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靜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qū)金羊鎮(zhèn)人民政府農業(yè)技術推廣站,甘肅武威733000)
黨參為常用中藥,其根入藥,用于治療氣短無力、津傷口渴、脾胃虛弱、食欲不振、大便清稀、肺虛咳嗽、體乏無力等病癥,為常用滋補強壯藥。野生黨參主要分布于華北、東北、西北部分地區(qū)。黨參喜冷涼濕潤氣候,夏季炎熱、悶熱天氣對其生長發(fā)育不利,種子在土壤濕度10℃以上即可發(fā)芽,發(fā)芽最適溫度18~20℃,5~7 天即可發(fā)芽,黨參能耐受33℃的高溫,也能在-30℃的低溫下安全過冬。為發(fā)揮地域優(yōu)勢,增加農民收入,近年來涼州區(qū)黃羊、張義等沿山冷涼區(qū)大面積種植黨參。本文作者就黨參的臨床應用與育苗栽植方法與同行交流。
黨參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止渴生津之功效,應其藥理作用在獸醫(yī)臨床中很方劑中都有廣泛應用,補中益氣湯可治療母畜產后氣虛不能收斂,子宮復原不好等疾病。四君子湯由黨參、白術、茯苓、甘草組成,在畜禽飼料中添加可提高脾胃功能,增強食欲,增膘復壯。生乳散由黃芪、黨參、當歸、通草、川芎、白術、續(xù)斷、木通、甘草、王不留行、路路通組成,可使母畜乳量增加,起到通乳的作用。
2.1 種子處理
將種子放入40~50℃溫水中浸泡,邊攪拌邊撒種子,至水溫降至手不覺燙為止,然后將種子取出裝入布袋中,用清水淋洗數次,與濕的細紗混合,放入瓦缸或者花盆中,經7~10d,種子多數裂口露白十篩選出供播種用,新鮮種子發(fā)芽率可達80%以上,隔年陳種發(fā)芽率及低,不宜作育苗用。
2.2 兩段育苗
“苗好一半收”,過去種植黨參,均為一段育苗,由于黨參種子細小,對整地要求較高,粗放栽培播后一般出苗少,成苗率低,后期雜草較多,管理難度大,育苗花費時間長,參苗總體素質差,采取兩段育苗,前期將種子播種于精心準備的育苗池中,成苗后再將其移栽于育苗床,同時加強管理,則可有效克服以上弊病,作到當年春季播種,次年早春出圃,且苗生產整齊,健壯一致。
移栽在當年秋季或第二年春季均可進行,春季移栽于芽苗萌動前,秋季移栽在10月中,下旬,春栽宜早,秋栽宜遲,以秋栽為好,移栽最好選陰天或早晚進行,一般畝栽苗1.5~2 萬株左右,移栽挖苗時,不要傷害根系,否則宜生側根。
3.1 畦田移栽:參苗起收后,要經過篩選,去掉無芽孢和斷根植株,捆成小捆,隨栽隨取當移栽不完假植時,以濕土為好,不宜撒水,移栽于畦面橫向開溝,行距20cm,溝深以移栽苗的大小而定,將幼苗按4~5cm 株距斜放于溝內一側,蘆頭要深淺一致,根系要自然舒展?用刨第二個溝的土將第一個溝覆蓋,厚度約3cm,然后鎮(zhèn)壓灌水。
3.2 大壟移栽:在已做好的壟上開溝,深3~5cm,將參苗順壟斜放(參頭異端稍高)于溝內,株距10 cm,覆土3~5cm,覆土不宜過淺,栽后可灌水或鎮(zhèn)壓保墑。
4.1 中耕除草
人工除草每年3~5 次,化學除草在出苗前雜草多時,每667m2 噴70%的農達1.6~1.8L 除草;出苗后如禾本科雜草多,在2~3 片葉時,可用拿捕凈100ml 對水30kg 除草。
4.2 施肥
黨參為根莖植物,為此要施足底肥,及時追肥,移栽成活后,每年5月上旬當苗高約30cm 時,追施農家肥1000~1500kg/667m2,然后培土,或結合第一次除草松土,每667m2 施N 肥10~15kg,結合第二次除草松土每667m2 施入P 肥25kg,冬季每667m2施農家肥1500kg 左右,以促進黨參次年苗齊、茁壯。
4.3 灌排移栽后要及時灌水,以防參苗干枯,保證出苗,不可大水澆灌,以免沖斷參苗,參苗長大后可不灌或少灌,以防參苗徒長,雨季注意排水,防止爛根爛秧,造成參苗死亡。
4.4 搭架黨參莖蔓長可達3m 以上,故當苗高30cm 時應搭架,以便莖蔓攀架生長,利于通風透光,增加光合作用面積,提高抗病能力,架材就地取材,因地而異,可在行間插入竹子或樹枝,兩行合攏扎緊,成“人”字形或三角形棚架。
4.5 留種技術一年生植物雖能開花結實,但種子質量差,不宜作種,故宜選用二年生以上的植株所結的種子作種,一般在9~10月果實成熟,當果實呈黃白色,種子淺褐色時,即可采種,采收后陰干,應裝入布袋,宜低溫儲存,適宜溫度為10℃以下。
5.1 病害有銹病、根腐病及菌核病,上述三種病害都由真菌引進。銹病除浸染葉片外,還浸染花托和莖,發(fā)病時產生黃色病斑,為防止蔓延,要及時拔除病株深埋或燒毀,出苗半月后噴施一次150倍波爾多液,也可采用多菌靈、百菌清、托布津等農藥進行葉面噴施,噴施濃度為800~1000 倍液,每隔7~10 天噴施一次。根腐病和菌核病的防治也應及時拔除病株; 對病穴用生石灰消毒澆灌50%退菌特1500~2000 倍液進行土壤消毒,控制蔓延。
5.2 蟲害:蚜蟲、紅蜘蛛為害葉片和幼芽,可用40%樂果乳液800 倍液噴霧;地下害蟲有蠐螬,地老虎等。咬食幼根和嫩莖,成株期將莖及根咬成缺口或鉆入內部,受害株呈現黃萎,有的成株因莖部被咬斷而死亡,造成缺苗斷條?防治方法可用百治屠,鋅硫磷配制毒土在打畦移栽前施入土壤。
一般移栽1~2年后,于秋季地上部枯萎時開始,直到次年春季黨參萌發(fā)前收獲,以秋季采收的粉性充足、折干率高、質量好、收獲時先將莖蔓割去,然后挖出參根,抖去泥土,按粗細大小分別晾曬至柔軟狀,用手順根握搓或木板揉搓后再曬,如此反復3~4 次至干,折干率約2:1,產品以參條粗大、皮肉緊、質柔潤、味甜者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