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良剛
人們常說,航海是最富冒險精神的?;蛟谒煲簧⒙o邊際的大洋中穿行,或與驚濤駭浪、狂風暴雨搏斗,主人公的命運總會讓你揪心不已。而“幽靈船”的故事,最讓人著迷。試想一下,在茫茫大海之中,一艘破敗不堪的船只,沒有船長、沒有船員,卻獨自在大海上乘風破浪、漂泊遠行,伴隨著一個個極度刺激、充滿奇幻的故事。最著名的“幽靈船”,大概是1872年轟動歐美的“瑪麗亞·色列斯塔”號。它的謎案一次次掀起了媒體報道的高潮,如今一百多年過去了,謎案依舊沒有徹底破解。
“幽靈船”無人掌舵,卻能獨自航行。用科學知識來解釋,大多是受到了氣候、洋流、地形等影響,處于漫無目的漂蕩狀態(tài),本不足為奇。而現(xiàn)代無人機之所以能遨游天穹,背后是強大的高科技支撐。無人之處大有人在,“無人”只是表象。
現(xiàn)代無人機是利用無線電遙控設備和自備的程序控制裝置操縱的不載人飛機。它得益于傳感技術、規(guī)劃決策技術和自主控制技術的突破。它依靠物理量、化學量作為機理的量化傳感器,利用信息處理技術識別傳感器接收的復雜信息,進行辨別、分類和量化,處理外界環(huán)境變換的感應任務。
無人機最早誕生在上世紀初,當時主要用作軍事上的靶機等。1927年,英國研制成功“喉”式單翼無人機,可以載有113千克炸彈,以每小時322千米的速度飛行,引起極大轟動。越戰(zhàn)時期,美國也曾將大量無人機應用于戰(zhàn)場偵察。1995年,美國率先裝備了現(xiàn)代意義上的無人偵察機——MQ-1捕食者。無人機由于在軍事方面日益廣泛的杰出應用,被譽為“空中驕子”。而無人機集群技術作為第三次信息革命的技術結晶,開啟了以遠距離攻擊型智能化武器、信息化武器為主導的“非接觸性戰(zhàn)爭”的新篇章。今年年初,敘利亞反對派使用13架攻擊型無人機,對俄駐敘軍事基地發(fā)動“無人機集群攻擊”,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震驚。
隨著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各種新型傳感器不斷面世,無人機性能不斷提高,應用范圍、應用領域迅速拓展。無人機類型已達數(shù)百種之多,續(xù)航時間、任務載荷等指標大為改善,為長時間、大范圍遙感監(jiān)測、執(zhí)行特殊任務等提供了保障。無人機因具備跟蹤、定位、遙控、遙測、數(shù)字傳輸?shù)裙δ?,在遙感測繪、應急救險等領域展示了廣闊的應用前景。
上世紀60年代起,中國開始著手研究無人機,最先應用在軍事領域,后來逐步擴展到民用領域。據(jù)美國《航空周刊》報道,中國目前對外展示了幾十種無人機,足以證明在無人機領域,中國正在“趕超西方”。在歷次珠海航展上,中國自主研制的無人機,無論是軍用還是民用的,在型號、性能等方面都逐年提升。在西安,500架無人機完成了一起點亮“元宵之夜”的壯舉;在深圳,600架無人機上演了編隊表演,場面令人震撼,標志著無人機集群控制技術日趨成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黑科技”。
“幽靈船”的出現(xiàn),曾讓整整一個世紀的人們感到緊張、困惑和恐懼。大自然的無意之作,在傳媒作用下成了神秘的傳奇。而無人機的橫空出世,是現(xiàn)代高科技的產(chǎn)物,人們可以坦然接受,毫無違和感。無人飛機、無人駕駛等大批“無人”的背后,是一群極富想象力和探索精神的科學家,憑借著他們的聰明才智和無限創(chuàng)造力,讓現(xiàn)代科技的魅力得到完美展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