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溫、缺氧、體力耗盡、頭暈目眩……當你身處高山之巔,也許這些生理上的困難都會接踵而來。尤其是那些挑戰(zhàn)世界最高峰的登山家,他們的體魄和意志力簡直令人咋舌。2019年,一部真實再現(xiàn)登山探險歷史事件的電影《登山者》,讓大家足足地過了一把登山癮。
還原歷史
《攀登者》講述了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山隊向珠穆朗瑪峰發(fā)起沖刺,成功從北坡登頂珠峰,完成人類首次北坡登頂珠峰。15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氣象學家徐纓的幫助下,帶領(lǐng)李國梁、楊光等年輕隊員再次挑戰(zhàn)世界之巔。迎接他們的將是更加嚴酷的現(xiàn)實,也是生與死的挑戰(zhàn)……
電影最大的看點,就是號稱如實還原了歷史事件。那么,當年的這個歷史事件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在半個世紀前,珠峰北坡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山峰之一,在1960年中國登山隊登頂之前,那里是名副其實的“無人區(qū)”,許多國家的登山隊數(shù)次北坡折戟,稱這里是“充滿死亡的路線”。
國家的臉面
登上一座山峰為什么值得人們?nèi)绱朔Q道?為什么那些登山家們愿意用自己的生命來換取登頂?shù)膭倮??原來,這其中包含的,不僅僅是人類征服大自然的豪情,更有一份沉甸甸的國家利益。
在人類的文明史上,有一條不成文的慣例,那就是一片無主之地,誰第一個踏上去,就可以對這個地方宣示主權(quán)。南極、北極,很多地方都是這樣,而珠穆朗瑪峰作為世界的“第三極”,當然也被很多國家視作口中之肉。
英國人、印度人都曾經(jīng)對珠峰虎視眈眈。英國人對于攀登珠峰興趣非常濃厚,因為他們想要證明大英帝國對世界制高點也擁有所有權(quán)。在1921年到1938年這17年間,英國人前后7次嘗試攀登珠峰,結(jié)果都死傷慘重,最后都不得不放棄?;倚膯蕷獾挠松踔列Q:人類根本不可能從珠峰北坡登頂。
要知道,當時的珠峰一半屬于尼泊爾,一半屬于中國,珠峰的背面,就是我們的青藏高原。英國人失敗了,中國人必須成功,這不僅是對中國人意志的考驗,更是一項偉大的國家使命,是維護我們國家的主權(quán)和利益的光榮任務。新中國成立后,攀登珠峰逐漸被提上了國家的議事日程。
趕在印度人前面
1953年5月29日,尼泊爾向?qū)Уぴ觥ぶZ蓋和新西蘭登山家艾德蒙·希拉里,從珠峰南坡完成了人類首次珠峰登頂。
這樣一來,印度人很開心,他們叫囂:中國人從來沒有登上過珠峰,珠峰不能屬于中國!
這還了得?中國人被激怒了,舉全國之力開始備戰(zhàn)攀登珠峰。1955年,中國登山隊開始籌建。為了輸送登山的物資,國家專門修建了定日機場,一條380千米的公路從日喀則通往珠峰大本營。光是珠峰大本營的氣象臺,就相當于一個省級氣象臺。
攀登珠峰的隊員更是精挑細選,經(jīng)過幾年的艱苦訓練,終于在1960年2月完成登山隊的組建,214名隊員開赴珠峰大本營。就在中國登山隊努力攀登的時候,印度登山隊也正在從南坡攀登珠峰。
眾所周知,珠峰的南坡比北坡要平緩很多,自然環(huán)境也沒有那么惡劣,登頂難度較小。這種情況下,我們更要分秒必爭!
沉重的代價
中國登山隊采取了4次適應性行軍的漸進式登山計劃。
第一次行軍:從海拔5210米的大本營出發(fā),到海拔6400米,建立第三號營地,然后回大本營。
第二次行軍:從大本營出發(fā),在海拔7000米,建立第四號營地。
第三次行軍:從大本營出發(fā),在海拔8000米,建立第六號營地。
第四次行軍:從大本營出發(fā),在海拔8500米,建立突擊營。
最終,1960年的這次艱難的登頂行動勝利完成,中國國旗終于插在地球之巔。但是,付出的代價也著實不小。
第三次行軍中,由于遭遇惡劣天氣,登山隊損失慘重,北京大學教師郭子慶犧牲。50多名登山隊員被凍傷,有被凍掉手指或者鼻子、耳朵的,也有失去整條胳膊的,登山主力隊員的一大半人馬就這樣廢掉了。
主力隊員倒下了,運輸隊員和后勤人員站了出來,重組突擊隊,誓要登頂。最終,三個人完成了登頂,時間是1960年5月25日凌晨4點20分。他們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代價,在峰頂停留了15分鐘,將國旗留在山頂。
正是有了英雄的登頂行動,在此后的談判中,中國占據(jù)了主動權(quán),將珠峰北面的歸屬權(quán)牢牢地握在手中。
登山的起源
人類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登山的?這恐怕沒有人能夠說得清。不過,登山作為一項體育運動,一般被認為源于18世紀后半葉的阿爾卑斯山山區(qū)。
1786年8月8日一名學者M·G·帕卡爾和一名水晶石匠人J·巴爾瑪首次登上阿爾卑斯山脈的最高峰、海拔4807米的勃朗峰。因此,后來人們也把登山運動稱為“阿爾卑斯運動”。隨著經(jīng)驗的積累和登山裝備器材的改進,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登山探險家們開始向高峰群聚的亞洲進軍。
要知道,全世界8000米以上的高峰共14座,都位于亞洲的喜馬拉雅山脈和喀喇昆侖山區(qū),其中位于中國國土或國界線上的有9座。
世界著名
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巖面高度),世界之巔,位于中國與尼泊爾交界的喜馬拉雅山脈,為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
喬戈里峰:海拔8611米,世界第二高峰,是喀喇昆侖山脈的主峰。在國際登山界,喬戈里峰被稱為K2。
干城章嘉峰:海拔8586米,位于喜馬拉雅山脈中段尼泊爾和印度交界處。這里被稱作“五座巨大的白雪寶藏”,因它有五個峰頂而得名,其中四個峰頂?shù)母叨瘸^8450米。
洛子峰:海拔8516米,世界第四高峰。“洛子峰”意為“南面的山峰”,因為它地處珠穆朗瑪峰以南3千米處,其東側(cè)在中國西藏境內(nèi),西側(cè)屬尼泊爾。
馬卡魯峰:海拔8463米,位于喜馬拉雅山脈中段,北側(cè)在中國西藏境內(nèi),南側(cè)在尼泊爾境內(nèi)。峰體終年覆蓋著厚厚的冰雪,坡谷中分布著巨大的冰川,冰川上有許多深淵般的巨大冰裂縫,冰崩雪崩都十分頻繁。
卓奧友峰:海拔8201米,藏語意為“首席尊師”,也叫“喬烏雅峰”,是世界排名第六位的高峰。
人類的登山運動持續(xù)了數(shù)百年,直到近現(xiàn)代,中國人的身影才頻繁出現(xiàn)。不過,咱們中國人雖然起步晚,卻成績卓然。在人類對全世界14座8000米以上高峰的沖擊中,中國人亮出了一記重拳——1964年,也就是中國人首次登頂珠峰之后四年,中國登山隊完成了人類第一次對希夏邦馬峰的征服。希夏邦馬峰就是最后一座被人類攀登的8000米以上的高峰,完全位于中國境內(nèi)。“希夏邦馬”在藏語中意為“天氣惡劣多變”,攀登異常兇險。此后,登山運動進入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