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春艷
【摘 要】目的:分析溝通技巧在兒科護理中與護理的關系。方法:選取2018年3月到2019年4月我院收集的兒科患者80例,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而實驗組在給予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加上護理人員進行護患溝通。結果:對照組依從性為75%,實驗組依從性為95%,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為85%,實驗組的滿意度為98%。結論:對照組患者從依從性和滿意度來說均低于實驗組。通過討論兒科護理溝通技巧與護理的關系,尋找更為合適的溝通方法,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為兒科護理工作的正常開展提供保障,提高護理服務的質量,可以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提高護理滿意度,減少醫(yī)患糾紛。
【關鍵詞】護患溝通;兒科;護理技巧
兒科是醫(yī)院里不可缺少的科室,由于兒科的患者情況特殊,且情況復雜,年齡較小,是醫(yī)院中最容易發(fā)生醫(yī)患糾紛的地方,在兒科里發(fā)生醫(yī)患問題的例子有很多,也是醫(yī)院里相對投訴較多的科室。這與平時的溝通交流有很大的關系,溝通不暢就會導致醫(yī)患關系的增加,本次實驗就通過研究護患溝通在兒科護理的效果,尋找一個更為合適的溝通方式,來增加患者與醫(yī)護人員的關系,加強兩者之間的交流,取得患兒及家屬治療工作的理解與配合,提高護理滿意。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3月到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兒科患者8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40例患者,對照組男寶寶有23名女寶寶有17名,年齡在2歲到11歲之間,平均年齡在(5.4±2.6)歲,而實驗組患者男寶寶有22名,女寶寶有18名,年齡在2歲到12歲之間,平均年齡(5.6±2.8)歲。兩組患者均以排除重癥患者,先天性疾病和意識不清等情況, 且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認知能力方面均無比較意義。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的護理方法護理患兒。而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以護患溝通技巧,在護理工作當中穿插護患溝通,具體表現(xiàn)為:與患兒進行交流,在第一次跟患兒進行見面或者是交談時,或者應該要先自己介紹自己并且介紹醫(yī)院的環(huán)境以及住院的環(huán)境,并進行健康教育,將患兒和家長帶到床旁,帶他們認床,給予健康指導。同時也要在合適的時間向家長了解孩子的生活習性以及愛好等。了解孩子的喜好與生活習慣,盡可能讓孩子做到舒適,減少害怕。在護理中要與孩子進行簡單易懂的詞匯,不要用專業(yè)的術語或者是復雜的語言來和孩子交流 說話盡可能地貼合孩子的語言,讓孩子明白你在和他說什么,而且在與孩子交流當中一定要注意語速,更可能的貼近孩子的交流,可以多夸夸孩子,用一些贊美性的語言來鼓勵孩子,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孩子做朋友。要時刻注意孩子的舉,。通過他們的行為來了解她們的心情和需要,一旦有任何不適的情況要做好護理干預,護理人員也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沉著冷靜的進行護理操作,如果家長有不滿的情緒,要克制自己,要站在家長的角度去理解家長,把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耐心的對待,有責任心,耐心。平時沒事的時候要與孩子進行多交流,陪孩子玩耍,讓孩子真正的對你放下戒備心,增加孩子對你的喜愛。
1.3 觀察指標
通過本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表進行調查,并且記錄患者的依從性。
2 結果
在對照組當中有30名患者可以配合護理人員工作,依從性為75%。而在實驗組當中有30名患者可以配合護理人員工作,依從性為95%。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為85%,實驗組的滿意度為98%。
3 討論
通過探究溝通在兒科護理當中的應用,對照組患者從依從性和滿意度來說均低于實驗組,所以有效的溝通可以增加患兒的依從性,也可以增加護理滿意度。但是在兒科護理工作中有許多影響溝通的因素,我們必須盡早找到這些因素并提出相關的解決措施。
3.1 兒科護理工作中影響溝通的因素
二胎政策的開放導致新生兒的出生只增不減,而相對來說,容易生病的孩子也有所增加,尤其是在秋冬季流行性感冒多發(fā)時,兒科顯得尤為重要,兒科醫(yī)護人員工作強度大,工作壓力大,環(huán)境嘈雜都是近年來發(fā)生醫(yī)患糾紛的重要原因,尤其是近年來發(fā)生的殺醫(yī)傷醫(yī)等惡性事件的發(fā)生,導致大量的醫(yī)患與醫(yī)護人員進行轉行。醫(yī)護人員從數量和質量上都沒有辦法來彌補這個空缺,所以在兒科護理工作當中會經常出現(xiàn)經驗技術參差不齊的人,但是又不得不面對兒童患者進行護理,護理人力資源嚴重不足。
兒科同于其他的科,但是又不同于其他科室,因其護理對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兒科面臨的兒童患者,本身存在年齡小,對于社會也處懵懂的時候,且身體正在處于發(fā)育階段,心智不成熟。靜脈血管細等這都導致了護理人員還需要面對各種棘手問題,而且兒童無法準確的表達自己的病情,以及自己的感受,都是家長和醫(yī)護人員從客觀的角度來判斷孩子的狀態(tài),也有可能會使病情有所掩埋。這都是造成護理人員護理操作困難的原因。而且兒童本身就對醫(yī)院和醫(yī)護人員存在害怕的心理,無法適應醫(yī)院的嘈雜環(huán)境等,這都直接增加了護理的難度。
兒科護理的溝通不僅僅是針對患者,更需要針對家屬。在護理工作當中,家屬患兒患兒家屬對患兒的病情是極其焦慮的,家長極度緊張,對護理人員專業(yè)水平要求非常高,不允許出現(xiàn)一點錯誤,可以克服家長帶給的壓力,和孩子哭鬧的壓力,準確的給孩子做相關治療。一旦操作為一次到位或者是沒馬上見效,部分家長就容易爆發(fā)自己的情緒,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解決問題,也有一些家長會提出一些不符合實際的想法來滿足自己的需求,導致醫(yī)患溝通無法正常的進行。
3.2 促進醫(yī)院兒科護理工作護患溝通的策略
在兒科護理當中要合理的安排護理人員,使護理人員壓力工作壓力能夠得到緩解,要不斷的提高護理質量,增加家長與護理人員的溝通 護理人員也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的專業(yè)技術和技術水平。尤其是在嬰幼兒注射技術方面必須要熟練掌握,這樣才能夠取得話兒以及家屬的信賴,所以在日常當中,護理人員就必須要多學習多訓練,從而降低患兒的痛苦,也要在操作當中可以與患兒交流,不斷的分散化小孩子的注意力,使各項護理操作能夠準確快速,提高患兒及家屬的護理滿意度。
在兒科護理當中,必須要營造一個溫馨的環(huán)境來改變病房的硬件措施,可以把環(huán)境造的更溫馨點,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們在病房里可以安心,有所玩物。如,可以在墻壁上多貼一些貼畫或者是掛上一些小玩偶,在床頭邊也可以營造一些溫馨的氛圍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消除孩子的擔心和害怕。醫(yī)護人員要與家長及時的溝通,讓家長對患兒的病情有全面的認識,讓家屬充分了解治療方法,減少家長的擔心,并且能夠配合護理人員工作,避免不必要的糾紛。 也要增加與患兒溝通的技巧,護理人員在查房和治療時要以輕敏捷而迅速的動作完成,可以給予患兒安撫親近得到孩子的喜愛。從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維護孩子的自尊,可以多夸夸孩子讓其警惕心減小,增加與孩子的交流,與孩子建立一種朋友的關系,讓孩子不再害怕以后人員。例如,在靜脈輸液前多夸夸孩子,小朋友已經是個大寶寶了,是特別勇敢的好孩子,打針的時候一定不怕疼,如果打完針不哭,要有及時的表揚,也可以用理解代替詢問,再孩子疼痛時,要給予安慰,說小朋友我知道你現(xiàn)在不舒服,可以說出來告訴阿姨,阿姨輕輕的慢慢的。也可以在不影響治療的情況下,允許孩子去買自己喜歡的玩具,給孩子買自己喜歡吃的食物,消除孩子對環(huán)境的不適應感。
首先要評估患兒家屬的心理狀態(tài)及行為特征,由于兒童年齡較小,所以表達不清楚內心的感情。而家長們往往會從他的角度來考慮孩子的思想,將病情擴大化,尤其是獨生子女的家庭,一旦住院,家屬的心情會格外緊張,一家老小都會十分的擔心,所以他們時常會過分的溺愛,夸大病情,對護士提出較高的要求。在與患兒家屬進行交流中進行溝通,隨時關注患兒的病情信息并進行健康教育。對于患兒家屬的過激言辭或者行為,我們和護理人員應該予以寬容大度,以理智戰(zhàn)勝感情,穩(wěn)定自己的情緒,冷靜的對待問題,做出正面的反應,所以作為護理人員,我們需要設身處地的為患兒家屬著想,理解父母疼愛孩子的心理,在恰當的時間向患兒家屬了解患兒的情況,能夠真正站在家長的角度思考問題。在溝通中要有耐心,責任心,盡可能的讓家屬對護理人員產生信任感。
4 結論
良好的溝通是作為一名醫(yī)護人員最基本的技能,在兒科護理當中與患者與患者家屬進行有效的溝通都是十分重要的,護患之間的溝通及相互作用是產生護患關系的基礎,只有掌握更良好的溝通技巧,以患兒為中心,才能夠取得家屬的信任,才能夠提高護理操作的質量和水平,使護理工作真正的為患者服務,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避免臨床當中的一些不理解和誤會,避免醫(yī)療糾紛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萬璐,易瑾.兒科護理中的護患溝通技巧的分析[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36):7297-7297.
[2]丁國紅.兒科護理中護患溝通技巧與方法[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33):106-107.
[3]王方.影響兒科護理安全的因素及防范對策[J].世界中醫(yī)藥,2016(b03):859-860
[4]徐愛俠,探討兒科護理中存在糾紛的常見原因及相應對策[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2(31):6504-6505.
[5]張曉娟.護患溝通技巧與提高兒科護理質量探討[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7,17(60):217+222
[6]賈笑非.護患溝通在兒科護理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8(15):25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