1~28 d,平均(8.82±1.15)d。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行CT及MRI檢查,重點觀察髕骨、脛腓骨上端、股骨下端的骨質及內外側半月板、內外側副韌帶、前后交叉韌帶的信號情況。X光機為日本島津公司生產的500MA-X光機,CT機為日本島津公司生產的SCT-7000TS型螺旋CT。行MRI檢查時,分別進行橫斷位、冠狀位、矢狀位掃描,常規(guī)應用STIR、FSE、SE序列。CT掃描為膝關節(jié)的橫斷面掃描,層間隔為2 mm,層厚為2 mm。MRI信號異常判定時需至少在兩個掃描方位上同時顯示方可確定為信號異常,以配出偽影對信號的干擾。隱匿性膝關節(jié)骨折的診斷標準:①存在明確外傷史,且伴有跛行、疼痛甚至無法行走等臨床癥狀;②X線正側位片檢查未見明確骨折線;③行MRI檢查可發(fā)現(xiàn)髓腔內及骨皮質T1WI呈片狀或線狀低信號,脂肪抑制序列呈現(xiàn)明顯高信號,T2WI呈線狀低信號周圍高信號。
股骨內外髁、股骨內外側平臺為隱匿性膝關節(jié)骨折的好發(fā)部位。70例X線檢查全部陰性患者中,CT檢查陽性21例,陽性率為28.57%(20/70);MRI檢查陽性70例,陽性率為100.00%(70/70);兩種檢查方法陽性率比較,P<0.05。
MRI特征:隱匿性皮質下骨折MRI圖像結果顯示骨髓內呈非線型、網格狀、大片地圖樣異常信號區(qū),STIR像、T1WI呈低信號。隱匿性骨皮質骨折MRI圖像結果顯示骨松質信號異常,骨皮質低信號中斷,呈片狀長T1、T2信號。隱匿性骨軟骨者MRI圖像結果顯示關節(jié)軟骨骨折、層次不清。變薄及局灶性軟骨缺損,部分病例甚至表現(xiàn)為骨性關節(jié)面和關節(jié)軟骨呈游離狀態(tài)。此外,MRI圖像還顯示有40例患者合并關節(jié)周圍軟組織挫傷,4例合并內側副韌帶損傷;6例合并外側副韌帶損傷,26例合并半月板撕裂。
70例患者經制動、中藥外用、超短波高頻治療、深部治療、藥物治療等治療后均好轉出院。
隱匿性骨折是指常規(guī)X線片檢查無法發(fā)現(xiàn)但實際存在的微骨折。關于隱匿性骨折的診斷,以往主要通過患者的病史、臨床癥狀、隨訪X線片檢查結果顯示骨密度增加、骨膜增生等表現(xiàn)進行診斷。而MRI檢查在組織分辨率上有著顯著的優(yōu)勢,可發(fā)現(xiàn)骨小梁斷裂所致的髓腔內水腫或出血,還能清晰顯示骨小梁斷裂交錯所致的骨折線,因此,MRI檢查在隱匿性骨折的輔助診斷中應用較廣[2]。
本研究結果顯示,MRI檢查膝關節(jié)隱匿性骨折的陽性率明顯高于CT及X線片檢查。CT檢查對骨及軟組織的分辨率雖然高于X線片檢查,且成像為橫斷面成像,能更清晰的顯示骨的細微結構,但其對無明確骨折線的隱匿性膝關節(jié)骨折顯示仍具有一定的困難。而MRI可在橫斷面、冠狀面、矢狀面成像,在關節(jié)軟骨、骨小梁、骨皮質等組織的顯示上具有較高的分辨率,且MRI對水腫組織也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即使是輕微的組織水腫也可造成MRI信號的改變。筆者體會,對于具有明確膝關節(jié)外傷史,X線片和CT檢查表現(xiàn)為陰性但臨床癥狀十分明顯的患者,應選擇MRI檢查,MRI檢查不但能顯示隱匿性膝關節(jié)骨折,還能發(fā)現(xiàn)前后交叉韌帶、半月板等軟組織的損傷情況,對治療方案的制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3]。此外,由于STIR序列具有高度的準確性及敏感性,因此在隱匿性膝關節(jié)骨折傷應重點行STIR序列的掃描。
綜上所述,MRI是診斷隱匿性膝關節(jié)骨折的最佳輔助診斷方式,臨床實踐中對于膝關節(jié)外傷后有明顯疼痛但X線檢查陰性的患者,應行MRI檢查,以防止誤診和漏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