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俠
(四平市中醫(yī)醫(yī)院 腫瘤內科,吉林 四平 136001)
肺癌是我國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和致死率,給人類的身體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其中有85%為非小細胞性肺癌。近年來,有研究顯示,靶向藥物應用于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治療中,可延長患者的生命[1]。AZD9291(奧斯替尼)是第三代靶向藥物,其在第一、第二代靶向藥物耐藥后的晚期肺癌患者中具有較好的療效。但近年來,臨床發(fā)現(xiàn)已有部分患者對AZD9291產(chǎn)生耐藥,針對該類患者急需發(fā)現(xiàn)一種新型的靶向藥物。貝伐珠單抗是一種新型靶向藥物,其作用機制與以往的一二三代靶向藥物完全不同,故而筆者認為可將其作為三代靶向藥物耐藥后的腫瘤用藥。本次研究中筆者就AZD9291聯(lián)合貝伐珠單抗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療效進行探討,為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治療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選取26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患者就診時間為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所有患者均符合晚期非下細胞經(jīng)第一、第二代靶向藥物治療,但治療效果不佳,而后均采用AZD9291進行治療。26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0例,平均年齡(57.6±2.7)歲。本次研究經(jīng)倫理委員會批準后實施。
1.2 入選、排除標準:入選標準:①符合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診斷標準,TNM分期為Ⅲ期或Ⅳ期[2];②經(jīng)病理檢查確診為非小細胞性肺癌;③卡氏功能狀態(tài)評分(KPS評分)≥70分,預計生存時間≥1年;④血常規(guī)、生化檢查等檢查結果基本正常。排除標準:①有嚴重心、肝腎等重要臟器疾病者;②合并惡性胸腔積液、心包積液或上腔靜脈壓迫綜合征者;③嚴重感染或其他部位惡性腫瘤者;④參與其他研究者。
1.3 方法:所有患者在入組初始均采用AZD9291進行治療,口服AZD9291片(奧斯替尼,英國阿斯利康研發(fā),規(guī)格:80毫克/片),1片/次,1次/天,連續(xù)治療3周為1個療程,治療至病情進展或因不良反應無法耐受,此時需聯(lián)合貝伐珠單抗治療,貝伐珠單抗注射液(生產(chǎn)廠家:德國 Roche Pharma (Schweiz) Ltd.,注冊證號:S20120068,規(guī)格:100 mg(4 mL/瓶)靜脈滴注,150毫克/次,1次/天,連續(xù)治療3周為1個療程,治療至病情進展或因不良反應無法耐受而終止治療。
1.4 觀察指標:觀察患者的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記錄患者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治療效果評價[3]:可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wěn)定(SD)、進展(PD)4個等級,其中CR為腫瘤消失或體積縮小>80%;PR為腫瘤體積縮小60%~80%;SD為腫瘤體積縮?。?0%;PD為腫瘤體積無變化或增大。總有效率=(CR例數(shù)+PR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疾病穩(wěn)定率=(CR例數(shù)+PR例數(shù)+SD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不良反應則采用世界衛(wèi)生組織抗癌藥物的藥物不良反應分級標準進行評定。
2.1 臨床效果及中位生存時間:26例患者中,CR、PR、SD、PD分別0例(0%)、18例(69.2%)、4例(15.4%)、4例(15.4%),總有效率為69.2%,疾病穩(wěn)定率為84.6%,PFS時間為(19.2±2.6)周。
2.2 不良反應:所有患者在治療期間有9例(34.6%)出現(xiàn)不良反應,主要包括腹瀉、胃腸道穿孔、骨髓抑制等。所有患者的不良反應均為輕中度,無嚴重不良反應發(fā)生。骨髓抑制主要表現(xiàn)為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減少,在治療期間,無1例患者因不良反應降低藥物劑量值或出現(xiàn)相關性死亡。
非小細胞性肺癌是肺癌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類型,其臨床表現(xiàn)較為復雜,其癥狀出現(xiàn)的時間與輕重與腫瘤部位、病理類型、是否轉移等有關,故而部分患者在來院診治時已為晚期,不能進行手術治療。晚期肺癌患者多采用藥物治療、放療或聯(lián)合應用方案進行治療,但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預后仍差強人意。近年來,分子靶向藥物治療經(jīng)過多年的臨床試驗,證實其可有效延長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時間,且具有靶向性及安全性。這與非小細胞肺癌是一個多步驟、多環(huán)節(jié)基因異常疾病有關,尤其是EGFR(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突變基因,靶向藥物在進行治療時,可針對某一環(huán)節(jié)或某一種信號傳導通道,但部分肺癌患者在晚期多數(shù)為多個靶點,故而需多個靶向藥物進行聯(lián)合治療。而以往的研究中,多數(shù)研究均是探討靶向藥物單用或聯(lián)合化療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療效,對靶向藥物聯(lián)合靶向藥物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臨床效果的研究較少[4]。
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EGFR突變基因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第一、二代的靶向治療后,極易出現(xiàn)靶向藥物耐藥現(xiàn)象,有研究顯示[5],其耐藥機制與T790M突變有關,而T790M突變通常與縮短的PFS(無進展生存期)相關。在一項多中心研究[6]中,貝伐珠單抗聯(lián)合厄洛替尼與單藥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其具可延長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PFS,從而筆者猜測貝伐珠單抗聯(lián)合用藥可抑制T790M突變,使得靶向治療不易產(chǎn)生耐藥。本研究中的26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均第一、二代靶向藥物耐藥,故而選擇的藥物為第三代靶向藥物AZD9291,其屬于高效選擇性EGFR突變體抑制劑,對變異的EGFR具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從而發(fā)揮抗腫瘤作用。但其在維持治療一段時間后,也會產(chǎn)生耐藥,故而需尋找一種新型的靶向治療藥物,以延長腫瘤患者的生存時間。貝伐珠單抗為一種重組IgG1克隆抗體,可與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特異性結合,阻斷其因子的激活,避免血管內皮生長因子促進血管生成,減少腫瘤的血供、氧供及其他營養(yǎng)物質,從而阻止癌細胞的生長,是一種不同于以往的靶向藥物的作用機制。本次研究中AZD9291聯(lián)合貝伐珠單抗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其總有效率為69.2%,疾病穩(wěn)定率為84.6%,PFS為(19.2±2.6)周,而不良反應均為輕中度,不會出現(xiàn)降低藥物劑量值或出現(xiàn)相關性死亡,表明AZD9291聯(lián)合貝伐珠單抗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具有較好的協(xié)同性,可有效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提高治療效果,且安全性較高。但對于其不良反應仍需進行大量的實驗研究,另外還需對其合適的人群進行深入研究,為三代靶向藥物耐藥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生存帶來福音。
綜上所述,AZD9291聯(lián)合貝伐珠單抗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可提高治療效果,延長生存時間,且不良反應較為輕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