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麗
(渤海造船廠集團有限公司職工醫(yī)院,遼寧 葫蘆島 125005)
1.1 一般資料:105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WHO的診斷標準,其中男56例、女49例,年齡35~80歲,平均年齡58.99歲,其中1型糖尿病12例,2型糖尿病93例。
1.2 方法
1.2.1 入院時進行評估,確定目前生活方式狀態(tài),分發(fā)小冊子,將內(nèi)容印制計劃單,集體每周3次組織學習,個別指導,利用晨晚間護理時,做治療時或選用下午空閑時間,對患者反復進行傳授。出院時對每位患者進行回訪和操作演練,出院帶聯(lián)系卡,糖尿病健康知識小冊子,建立出院跟蹤服務卡,出院后持續(xù)督導,定期復診。
1.2.2 護理干預方式
1.2.2.1 飲食干預:成人休息狀態(tài)下每日每千克理想體質量給予熱量25~30 kal,輕體力勞動30~35 kal,中度體力勞動35~40 kal,重體力勞動40 kal以上,營養(yǎng)不良和伴有消耗性疾病者應酌情增加,肥胖者酌減。碳水化合物含量:占熱量50%~60%,提倡用粗制米面、雜糧、蛋白質:飲食中蛋白質含量成人每日每千克理想體質量0.8~12 g占125~15%,蛋白質來源應至少有1/3來自動物蛋白質,如蛋、乳、瘦肉等。脂肪:每日每千克標準體質量0.6~1.0 g,占總熱量的30%,其中飽和脂肪酸應少于總熱量的10%,膽固醇攝入量應<300 mg/d。每日飲食中纖維素含量應不少于40 g為宜,提倡食用綠葉蔬菜、豆類、塊根類、粗谷物等各種富含纖維素的事物。
1.2.2.2 體育鍛煉干預:運動應根據(jù)年齡、性別、體力、病情及有無并發(fā)癥等不同條件,進行有規(guī)律的循序漸進和長期堅持,可選擇慢跑、蹬車運動時間宜在餐后90 min。
1.2.2.3 衛(wèi)生保健干預:養(yǎng)成良好衛(wèi)生習慣,保持口腔、皮膚、黏膜、會陰等清潔,預防.各種感染。如上呼吸道、尿道、腸道、下肢及皮膚感染,每晚用溫水泡腳,加強足部護理避免足部損傷。
1.2.2.4 給藥的干預:應嚴格遵醫(yī)盡早使用胰島素,抽吸藥物及注射時間要準確,口服降糖藥應按時服,掌握低血糖癥狀及處理方法,定期檢測血糖,應用胰島素后半小時一定要進餐以免發(fā)生低血糖。
1.2.2.5 心理行為干預:心理應激,精神緊張和情緒波動,均可引起血糖升高,應學會調(diào)整心態(tài),樂觀面對人生的各種挫折和失敗,當有較大的精神壓力時應設法釋放。如向朋友、親人傾訴、與他人交流,要保持情緒穩(wěn)定。
1.2.2.6 體質量的干預:每周2次檢測體質量,使患者體質量保持在理想體質量的±5%左右。
健康的生活方式即合理飲食,控制體質量、適量運動、心理平衡、正確用藥,正確檢測血尿糖等,本結果顯示將各種干預措施融為一體。干預組降血糖效果顯著(P<0.01)。
3.1 運動是糖尿病治療重要措施:運動可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改善糖耐量水平,餐后90 min因事物吸收血糖開始升高,此時運動促進肌肉對糖的攝取和利用。另碳水化合物刺激,餐后胰島素分泌增加,此時運動可提高胰島的敏感性,改善胰島抵抗,從而降低血糖,因此運動應選擇餐后90 min最佳。同時運動增加骨骼肌細胞內(nèi)葡萄糖載體的蛋白含量,促進細胞對葡萄的分解和利用進行消耗,矯正肥胖。提高靶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1]。
3.2 飲食干預是糖尿病患者最基本的治療措施:合理的控制飲食可以減輕胰島β細胞的負荷,飲食控制方面需克服較多心理和社會障礙。如聚餐、應酬或他人勸食等,并且飲酒必須限量,飲酒可延遲降血糖藥物降糖效果。
3.3 拓寬糖尿病患者知識教育面:消除2型糖尿病患者針對注射胰島素等治療的錯誤觀念,應加強知識的教育,讓患者認識早期注射胰島素的重要性,因此2型糖尿病者應早期使用胰島素是主要治療措施之一,對β細胞功能會得到最大程度的修復和保護和恢復起到很好的作用[2-6]。
總之,糖尿病即是一種慢性終身性疾病,又是完全可以控制的,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糖尿患者實施多元化護理干預是臨床藥物治療所不能替代的,實踐證明生活方式的干預,可讓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具有明顯的改善,從而提高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