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翠梅
(南京市社會兒童福利院 江蘇 南京 210000)
唐氏綜合征( Down’s syndrome,DS)又稱21-三體綜合征或先天愚型,是最常見的一種染色體疾病,其發(fā)病率約為1/800。隨著現代醫(yī)療護理水平的進步,唐氏綜合征患者預期壽命可達50年左右[1-2]。大多數患兒在胎內早期即流產,存活者除了有明顯的智能落后、特殊面容和生長發(fā)育遲緩,最重要的是伴有多種身體缺陷,此類人群患先天性心臟病、白血病、甲狀腺疾病等疾病的概率遠高于正常人。除了身體解剖和結構的異常外,唐氏綜合征特征之一就是其與呼吸道感染易感性的增加有關,從而導致DS患兒住院率及致死率的升高[3]。國外研究顯示[4],唐氏綜合征是致呼吸道合胞病毒下呼吸道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因此,對于DS患兒,及早進行呼吸道感染的預防,在呼吸道感染發(fā)生后及時發(fā)現并給予早期治療,有助于防止疾病的進展及并發(fā)癥的產生,縮短DS患兒住院時間,減少DS患兒死亡率,提高DS患兒的生活質量。因本人于某兒童福利院從事護理工作,長期接觸并了解DS患兒。所以本文就DS患兒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如何早期預防DS患兒呼吸道感染及呼吸道感染發(fā)生后的應對做一簡單闡述。
呼吸道感染是DS患兒發(fā)病和住院的主要原因。DS患兒呼吸道感染的易感性可能與先天性心臟病、自身免疫、囊性纖維化、早產、神經肌肉疾病,氣道、鼻竇或咽管的異常解剖有關[5]。在集體生活中的DS患兒,由于相互間的交叉感染,更易發(fā)生呼吸道感染。
DS患兒體內免疫系統(tǒng)的改變也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易感性,DS患兒呼吸道感染與先天免疫和適應性免疫異常有關。研究[6]顯示,DS患兒胸腺發(fā)育和功能異常,在出生的前兩年,DS患兒體內T細胞和B細胞數量較低,增加呼吸道感染發(fā)生的風險。Schoch 的研究同樣也證實了DS患兒體內T細胞、B細胞數量減少,分布異常[7]。所以,DS患兒免疫體統(tǒng)的缺陷比普通人群更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
根據疾病的三級預防概念,一級預防即病因預防,針對呼吸道感染發(fā)生的危險因素或致病因子,改善居住環(huán)境,加強對保育員健康教育知識的培訓和增強DS患兒自身提抗力三方面著手來預防呼吸道感染,確保做到預防大于治療。
①病室環(huán)境 對于生活在集體機構中DS患兒,最易發(fā)生交叉感染,集體環(huán)境的整潔和安靜尤為重要。室溫宜控制在20-22℃左右,相對濕度控制在55%-60%左右,冬季及洗澡時間室溫略升高,保持在22-24℃左右。兒童起居室和活動室每天上下午門窗通風30分鐘以上,避免對流風直接吹向患兒。在流感高發(fā)季節(jié)如冬春季,室內空氣用空氣消毒機消毒,每日兩次,每次不小于1小時。兒童的洗臉毛巾及餐具分開使用,用完后再高溫消毒備用?;純捍矄卧恐苡们逅潦茫矇|定期曝曬,陽光下直射大于30分鐘。床鋪之間保持一定距離,避免太近,睡覺時保持頭腳交叉。如床距條件不允許,適當增加DS患兒與其他兒童的床距。
②保育員培訓 集體機構的保育員應具備養(yǎng)育兒童的基本知識,還應具備特殊兒童的養(yǎng)育知識。將腦癱患兒的喂養(yǎng)、DS患兒的照顧注意事項及兒童誤吸、嗆奶后的急救等做成規(guī)范,直接貼在病室墻上或走廊上,每周組織學習一次,定期考核學習效果。在兒童生活護理方面,注意口腔以及鼻眼部位的局部清潔工作,根據氣溫變化為孩子提供厚薄適宜的衣物及床上用品。
由于DS患兒較其他兒童抵抗力更弱,所以保育員在護理其他兒童后應消毒手后再接觸DS患兒。此外,如果保育員本身處于流感期,不應從事直接護理DS患兒的工作,如換尿布,喂食等。由于DS患兒肌張力弱,舌頭外伸,從而導致進食困難。保育員在喂食時應具備足夠的耐心,速度宜慢,奶瓶喂養(yǎng)時,如患兒不產生吸吮的動作,應輕輕移動奶嘴刺激口腔頰部;湯勺喂食時,一次喂食不宜過多,待吞咽完畢后再喂下一口。喂完后檢查口腔有無殘留,防止誤吸和嗆咳。
DS患兒大多伴有皮膚黏膜方面的疾病,如濕疹、魚鱗病、毛周角化病等[8],衣服方面宜選擇透氣舒適的面料,避免刺激摩擦皮膚。定期修剪患兒指甲,防止患兒抓破皮膚引起感染。
③DS患兒自身 對于DS患兒要增強自身抵抗力和免疫力,飲食方面要注意合理搭配以及營養(yǎng)的均衡性。對于較大患兒在三餐之余,適當增加水果跟蔬菜;對于較小的患兒,增加果汁或者米粉、米糊,保障在成長過程中所需要的營養(yǎng)。注意給予患兒補充充足的水分,加快兒童的新陳代謝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規(guī)律,避免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發(fā)生。每日監(jiān)測體溫,及時發(fā)現異常。適時增加DS患兒戶外活動和日光浴來增強體質,適應環(huán)境和氣候的變化。在符合接種條件下有計劃的完成國家計劃免疫接種程序。
④關注不同年齡段的DS患兒 雖然不同年齡段的DS患兒均有可能發(fā)生呼吸道感染,但護理工作的重點是嬰幼兒時期的DS患兒,研究顯示較兒童期DS患兒,嬰幼兒期DS患兒更易發(fā)生呼吸道感染。這可能是因為兒童期DS患兒在嬰幼兒時期反復發(fā)作的感染事件最終將體內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提高到正常保護水平之上,解釋了以后的生活中感染發(fā)生率下降的原因[6]。
①隔離護理 當DS患兒發(fā)生呼吸道感染后,首先立即隔離到單獨的房間,避免傳染給其他DS患兒,毛巾及餐具單獨使用并消毒。監(jiān)測患兒的體溫、呼吸、脈搏,警惕發(fā)生高熱抽搐。觀察患兒咽部充血、水腫及扁桃體腫大情況,注意有無化膿的發(fā)生。保持患兒口腔清潔,進餐前后采用溫開水漱口。及時清除鼻腔及咽喉部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合理集中安排護理操作以保證患兒的休息。
②高熱護理 當DS患兒體溫>38.5℃,及時給予退燒藥如布洛芬或對乙酰氨基酚,防止高熱驚厥的發(fā)生。對于要采取酒精擦浴的高熱DS患兒,先檢查皮膚狀況再決定是否用酒精擦浴,蔡慶生[8]等通過研究發(fā)現DS 患兒伴有皮膚濕疹的發(fā)病率到達52.17%,因酒精刺激皮膚加重濕疹,患兒無皮膚濕疹方可進行酒精擦浴。在服用退燒藥后多喂水,防止DS嬰幼兒出汗過多出現虛脫,脫水等意外情況的發(fā)生,及時更換患兒汗?jié)竦囊挛锎矄?,因汗液蒸發(fā)后會使無機鹽等成分留在皮膚上,引起皮膚瘙癢等不適。
③輸液護理 DS患兒呼吸道感染嚴重需輸液治療時,應嚴格控制輸液滴數,由于DS患兒大多伴有先天性心臟病,輸液過快則會造成心臟負荷過重,加重病情。此外,DS患兒免疫力低下,病情往往較正常兒童嚴重,更容易出現并發(fā)癥如中耳炎、肺炎等。所以,護理人員需嚴密監(jiān)測加強巡視,及時發(fā)現并發(fā)癥。
DS疾病本身的原因會導致DS患兒呼吸道感染發(fā)生率較一般兒童高,防治DS患兒呼吸道感染需采用疾病的三級預防策略。一級預防(病因預防)針對呼吸道感染發(fā)生的危險因素或致病因子,盡可能地改善居住環(huán)境;加強保育員健康教育知識培訓;合理膳食、作息規(guī)律,適時增加患兒活動量,按計劃完成免疫程序預防接種來增強患兒體質。從感染的源頭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預防或消滅,減少呼吸道感染的發(fā)生,確保做到預防大于治療。當呼吸道感染已經不可避免時啟動二級預防(臨床前預防),早發(fā)現,早診斷,早治療,預防性使用藥物,防止呼吸道感染進一步加重和蔓延。三級預防(臨床預防),針對呼吸道感染發(fā)病情況,合理運用抗生素,注意療程,予以徹底治療,防止并發(fā)癥的產生及呼吸道感染的復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