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炮國 (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市港尾鎮(zhèn)農(nóng)村經(jīng)濟服務中心 363105)
辣椒(Capsicum annuumL.)屬于茄科辣椒屬,是我國居民生活中重要的食材和調(diào)味品,深受人們的喜愛。辣椒的營養(yǎng)價值很高,其維生素C含量居蔬菜首位[1],且辣椒還含有特有的辣椒素,吃起來會有芬芳的辛辣味,同時,多吃辣椒能增加熱能,具有促進血液循環(huán)、幫助消化、增強人體抵抗力、抵御多種疾病等功效[2]。
福建省龍海市地處九龍江下游沖積平原,北部、西部、南部三面環(huán)山,中部平原,東南部臨海,北部丘陵地帶屬戴云山脈的余脈,西南部中低山丘陵地帶屬博平嶺的支脈;氣候?qū)倌蟻啛釒Ъ撅L氣候,降水充沛,海洋性氣候特點明顯,夏少酷暑,冬少嚴寒,自然景觀四季常綠,非常適合果蔬種植。目前,龍海市是全國蔬菜生產(chǎn)重點縣之一,辣椒作為當?shù)貍鹘y(tǒng)優(yōu)勢農(nóng)產(chǎn)品,不僅是人們?nèi)粘I钪斜夭豢缮俚氖澄?,也是城市“菜籃子工程”的主要組成部分,與當?shù)厝嗣竦纳钕⑾⑾嚓P。在辣椒種植中,如何應用先進的栽培技術和田間管理手段來防治病蟲害、提高辣椒產(chǎn)量、降低種植成本,提升經(jīng)濟效益,是龍海市廣大種植戶關注的問題[3]。為此,筆者將龍海市辣椒高產(chǎn)栽培技術要點介紹如下,以供廣大種植戶參考。
品種選擇是辣椒種植的關鍵步驟[2-5]。根據(jù)龍海市實際生產(chǎn)需求,在品種選擇上,應從當?shù)氐南M食用情況、產(chǎn)品銷售渠道、品種豐產(chǎn)性、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以及種植與管理難度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宜選擇“亮劍(37-79)”作為當?shù)乩苯分髟云贩N。該品種植株開展度中等、生長旺盛、連續(xù)座果性強、產(chǎn)量高、耐寒性好,適合在秋冬、早春日光溫室種植,且具有抗煙草花葉病毒病、抗病性較強等優(yōu)點。
“亮劍(37-79)”的環(huán)境適應性和生長能力強,采用科學的種植方法,配以合理的整地、施肥、澆水、病蟲害防治技術,即可取得預期的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5]。
因為辣椒的一些病害可通過土壤傳播,故辣椒不宜與同科作物連作,即所選地塊前作不能是茄科作物,宜與其他作物輪作或水旱輪作,以防止病害的發(fā)生,延長適宜種植辣椒的時間[6-7]。所選地塊應為土層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pH在6.2~7.2的微酸性和中性土壤。整地前進行深耕曬土,以防病害傳播。田塊深耕曬土后,有土傳病害的田塊需在定植前7~15 d蓋膜,將土溫提到50 ℃以上,高溫消毒7 d。于定植前10~15 d,將田塊充分松土整細,清除地里的殘渣枯枝及其他雜物[6-7]。結合整地,根據(jù)田塊土壤肥力狀況施用適量基肥,一般每667 m2施腐熟廄肥1 000~2 000 kg、硫酸鉀型三元復合肥30~40 kg、生石灰50~75 kg(石灰宜每2~3年施用1次),讓肥料與土壤充分混合,然后進行整畦做壟。壟為南北向,壟高15~20 cm、壟底寬130 cm、壟面寬70 cm,每壟種植2行。而后在壟邊開2條淺溝,溝距50 cm,提前澆足底水,待1~2 d曬溝、地溫回升后即可定植[7]。
大棚種植一般在9月初播種,采用平畦育苗,并要選擇陽光充足、水源較好、土壤肥沃的地塊進行辣椒育苗。播種前需進行種子處理,具體方法為:浸種前將種子置于陽光下曝曬1~2 d,以提高發(fā)芽率和發(fā)芽勢,并殺死附著在種子表面的病原菌。浸種時將種子放入55 ℃的熱水后不斷攪拌,待水溫降到30 ℃時,倒掉過多的水分(以水淹沒種子為宜),保持30 ℃水溫,浸泡6~7 h后撈起,將種子放在粗布上,加入種子重量1%的小蘇打后擦搓,把種皮上的黏質(zhì)搓洗干凈。然后將種子裝入紗布袋,埋于濕鋸末盆中,放置于28~30 ℃的環(huán)境中催芽[8],催芽最好進行變溫處理,即一天中適溫25~30 ℃占16~18 h、低溫16~20 ℃占6~8 h,或30 ℃占8 h、20 ℃占16 h,且每天早晚將種子用水淘洗翻動1次,經(jīng)5~6 d后見少數(shù)種子剛剛露白即可進行播種。值得注意的是,播種準備工作尚未做好或遇到惡劣天氣,可將催芽盆移放于13~16 ℃冷涼處進行“蹲芽”。
播種前,用配制好的營養(yǎng)土做育苗床,澆好底水,待水滲下后篩蓋營養(yǎng)土3~5 mm厚,即可播種,將浸種催芽后的種子加入少量干沙輕輕拌勻,均勻撒播。在播種后種子發(fā)芽期間,需保證苗床溫度不低于15 ℃,可利用覆蓋塑料薄膜的方式進行保溫,以促進種子萌芽。
根據(jù)辣椒幼苗生長情況來確定移栽時間,大棚種植一般在10月上旬進行移栽。辣椒幼苗根系的再生能力比番茄弱得多,故移栽要早,并盡量少傷根,以免影響緩苗、秧苗的健壯生長和花芽分化,造成早期落花,降低產(chǎn)量。移栽前,應根據(jù)用苗數(shù)量做成大小適宜的苗床(一般單苗按10 cm×10 cm營養(yǎng)面積計算,1 m2苗床可栽100株幼苗),苗床做好后將水灌足。待干濕適宜時,按行距10 cm拉線開一面垂直的小溝,將幼苗按10 cm株距擺勻,根系放展,深度與原來相同,墊高一點將幼苗穩(wěn)住后再在溝內(nèi)澆扎根水,待水下滲后覆土穩(wěn)苗,栽完后再在行間滴水1次,濕透表土,促進緩苗。移栽宜在晴天進行,當陽光強烈幼苗發(fā)蔫時,應適當遮陽[9]。
辣椒幼苗移栽定植后,需澆灌適量水,以提升幼苗成活率。同時,定植后的辣椒幼苗在確認其存活后,需進行適當松土和適量施肥。
2.4.1 澆 水
辣椒幼苗定植前澆足底水。定植時澆緩苗水,隨后每天在葉面噴水霧以加快緩苗,初冬定植的,底墑好的田塊可不澆水,直接進行蹲苗;春前定植的,緩苗后在膜下淺溝暗澆水1~2次,再蹲苗。待辣椒果實膨大生長后與追肥配合,選擇晴天正式澆第1次水,以后根據(jù)辣椒生長和天氣變化,采取小水勤澆的方法進行澆水。
值得注意的是,辣椒澆灌的水要事先預熱,使水溫保持在12 ℃以上;不宜大水漫灌和旱澇不均,為避免過度干旱驟然澆水導致落花、落果和落葉,要使土壤經(jīng)常保持適當?shù)臐駶櫊顟B(tài),形成一個既不缺水、又疏松通氣的土壤環(huán)境;若發(fā)現(xiàn)有疫病病株,立即利用滴灌在根區(qū)局部施藥防治。
2.4.2 追 肥
辣椒苗期需肥量較小,追肥主要集中在結果期,以施用氮、鉀肥為主,一般在辣椒長到3 cm長左右時結合澆水進行第1次追肥,此后根據(jù)田間生長情況,每澆2~3次水就追1次肥,每667 m2每次追施尿素10 kg、生物鉀肥10 kg(或磷酸二氫鉀5 kg或硫酸鉀5~10 kg),也可澆灌充分腐熟稀糞水2 000 kg左右;或每667 m2用新型肥料海藻酸復合肥45~60 kg,分3~5次噴施。
最宜采用滴滲灌設備對辣椒進行供水供肥,進入始收期后每667 m2每天平均澆水1 m3即可,且如采用水肥同供的方法,肥料需經(jīng)用量折算后通過施肥器均勻加入水中。除此之外,在施肥過程中,應根據(jù)種植密度進行肥量控制,避免施肥不足或過量而阻礙植株生長,造成落花、落果及影響辣椒品質(zhì)和產(chǎn)量的情況出現(xiàn)。
2.5.1 采取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
辣椒在栽培過程中,一旦受到病害侵襲,就會對果實的品質(zhì)和產(chǎn)量造成嚴重影響,要充分提升辣椒的產(chǎn)量和品質(zhì),就必須在其生長過程中做好病害防治。采取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不僅能創(chuàng)造出利于辣椒生長的良好環(huán)境,也能起到預防辣椒病害發(fā)生、提升其產(chǎn)量和品質(zhì)的作用。具體方法為:(1)應選擇多年沒有種植過茄類作物的地塊進行種植,避免病菌感染;(2)栽培時要保證土地翻耕均勻,以供給土壤充足的氧氣;(3)及時清理田間雜草,以阻斷相應病毒的生長與繁衍的基礎;(4)大棚的通風要適中,棚內(nèi)溫度不宜過高;(5)采取高壟栽培方法;(6)合理水分管理,絕不可使用大水浸灌或串灌的形式進行灌水,且在雨后嚴禁向田間灌水,灌水時間一般以早晚為最佳,不宜在中午灌水,要小水澆灌;(7)合理施肥,增強植株的抗病能力;(8)對植株的生長狀況要做好標記,以便能及時發(fā)現(xiàn)病害,從而進行燒毀等處理,以有效降低其他植株的發(fā)病率[10];(9)覆蓋銀灰色地膜預防蚜蟲發(fā)生,如發(fā)現(xiàn)蚜蟲,應及時用1.7%聯(lián)菊蝊蟲脒微乳劑1 500~2 000倍液防治。
2.5.2 合理藥劑防治
(1)用藥劑處理種子,以確保辣椒種子能在無毒的情況下獲得相應的培養(yǎng)[11],一般采用福美雙拌種,或先用5~6倍清水浸種3~4 h,然后按比例用根腐消或農(nóng)用鏈霉素浸種;(2)苗期每667 m2用55%代森聯(lián)水分散粒劑40~60 g,以防治病毒病、霜霉病等;(3)成株期每667 m2用70%代森聯(lián)水分散粒劑40~60 g,以防治猝倒病、立枯病、霜霉病等。
確定辣椒適宜采摘期的基本原則是在保證辣椒品質(zhì)的前提下,獲取最高采摘量,以保證最佳的經(jīng)濟效益??刂茰囟仁抢苯繁ur貯藏的最基本條件,由于辣椒的貯藏適溫為9~12 ℃、冷害溫度為8~9℃、適宜相對濕度為90%~95%,因此,辣椒以用塑料密封包裝貯藏為好,可防止失水。值得注意的是,辣椒采用PVC或PE塑料袋小包裝進行氣調(diào)冷藏,可抑制后熟養(yǎng)分轉(zhuǎn)化和呼吸強度,實現(xiàn)保鮮、保綠、保持水分,從而延長貨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