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智慧
摘 要:高考制度改革之后,語文教學也必須要隨之做出全新的改進和調整。對于初中語文教學來說,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語文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知識素養(yǎng)和能力素養(yǎng),同時,教師要重視教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過程與方法,關注學生思想發(fā)展,把提升學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作為自己課堂教學的目標和任務。這要求教師必須要深入學習和研究新課程改革標準對初中語文教學提出的新要求,貫徹落實新課程改革新理念,以多樣化的教學策略來增加課堂教學趣味,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從而全面提升學生語文綜合能力和水平,推動學生成長為符合時代發(fā)展和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教學模式;教師角色;情感教育;回歸生活
新時期,在時代變革和社會發(fā)展的沖擊下,人才評價的標準由一元化轉向多元化,教學目標和教學目標也在應時而變。面對新形勢下的高考制度變革,各學科教學都必須要做出相應的調整,以適應新時期的人才培養(yǎng)需求。面對新形勢下的高考變革,語文教學應該怎樣應對已成為初中語文教師必須要思考的重要課題,筆者結合自身從教經(jīng)驗總結出以下有關新形勢下的初中語文教學應對策略。
一、改進教學模式,豐富課堂教學活動,增加課堂教學生機活力
在傳統(tǒng)初中語文教學中,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學中存在著“唯成績論”的教學思想,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存在著模式單一、思路固化的問題。在新的高考制度改革影響下,初中語文教學的變革創(chuàng)新迫在眉睫。對于初中語文教師來說,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打破傳統(tǒng)語文教學模式僵化、手段單一的桎梏,以多樣化、靈活性的教學模式來為語文教學注入新的活動。教師可以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來打造情境化的教學模式,以圖片、音頻、視頻等等多種方式來調動學生的多感官參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
例如,在學習前蘇聯(lián)作家高爾基的《海燕》這一文章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介紹文章創(chuàng)作背景,根據(jù)文章利用多媒體來營造出貼近文章內(nèi)容的教學情境,通過聲音、視頻、圖片來營造出海燕勇于搏擊風浪的壯麗情境,讓學生能夠更深切地感受到文章中蘊含的思想感情,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更加熱情、專注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
二、轉變教師角色,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在新形式下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要貫徹落實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重新認定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定位,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以《論語》十二章課堂教學為例,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上課之前搜集整理有關孔子的資料,并了解《論語》的創(chuàng)作背景。在課堂教學上,教師先讓小組分享自己所搜集整理的資料,使學生對孔子和《論語》有一個系統(tǒng)全面認識。然后,讓學生通讀文章,在小組合作中解決文中的生字、生詞。然后,由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文章朗誦,把握文章字音和節(jié)奏。接著,通過小組合作,讓學生一邊朗讀,一邊共同對文章翻譯。在這一教學模式下,教師要做好課堂引導者,及時抓住教育契機對學生進行教導,糾正其在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幫助其解決學習難題,從而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加強情感教育,提升學生情感體驗,幫助學生樹立正確觀念
在新課程教育改革的影響下,課堂教學目的不再僅僅局限于培養(yǎng)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同樣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構建良好的情感氛圍,幫助學生準確地把握文章情感,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情感世界中感受到世界上的真、善、美,從而推動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例如,在學習課文《沁園春·雪》時,教師可以從一詞一句中挖掘蘊含其中的情感因素,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詩人所抒發(fā)的思想感情。如“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這一句中,“山”和“原”本是靜物,但詩人卻寫它們“舞”、“馳”,化靜為動,這體現(xiàn)了在詩人的情感躍動中,大自然的景象亦變得生機勃勃。而“山”和“原”與天相連的場景也被詩人描述為“欲與天公試比高”,更是展現(xiàn)了詩人意氣風發(fā)、雄心勃勃的壯志豪情。通過對文章的字斟字酌,帶領學生學習文章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創(chuàng)作手法,從中感受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領悟詩人所展現(xiàn)出的堅定自信和偉大抱負。
四、重視實踐教學,引導教學回歸生活,鍛煉學生應用實踐能力
語文是一門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學科,有著很強的實用性。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要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之間的聯(lián)系,以此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nèi)容,深刻地揭示語文教學的實際價值和意義,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體驗生活、認識生活、改造生活。
例如,以《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課堂教學為例,教師在導入時,可以向學生提出一下問題:第一,描述一件生活中最令自己傷心的事情;第二,回憶一下自己當時的感受;第三,你是通過什么方法來度過這段傷心的日子的?第四,事情過去之后你有什么領悟?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來思考并回答這些問題。在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概括之后,引出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普希金在面臨困境時,有著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在學完文章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教學之前提到的問題,再一次談談自己的感受,以此來引導學生正確地面對生活,培養(yǎng)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總而言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面對新形勢下高考制度改革,初中語文教師必須要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變革自己的教學策略,不斷增強語文教學課堂的生機和活力,努力讓語文教學更適應新時期、新形勢下的語文教學要求。
參考文獻:
[1]王衛(wèi)紅,姚彤.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多元化教學方法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8(4).
[2]禹紅霞.新形勢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問題及策略探究[J].讀寫算:教育導刊.2015(7):157-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