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蘭香
摘 要:課堂教學的許多嘗試,旁聽專家、名師和同仁的公開課、示范課,現(xiàn)在越來越感覺到語言文字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正確理解與熟練運用的能力始終是語文課堂的核心任務之一。咬住文字,嚼出味道的語文課才是本色的語文課。“嚼”出語文味,才能彰顯個人味。
關鍵詞:語文味;個人味;情中品讀
“語文味”這一概念,是針對當前語文教學的“非語文”“泛語文”“串味”“變味”提出的,體現(xiàn)的是一種語文教學的本色、本性和本質(zhì)。它是對異化的語文教學現(xiàn)象進行的改造性政策,是對語文美學境界的一種現(xiàn)實追求。
一、關鍵詞語的省略,讓學生在比較中體會
課文中有許多精妙傳神的用詞,學生在讀完后,并不能完全的感悟到詞語中的情感,更不明白作者用這個詞好在哪里。此時,就需要教師來引導學生進行比較賞析。如《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課中,“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怎樣使學生體會到“依然佇立”和“凝視”好在哪里呢?老師在教學時,可運用比較法法將“依然佇立”和“凝視”去掉,讓學生比較前后兩種句式,從中悟出“依然佇立”和“凝視”用得多么準確傳神。
二、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在情中品讀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在閱讀的過程中,要聯(lián)系上下文,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边@其中的聯(lián)系上下文,我想就是要讓學生融入到文章的情境中去仔細地閱讀品味,那要想真切地感受詞語的意思,就要將詞語與其所在地課文情境緊密結(jié)合,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咬文嚼字”。
三、咬住小小的標點,傳情達意
我們在解讀課文時,往往會忽視課文中的標點,其實有時候正是這些小小的標點卻傳遞著的無限的深情,留給我們無限的遐想。教學時就不要放過個讓學生能更好感知的機會,應引導學生在標點符號上多思多想。以《橋》為例:《橋》較多地使用了短句、短段渲染緊張或感人的氣氛。文章開頭:“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倍潭痰亩€字構(gòu)成一個句子,表明下雨的突然,雨水的兇猛。文章結(jié)尾:“他來祭奠兩個人。”“她丈夫和她兒子?!边@兩句獨立成段,語言高度凝練,充滿了悲劇色彩,讓人倍感沉痛。這樣,抓住語言表達的簡約特點進行潛心涵詠,更為準確地體會到了語言不同表達方式所產(chǎn)生的不同的抒情效果。
四、豐富學生的課外閱讀
學生的知識面越廣,對文本的感悟也就越深刻。適當?shù)卣舷嚓P資料,有助于學生“咬文嚼字”?!兜溉碎L久》一課的重點是體會蘇軾對親人的思念之情。那種夜深人靜時,深深的思念是學生從沒有過的體驗。那么我們就要緊扣關鍵句,抓住“形影不離、又、心緒不寧”,等詞語,再巧妙地結(jié)合相關資料,引領學生感受言語中所傳達的情意和主旨,從而領略言語運用的巧妙。
五、抓住文章主題,讓學生嚼出真味
能夠抓住文章的主題進行咬文嚼字,是“咬文嚼字”的關鍵。咬文嚼字,應當緊扣文章主旨,這樣才能有利于學生深化對文章主旨的認識,使文中人物的形象更清晰豐滿,使學生的情感體驗更加的深刻,使學生的思維領域更寬廣……
不過咬文嚼字出來的“語文味”能再加上個人味就更好了。課的味,一般是說教師在過程中處理教材、組織活動、選擇手段、運用以及教師的儀表風度等諸種因素,凝聚之后顯示出來的審美風貌,審美風貌表現(xiàn)為真(真實可信)、誠(誠摯深沉)、新(新穎獨特)。這種審美風貌體現(xiàn)于的全過程,并為所品評體驗,或深或淺或長或短地吸引著。無個人味的課,猶如作家筆下塑造的缺乏個性的人物形象,對讀者來說總是缺乏影響力和吸引力。一般地說,這樣的課不可能是“有滋有味”的。
古人云:文如其人。今人說:上課如作文。可見“課如其人”的說法也合乎邏輯,正如大自然里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個性絕對相同的教師,因為即使他們的年齡、學歷相同,但每個人的性格、氣質(zhì)、感情、特長等總是千差萬別的,那如何使課富有個人味呢?我們可以從兩方面去努力。
第一,做到“胸中有書,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研究教材時也要研究,熟悉,不研究怎么能教好他們呢?是為育人服務的,身為教師,要想上出不乏個人味的課,就要努力體現(xiàn)“書要滾瓜爛熟,上課不看教材,都在肚子里”。
第二,突現(xiàn)優(yōu)勢,形成個性化風格。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揚長避短,即突出“人無我有”,在課上顯出與眾不同的個性。如有的教師個性豪放,慷慨激昂,那么在中,就上出情來,教出意來,讓在濃濃情意中得到陶冶。有的教師見多識廣、博學多才,善于引經(jīng)據(jù)典、妙語連珠,那么,在中就應用開放的來拓寬的視野,擴大其知識面??傊?,為了課的個人味,每位教師都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發(fā)揮自己上的優(yōu)勢。善畫的要運用插畫的優(yōu)勢;善讀的要運用范讀的優(yōu)勢;善唱的要運用吟唱的優(yōu)勢如此等等,讓教課是很有趣、很有味道的,讓兩節(jié)課下來說“呀,怎么這么快就結(jié)束了?”這樣的課哪能沒有個人味?
在新課程改革的進程里,“有滋有味”的課,應能讓聽者如沐春風,“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p>
“語文味”只有在一種共生互學互享的師生關系中才能形成,它是教師的發(fā)展和學生的發(fā)展的和諧統(tǒng)一。此外,還需教師在此基礎上賦予個性化的理解,教師教得神采飛揚,學生學得興致勃勃,師生雙方都全身心投入,教師、學生、教材、教法、教學之間融為一體,那么這樣的教學不僅是發(fā)展學生的教學,而且是發(fā)展教師自身的教學,使師生共同得到了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菊香.如何讓語文課堂散發(fā)出濃厚的語文味[J].作文成功之路,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