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澤湖畔,具有1400多年歷史的古鎮(zhèn)蔣壩猶如湖畔明珠,熠熠生輝,且是名副其實的“島鎮(zhèn)”——水界即鎮(zhèn)界,四面環(huán)水,湖光綺麗,四季景色分明??旎顜X濕地花田、云滄海民宿、天鵝灣溫泉、醉美三公里……蔣壩不僅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更有乾隆的故事和好吃的魚圓、捆蹄等美味,讓人流連忘返。
古鎮(zhèn)老街
蔣壩鎮(zhèn)位于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qū),西臨煙波浩渺的洪澤湖,南接全國聞名的水利樞紐三河閘,東依一望無際的里下河大平原,是一座具有1400多年歷史的古鎮(zhèn)。
蔣壩鎮(zhèn)始于隋唐,興建于明朝萬歷年間,因其毗鄰洪澤湖,河道縱生、水網(wǎng)密布,南來北往的船只紛紛登岸于此,商賈繁榮,而誕生了這座古鎮(zhèn)。古時的蔣壩碼頭,舟楫登岸轉貨,客商云集,真是印證了“十里聽響,五里聽舟”的壯觀寫照。
古鎮(zhèn)老街兩側的樓房飛檐斗拱,清一色的粉墻黛瓦。各家商鋪的門楣、招牌、幌子、匾額典雅大方,遒勁大字書寫得龍飛鳳舞,鐵筆銀鉤,可謂異彩紛呈。風火墻下,翠竹搖曳,青草點綴,月季吐艷,讓人贊不絕口;街道兩邊幾十年、上百年高齡的古樹品種繁多,古銀杏、老榆樹、黃連木、國槐、龍爪槐應有盡有。
每到晚間華燈初上時分,樹木、樓房上彩燈齊亮,輪廓分明,整個小鎮(zhèn)流光溢彩,金碧輝煌。
觀滄海
除了古韻綿長的古鎮(zhèn)外,距其不遠處的“醉美三公里”也是我們此行的重點之一。醉美三公里,是洪澤湖大堤靠近蔣壩古鎮(zhèn)的三公里風光帶。沿著它自駕前行,路邊各色花海熱烈綻放,遠處的洪澤湖在陽光的照耀下閃著金光,不時有群鳥紛飛,讓我們懷疑,我們是不是來到了大海邊?湖岸用巖石修葺起了長長的棧道,漫步其中,花海芬芳和清爽湖風迎面撲來,也吹進了我們的心房,滿滿的都是快樂與幸福。
醉美三公里分為“觀滄?!薄奥湎紴场薄皾O家傲”三段。從南水北調擋洪閘至蔣壩鎮(zhèn)北入口牌坊處,是看洪澤湖美景視距最好的地方,有看洪澤湖如看海的感覺,故取名“觀滄海”,頗有曹操詩云“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的意境。
路、花、樹,是醉美三公里“觀滄?!倍蔚娜罂袋c。觀光車道,熒光漫道,纖夫小道,滿足了不同類型游客欣賞洪澤湖美景的需求。黑心菊、金雞菊、鼠尾草、虞美人等20余種花草撒播在道路兩側,每年的4月到10月,各色花海在路邊熱烈綻放。
水杉、烏桕、樸樹、香樟、欒樹、櫻花等20余種觀賞樹種共3000多棵,栽種在道路兩旁,其中有棵烏桕樹,從根部到頂部高是9米,它有9個枝丫,因為歷史上有九位皇帝來過蔣壩,洪澤湖三個字有三個三點水,“烏桕”二字倒過來念是“九五”,當?shù)厝税堰@棵樹稱為九五之尊。
落霞灣
因為蔣壩是洪澤湖的東岸,是觀落日、賞夕陽的最佳地點,有道是“夕陽西下,壩上人家,落日殘霞,老樹昏鴉”。蔣壩的落霞灣因觀賞落日殘霞而得名。
落霞灣又分為柳樹灣和石工堤連紀念廣場。柳樹灣里的柳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種的柳樹,石工堤連紀念廣場,顧名思義,就是紀念當年發(fā)生在蔣壩一次戰(zhàn)爭中的英勇連隊。1947年5月4日,解放軍某部在攻擊蔣壩的戰(zhàn)斗中,因敵情變化,未能及時撤退,被敵反包圍,在十倍于我軍力量的強敵面前,他們臨危不懼、視死如歸,連續(xù)打退敵人8次沖鋒,斃敵六七十人,成功突圍,1948年4月被江淮軍區(qū)授予“石工堤連”光榮稱號。
快活嶺濕地花田
快活嶺濕地花田緊臨洪澤湖,總占地面積0.3平方公里。從點、線、面三個不同的層次設置觀景平臺、賞花平臺、親水平臺、環(huán)形園路、自由式園路、直線式園路及內(nèi)湖澤海不同體量的親水空間等景觀體驗場所。濕地花田東面堤岸邊為眺望區(qū),俯瞰花田,遠眺洪澤湖面,坐等夕陽落日;中間區(qū)塊為花田區(qū),春、夏、秋特色,定位為湖濱花園區(qū);西面臨湖區(qū)為親水休閑區(qū),主要以親水、垂釣、自行車環(huán)湖游等活動為主。
此外,花田與臨湖綠化帶之間,還設置了用于花田排澇的內(nèi)湖澤海,營造濕地示范區(qū);臨湖兩塊為文化休閑區(qū),湖面木平臺有魚料理售賣,在享受美食的同時還可以觀日出。
千年古堰
有著“水上長城”美譽的洪澤湖古堰,和四川的都江堰堪稱中國水利史上的絕代雙驕。洪澤湖古堰有著1800多年的歷史,古稱高家堰為捍淮堰,是一條始建于東漢,完建于明清,加固于當今的重要堤防。有著千年歷史的洪澤湖大堤,在先民征服黃、淮水系的實踐中形成,蘊含著豐富的水文化。唐太宗、宋高祖、明太祖、康熙、乾隆等九位皇帝曾親臨蔣壩,督辦河務,大量河工集聚于此修堰筑壩。洪澤湖自古就有“倒了高家堰,淮揚二府都不見”之說,因此它是飽經(jīng)滄桑的千年古堰,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力量。
東漢建安五年(200年)由陵(淮安)太守陳登主持建筑,初為30公里,始稱高家堰,明永樂年間,督運陳萱在武墩至周橋之間興工修堤,明萬歷年間潘季馴將大堤延筑至蔣壩,洪澤湖大堤基本形成。大堤初為土堤,后改為磚工、石堤。
古堰全長70.4公里,斗折蛇行,共有108個彎。創(chuàng)世界最長水壩紀錄,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收錄進“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洪澤湖古堰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國家必保堤防之一。古堰巍峨雄偉,令千古巨川洪水改道,被譽為水上長城!
河工風情小鎮(zhèn)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河工又修建了淮河第一閘——三河閘,開挖了淮河入江水道。進入21世紀,新一代河工在蔣壩修建了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洪澤站。至此,河工和河工工程在蔣壩聚集,形成獨具魅力的河工文化,因此蔣壩也是中國唯一的“河工風情小鎮(zhèn)”。
三河閘有“鎮(zhèn)水鐵?!钡木坝^,鐵牛呈臥勢,憨態(tài)可掬,栩栩如生。古人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的哲學思想,立“九牛二虎一只雞”于大堤之上,以此鎮(zhèn)水。鐵牛系生鐵鑄成,除牛角均已殘缺以及部分銘文銹蝕外,其余保存較為完好。
鐵牛身長1.70米,寬0.57米,高0.68米,有厚0.07米的一塊鐵板與牛身鑄為一體,共重約2250公斤。牛身肩肋處鑄有陽文楷書銘文,銘文曰:“惟金克木蛟龍藏,惟土制水龜蛇降,鑄犀作鎮(zhèn)奠淮揚,永除錯墊報吾皇。”據(jù)史料記載,歷史上洪澤湖大堤多次潰決,僅從1575年到1855年,就決口140余次。當時清王朝除廣集民工修筑外,決定鑄造鐵牛,以期鎮(zhèn)水,去除洪害。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大司馬張遂寧等于端陽節(jié)午時在高良澗開始鑄造,原計劃9頭,后材料有余,遂鑄成16頭,鑄成后的鐵牛分置在洪澤湖大堤各險工要段。
滄海桑田,“九牛二虎一只雞”也已雞飛虎跑,只剩下五頭鐵牛零落在堤上沐風淋雨了。今天,這鐵牛則成了最受人們青睞的洪澤湖一景。
銀杏廣場
在蔣壩的新街上,有一棵高約20米的銀杏古樹,據(jù)傳這是清道光年間蔡天祿親手栽種的,距今已有300多年。因為當年蔡天祿護堤有功,所以朝廷特批建一座蔡家祠堂,他在祠堂門口栽種了兩棵銀杏樹作為迎門樹。
蔡天祿,字石渠,地地道道蔣壩人,因能力出眾,被多次提升,從士兵到參將到河營副將。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洪澤湖發(fā)大水,湖水暴漲,沖垮堤壩,泥土石塊紛紛垮塌,隨流水沖走,中間僅剩一塊草埂,沒人敢站在上面,唯有蔡天祿堅持站在草埂上,誓與堤壩共存亡,人在堤在。在他的感召下,眾將士紛紛向險堤奔去,經(jīng)過一番填拋搶救,險情得以控制。蔡天祿又讓人一邊用席子裹土填筑,一邊用打樁護席的方法,堤終于保住。事后,將士百姓夸贊蔡天祿臨危不亂,治水有方。
七仙古井
蔣壩有個“彭城村”,因長壽之星彭祖而得名,相傳活了800多歲的彭祖就居住在這個村子。村內(nèi)歷史文化深厚,現(xiàn)有一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七仙古井,經(jīng)專家確認,此井至少建于宋代,呈北斗七星狀排列,所以也被稱為“七星井”。
當?shù)卮迕駴]人知道這七口井為何人、何時所造,目前,七口古井有五口保存完好,另有兩口雖遭填埋,但位置確切。
在這個村子有一個流傳好幾代人的古老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彭城因地勢較高,很少遭洪水之災,因此,吸引了很多人居住。但也給當?shù)卮迕駧砹艘粋€困難——吃水難。在一天夜里,天上的七個仙人為解決這個困難,一起下凡到人間,一人為彭城造一口井。其中最后一口井為女仙所造,井剛造好,聽到雞叫,女仙以為天要亮,著急回到天上去,著急之下腳踩井欄上馬,把井欄踩歪了,現(xiàn)在井欄上的小腳印還清晰可辨,此井也叫“歪磚井”。
這七口井有六角形的、八角形的、圓形的,井深的有12米,淺的8米,最大的直徑有80厘米,最小的直徑也有50厘米。1995年之前,村民吃的水都是從這七口井里打上來的。雖然以前醫(yī)療條件不如現(xiàn)在,但是這個村子里的人長期吃井水,身體都非常健康,長壽老人比比皆是。這也許跟當?shù)氐乃|有關系。在不到3平方公里的范圍內(nèi)造了七口古井,不難斷定這里應該是古人聚居的自然部落。
小鎮(zhèn)尋味
不到蔣壩吃一口,枉來洪澤走一走。蔣壩位于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澤湖東畔,當?shù)厥a(chǎn)魚蝦蟹,魚是餐桌上的常菜,其中有一道獨具風味的佳肴——魚圓,為淮揚菜系中之名品。
蔣壩魚圓從選料到做工,道道講究。制作的魚圓,色澤雪白,味道鮮美,營養(yǎng)豐富,老少皆宜,形狀有圓有長,以“色、香、味、形”著稱,吃法亦很講究。你用筷子輕輕夾起一只細看,外表似有一層薄膜,將它丟在面前的小盞中,用筷子頭輕輕點破表皮,露出的恰似瓊漿玉液,芳香撲鼻,以口對著小孔,可將整個魚圓吸進口中,嘴一抿,無影無蹤,卻滿口留香……
堪謂蔣壩一絕的魚圓,直到改革開放后才成為該鎮(zhèn)經(jīng)濟發(fā)展促進小康的一個“助跑器”。1993年以來,每年中秋、春節(jié),蔣壩幾位名廚都在南京鼓樓一菜場擺攤設點,專做魚圓,很受南京食客的青睞,供不應求。近些年來,蔣壩魚圓冷凍小包裝,還遠銷蘇州、上海乃至新加坡、日本、韓國等地呢!“蔣壩魚圓光又圓,吃在嘴里嫩又鮮,夾上筷子顫巍巍,落到地上碎如銀,色香味形俱上佳,堪稱菜中一奇葩?!边@是食客對蔣壩魚圓的贊譽。
除了細嫩圓滑的魚圓,蔣壩捆蹄也名聲在外,這道菜肥而不膩,口齒留香。當?shù)氐男°y魚鮮氣撲鼻,豆腐圓蝦味濃郁,獅子頭色澤金黃……更有那蟹黃豆腐,讓你忘了斯文,垂涎三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