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筆覓
(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理化檢驗技術》課程是藥品經營與管理專業(yè)的職業(yè)拓展課程,主要培養(yǎng)學生研究藥物物料的化學組成、性質、功能及其在人體內和加工過程中的化學變化規(guī)律的能力,并能夠對食品或藥品中的常、微量元素的含量進行分析檢驗。在現(xiàn)代學徒制的背景下,為使學生滿足企業(yè)實際需求、社會用人需要,以蛋白質等電點測定及性質實驗為例,優(yōu)化教學設計與課堂實施,從而提高課堂有效性。
蛋白質等電點測定及性質實驗是選自物質成分模塊中的蛋白質項目,蛋白質項目包括:氨基酸的結構與性質、蛋白質的結構與性質、蛋白質等電點測定及性質實驗三個任務。本任務的教學重點是蛋白質等電點的意義以及蛋白質在等電點時的特性;引起蛋白質可逆沉淀反應和不可逆沉淀反應的因素。教學難點是蛋白質在不同酸堿度溶液中的帶電狀態(tài)。
為更好制定教學策略,需要對學生的學習特征和學習基礎進行充分的分析。本課程的授課對象是藥品經營與管理專業(yè)的學生,在大一下學期開設。通過《學習風格量表》對學生學習風格的分析發(fā)現(xiàn),“視覺型”學生占比75%、“場依存型”學生占比87.5%,他們對事物的認知傾向于對比參照物,易受到其他信息的干擾;性格上內向占比37.5%,外向占比62.5%。
通過問卷星對學生認知基礎的調查,發(fā)現(xiàn)他們化學基礎知識較差,缺少學習興趣,缺乏實際操作經驗,但他們也有一定的優(yōu)勢,有較強的好奇心,強烈的集體榮譽感,是“手機控”,適合信息化教學和團隊合作實驗。
在教學理念上,以學生為中心,貫徹“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理念,本著“思政味”和“職業(yè)味”相融合,“探究性實驗”與“信息化技術”相結合的教學原則,實現(xiàn)抽象知識形象化、操作全程可視化、關鍵步驟可練習,突破教學重難點。
教學模式上采取“線上—線下混合互動式”的教學模式,并以課程平臺貫穿課前、課中、課后,提高課堂有效性。
教學方法上采用“分組比拼、分層指導”的組織形式,通過任務驅動、探究教學的方法,利用本校教師制作的在線開放課程相關資源,例如,微課程視頻、動畫、仿真模擬等,以及課程平臺的搶答、討論等功能,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興趣。
教師布置課前任務,學生通過手機端或電腦客戶端課程平臺查找蛋白質性質相關前沿資訊。利用平臺相應教學模塊中的學習資料自主預習,包括微課視頻、教學PPT等,同時完成課前練習。
課堂實施主要分為:創(chuàng)設情境、任務驅動、任務實施、評價總結四個階段。
創(chuàng)設情境階段為觀看視頻、激趣導入。通過播放視頻,引入新課,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學始于疑,引發(fā)學生思考為什么牛奶制成酸奶后由液態(tài)變成了半固態(tài),并利用學習通進行討論問題。任務驅動階段,根據學生討論結果,布置教學任務,由視頻和思考題引出子任務一:蛋白質等電點的測定。
任務實施階段:利用二維動畫探究原理;通過互動實驗,教師與學生共同觀察蛋白質的兩性解離現(xiàn)象,驗證測定原理;分組實驗,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蛋白質等電點測定任務,教師與學生互動討論試驗結果,鞏固教學重點。教師提出思考題除等電點之外,還有什么化學條件可以使蛋白質發(fā)生沉淀,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通過直播演示蛋白質沉淀實驗,驗證使蛋白質發(fā)生沉淀的化學條件,引入子任務二:蛋白質沉淀的物理條件試驗;根據演示實驗,探究蛋白質沉淀的物理條件和原理。按照異質分組原則對學生分組,根據沉淀原理,進行組內頭腦風暴,討論試驗方案,最后教師把關確定試驗方案;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分層指導,完成蛋白質沉淀實驗,記錄現(xiàn)象,得出結論,匯報實驗結論。
評價總結階段:學生繪制思維導圖——教師點評思維導圖——教師總結知識點,鞏固重難點。
通過云資料、每日一練、互助交流,查漏補缺,鞏固重難點,拓寬專業(yè)知識。
通過學習通上課后作業(yè)成績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學生對本任務重點內容掌握良好,對難點內容絕大部分同學理解良好,極少部分學生對難點的理解和掌握有差距。通過階段性測驗成績統(tǒng)計,得知采用此類教學模式授課后,學生整體達到本項目教學目標,80分以上8人,其中,7人在90分以上。60~79分7人,其中,5人在70分以上,說明學生對階段性教學目標掌握較好,針對實驗技能的內容掌握和對原理的理解好于對課后拓展知識的掌握。
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采用信息化技術使學生參與度明顯提高,學生通過手機端觀看視頻、下載資料、課前預習、拓展知識,教師利用課程平臺發(fā)起討論、師生互動、直播演示、搶答、選人、投票等活動,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增強了學習興趣。
上述教學設計完善了“學習”“實踐”“再學習”的教學機制,實現(xiàn)了復雜問題簡單化,抽象問題形象化,講清了知識要點,講透了知識難點。信息化技術的應用達到學生動態(tài)隨時掌握、實時調整提高效果、主動探究輕松學習、互動交流不受限制。從根本上提升了教學質量,使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都有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