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生,滿志禮(執(zhí)筆人)
(1.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qū)長城鎮(zhèn)人民政府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推廣站,733300;2.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qū)張義鎮(zhèn)人民政府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推廣站,733300)
黃芩屬唇形科多年生植物,以根人藥,為常用的中草藥之一。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藥,有抗菌消炎、降壓利尿、解毒利膽等作用,也是一種常用中藥。產(chǎn)于河北、遼寧、陜西、山東、內(nèi)蒙古、黑龍江等省區(qū),我國北方多數(shù)省區(qū)都可種植。黃芩喜溫暖,耐嚴寒,地下部可忍受-30℃的低溫;耐旱怕凍,在排水不良或多雨地區(qū)種植,生長環(huán)境,生長不良,容易引起爛根。目前,其野生資源急劇減少,難以滿足市場需要,因此積極開發(fā)人工種植,乃是彌補黃芩自然資源不足的重要途徑,也是農(nóng)家致富的好門路。
黃芩在畜禽中添加可以促進畜禽生長,還能抑制病原菌,弱強動物免疫功能,提高抗病力,其肯有營養(yǎng)與藥用價值雙重效應。對禽大腸桿菌具有抑制作用。可以通過增強機體細胞免疫能力,以及體液免疫來達到動物機體免疫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在機體發(fā)生感染炎癥過程中,可通過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的影響和對炎癥介質(zhì)的抑制來發(fā)揮中藥抗炎作用,抑制炎癥的發(fā)生。用白芷 25g、防風 15g、蒼耳子 15g、蒼術(shù) 15g、甘草8g、金銀花 10g、板藍根 6g、黃芩 6g,添加在雞飼料中可治療雞傳染性鼻炎。黃芩24g、柴胡15g、半夏 15g、生姜 9g、甘草 9g、大棗 5g,添加在豬飼料中可治療豬外感癥。
2.1 選土整地 選擇土層深厚、土質(zhì)疏松肥沃、陽光充足、排水性能良好的砂壤土和腐殖土栽培,平地、緩坡、荒山及幼齡果樹行間均可種植。土地深耕25cm左右,翻耕前每畝施益富源生物發(fā)酵劑腐熟的生物肥1500~3000kg、復合肥或磷酸二銨10kg作底肥,翻耕后將土地耙細整平,按寬 1.3~1.5m、高 15~20cm(長依地而定)開溝做畦栽培,以利排水除漬,防止爛根。
2.2 浸種 催芽播前先用益富源芽苗生態(tài)寶稀釋200-300倍,水溫控制在30-40度,然后將種子浸泡5~6小時,然后瀝起種子置于20~25℃環(huán)境下保溫保濕催芽,待大部分種子裂口露白時,即可播種。
2.3 精細播種 黃芩春、夏、秋時節(jié)均可播種,一般以春、秋時節(jié)播種為好。春季以3月中旬至4月中旬(春分至谷雨)、秋季以10月至11月中旬(寒露至立冬前)播種為宜。播種前,每畝用益富源種植菌液10kg,稀釋30-50倍噴灑均勻,然后翻耕。播種時,在做好的畦面上按行距25~27cm刨淺溝(2—3cm)均勻撒播,播后覆細土1—1.5cm略壓實即可。667平方米用種量約0.75kg。黃芩種子細小,播時可在種子中摻入2~3倍的濕河沙,拌勻后播種。播后畦面覆蓋塑膜或薄層秸稈保溫保濕,促進種子早萌發(fā)出苗,待出苗后及時揭除。
2.4 育苗移栽 育苗:選擇溫暖、陽光充足的砂壤土建苗床。按寬1.3~1.5m的規(guī)格做畦,畦面施足底肥,耙細整平。4月或10月播種,播前畦土,用稀釋30-50倍的益富源種植菌液噴灑于地面,然后澆足水,水滲后將芽種均勻地撒播在畦面上,上蓋0.5~1cm厚的過篩細肥土并覆塑膜。苗齊后苗床要適當通風煉苗,苗高3cm時揭除塑膜,并加強苗床期間苗、除草和肥水等管理工作,促使幼苗良好生長。
移栽:育出的成苗可在來年春、秋時節(jié)按大小和壯弱分級移于大田。栽植規(guī)格27厘米x 10厘米,667 平方米栽】.3~1.5 萬株,溝植穴植均可,以溝植為好。栽后澆足益富源微生物營養(yǎng)水來定根,促苗早活。
兩季套播采用兩季套播,是確保黃芩全苗、縮短黃芩投產(chǎn)年限、提高黃芩產(chǎn)量和效益的一項重要措施。套播黃芩,要選生育期短、株形緊湊的作物作前茬,以便縮短共生期和減小田問蔭蔽度,促進黃芩良好生長。套播方法:在套播前,先將前作行間的土壤疏松、培肥、整平,然后將種子均勻地撒播在松土上(播幅要寬),用鋤板輕輕地將種子壓入土中即可。此法簡便易行、效果佳,但用種量較大。
2.5 田間管理
2.5.1 間苗定苗:直播的黃芩,苗高4cm時間苗,苗高7cm時定苗,株距10—13cm。如有缺窩斷壟的,可用間除的苗補栽上,確保全苗。
2.5.2 除草:幼苗期宜進行拔草,往后隨著芩苗的長大可進行鋤草,鋤草要先淺后深,以免傷根。最后一次鋤草應結(jié)合培土進行。
2.5.3 追肥:在第二次鋤草(6月份)時,追施用益富源生物菌肥發(fā)酵過的稀人畜糞水;在第三次鋤草(8月份)時,每畝施過磷酸鈣10—15kg;在第四次鋤草(10月份)時,追施適量的草木灰。條件允許的,還可在7~8月間追施適量的發(fā)酵芝麻餅肥,以促進黃芩加快生長,增加產(chǎn)量和提前收獲。
2.5.4 抗旱排澇:在黃芩生育期中,旱情嚴重時,要及時澆微生物營養(yǎng)水抗旱,保苗生長;雨水多時,要理溝排水,防止?jié)n水爛根。
2.5.5 摘蕾:除留種的植株外,其余植株的花蕾應全部摘除,以免消耗過多的養(yǎng)分,影響根部的生長,降低產(chǎn)量。
2.5.6 病蟲害防治:黃芩在生育期中發(fā)生病蟲害時,應及時采用相應的藥劑進行防治。
2.6 收獲與加工 黃芩在春、秋季節(jié)收獲。收獲的黃芩除去地上部莖葉和地下部須根及泥沙,曬干即為成品。收挖的黃芩,無空心的為“桑芩”,空心的為“枯芩”,應分別加工、貯存和銷售。黃芩種子成熟后要及時采收,以免落地損失。脫粒曬干的種子,應放在陰涼通風處貯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