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玲玉
隨著2017年初新的《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出臺,缺失多年的小學科學低年級課堂實現了回歸。這是系統(tǒng)、全面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良好契機,但同時對教師、學生和課堂都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
一、尊重學生特點,教師充分預設
(一)思想上接受學生
低年級的學生對新鮮事物保持興趣,但專注力不夠;他們有強烈的表達愿望,但不會有序地提問和發(fā)表觀點;他們的興趣點很多,但做不到深層次地理解和研究……教師要理解并接受學生能力上的欠缺。
(二)語言教態(tài)適合學生
教師語言應盡量兒童化,教態(tài)上不宜過分拘謹,可適當加一些動作和表情。幼年的孩子渴望得到老師的認可與欣賞,恰當的身體接觸例如摸摸他的小臉蛋、承諾好好變現的拉鉤等,都會讓孩子學習情緒高漲。
二、培養(yǎng)良好習慣,提升學生素養(yǎng)
低年級學生遇到新奇事物容易興奮、沖動,自我控制能力薄弱,在感知、注意、記憶、語言、數字、思維、情緒等方面的發(fā)展都處在初級階段,因此在低年級開設科學課,習慣的養(yǎng)成非常重要。而筆者認為,這些習慣包括:學會觀察、學會傾聽、學會表達。
(一)學會觀察
觀察是獲得感性認知的基本途徑,在整個探究過程中貫穿始終。因此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
1、明確觀察對象
教師給予的觀察對象應在學生理解范圍和認知能力之內,并且要有意地去除掉一些無關和干擾因素,有意識地減少學生觀察難度。
2、側重方法指導
學生觀察時大多走馬觀花,這也是導致匯報時不能有序地描述結果的重要原因。教師對觀察的科學指導,顯得尤為必要,例如觀察方法多樣性的指導,有序觀察的指導。
(二)學會傾聽
低年級的孩子常迫切想表達自己觀點,經常表現出插嘴、重復前面同學說的話、答非所問話題跑偏的情況;且由于缺乏理性思辨的能力,常執(zhí)著于自己的觀點不愿意接納他人想法。教師可以用手勢或口令來建立一些班級公約,例如將手放到耳朵邊上表示“請你認真聽”,將食指放在唇邊表示“請你不插嘴”,和口令“小眼睛看黑板”等,來規(guī)范學生聽課習慣。
(三)學會表達
對于低年級孩子而言,表述的方式是多樣的:語言描述、繪畫、動作模仿、情景表演等,教師可靈活運用,在增加課堂趣味性的同時也照顧到不同孩子的能力差異。例如在觀察樹葉時,可以請學生貼樹葉畫;在觀察小動物后,對動物的特征進行動作模擬等。
三、組織有效教學,構筑高效課堂
教師常有這樣的困惑:講了多遍,也覺得講清楚了,可是當涉及知識應用時,學生的回答似是而非,讓人不得不懷疑這一節(jié)課是不是白上了。低效率的課堂教師教起來吃力,學生學起來更費勁,一節(jié)好課的要素很多,筆者認為對于低年級的課堂而言,有幾點很重要:
(一)趣味導入
學生帶著期待走進科學課堂,如果一節(jié)課的導入就沒有吸引到孩子,那么剩下的內容也會索然無味,課堂效率低下。
低年級的課堂導入要有“趣”。年齡小的孩子非常單純,一段動畫片、一個小故事都能很好地提起他們的興趣,選擇導入時不妨多關注一些孩子喜歡的話題、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事情、選取或者自己編寫一段故事、用一段有趣的小實驗等。
低年級的課堂導入要有“效”。有趣的內容很多,但導入是為后面知識點的講解起到鋪墊作用,因此在有趣的基礎上,要有針對性、方向性。針對學生認知上的疑點提出的問題,才能引起認知沖突,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同時也需要考慮的是內容的適切性,孩子的理解能力等。
(二)少即是多
“少即是多”是時尚界名言,科學教學亦適用。設計教案時年輕教師容易犯的一個錯誤是面面俱到,結果很可能面面都不到,哪一個環(huán)節(jié)都不舍得丟那么哪一個環(huán)節(jié)都不會講得透。
低年級的孩子能力有限,帶著學生走馬觀花地走一遍,學生學到的很少,記住的更少。因此一節(jié)課內容不宜過多,那么時間花在哪里呢?花在少而精的內容上、習慣的培養(yǎng)上。
(三)精準問答
筆者曾經在一年級上過一次觀察小動物的課,出示兩幅圖,一只白色的小狗和一條金魚。
教師:小朋友們,這兩個小動物有什么區(qū)別?
(教師預設:它們是不同物種,生活環(huán)境不同)
而學生的答案至今讓我印象深刻:
學生1:小狗在跑,很熱了所以吐舌頭,小魚不熱因為在水里游泳。
學生2:小狗有毛才會熱,小魚沒毛。
學生3:小狗白色的毛,粉色的舌頭,小魚紅的身體,沒有舌頭。
……
筆者當初的狼狽至今記憶猶新,不能怪孩子們跑偏了,他們說得沒錯,錯在哪里?老師的問法錯了,如果不掌握問題技巧,一節(jié)課就幾乎都在把跑偏的孩子費勁地引到“正路上”,老師的內心是崩潰的,孩子們也是茫然的,更是談不上探究的樂趣。因此對于低年級學生,教師的提問要注意有效性、適切性。
(四)有效評價
課堂上評價是為了鼓勵學習、引導思考、強化學習秩序?!澳阏姘簟边@類評價無可厚非,只是缺了一些內涵和價值。小孩子愛聽表揚,也非常善于提取表揚中的信息,教師的評價是風向標,“你說的很好,希望你下次大聲一點讓更多同學聽到你的精彩發(fā)言”,“你說的真有條理,只是不能插嘴搶答哦”,“老師看到了一個舉手非常端正的小朋友,請她來回答”……簡單的評價中包含著常規(guī),替代了說教。
四、關注課后興趣,拓寬課堂邊界
低年級一周僅一節(jié)科學課,這相對于孩子的學習興趣和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不夠的,同時低年級孩子擅長學習具體的事物,且有著強烈的活動欲望。因此教師可以布置一些有趣的小活動,例如在學習植物時,給學生分發(fā)植物種子,定期匯報交流;請學生給飼養(yǎng)的小動物寫日記;記下自己的科學小問題和同學討論等。
低年級的科學課堂看似輕松愉快,實則意義非凡。課程標準指出:“早期的科學教育將對一個人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具有決定性作用。要培養(yǎng)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欲,使他們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學會與人合作,與環(huán)境和諧相處,為以后學習打下基礎?!币虼耍湍昙壍目茖W教師,任重而道遠。
【作者單位:常州市覓渡橋小學??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