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小花,黃麗琴,李秀云,孔秋燕
(廣東省英德市人民醫(yī)院急診科,廣東 英德 513000)
院前急救是指醫(yī)護人員在院外對急危重癥患者進行現(xiàn)場搶救,并在患者到達醫(yī)院前實施途中監(jiān)護的醫(yī)療行為。有研究表明,進行院前急救能夠為急危重癥患者后續(xù)的治療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從而提高其搶救的成功率[1]。留置靜脈留置針是對院前急救患者進行輸液治療的常用方法。靜脈留置針是一種先進的輸液器材,其具有操作簡單、留置時間長等特點[2]。臨床實踐證實,在對留置靜脈留置針的急危重癥患者進行院前急救期間,易因運送途中顛簸等情況導致其靜脈留置針意外脫落。以往,臨床上常使用透明貼對靜脈留置針進行固定,但效果并不理想。有研究表明,對患者進行院前急救時,為其使用自粘性彈力繃帶對靜脈留置針進行固定的效果較好。本文進一步分析自粘性彈力繃帶固定靜脈留置針法在對患者進行院前急救中的應用價值。
將2015年2月至10月期間廣東省英德市人民醫(yī)院急診科收治的96例接受院前急救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31例,女17例;其年齡為30~75歲,平均年齡為(46.27±9.83)歲;其中,因交通事故導致顱腦外傷的患者有7例,因跌倒導致骨折的患者有14例,因過量飲酒導致腦卒中的患者有1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fā)作期患者有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4例,急腹癥患者有3例;其中,靜脈穿刺部位為左上肢前臂的患者有10例,為右上肢前臂的患者有7例,為左手背的患者19例,為右手背的患者有12例。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25例,女23例;其年齡為32~71歲,平均年齡為(45.85±9.68)歲;其中,因交通事故導致顱腦外傷的患者有8例,因跌倒導致骨折的患者有12例,因過量飲酒導致腦卒中的患者有1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fā)作期患者有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5例,急腹癥患者有2例;其中,靜脈穿刺部位為左上肢前臂的患者有12例,為右上肢前臂的患者有5例,為左手背的患者有18例,為右手背的患者有13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院前急救,并為其置入靜脈留置針。同時,為兩組患者使用透明貼對靜脈留置針進行固定。使用透明貼對靜脈留置針進行固定的方法是:1)為患者選擇適合其血管的靜脈留置針(生產企業(yè)為德國貝朗公司;型號為Introcan Safety-w 24 G)。2)使用蘸有碘伏的棉球對患者穿刺點周圍的皮膚進行消毒。3)對患者的靜脈進行穿刺。4)穿刺成功后,為患者使用6 cm×7 cm的623W型透明貼或1624W型透明貼(生產企業(yè)均為德國3M公司)對靜脈留置針進行固定。在此基礎上,為觀察組患者使用自粘性彈力繃帶對靜脈留置針進行固定。具體的方法是:1)將長度為15~20 cm的自粘性彈力繃帶(生產企業(yè)為蘇州美迪斯醫(yī)療運動用品有限公司)的一端進行對折,在距離彈力繃帶下緣1~2 cm處,用剪刀剪一個2~3 cm的小口。2)將自粘性彈力繃帶上的小口套在靜脈留置針的彎形管上,使肝素帽位于繃帶的上方,從而避免肝素帽損傷患者的皮膚。3)使用自粘性彈力繃帶對患者留置靜脈留置針的區(qū)域進行纏繞,最后一圈應完全覆蓋前一圈,并將自粘性彈力繃帶的尾端固定在靜脈留置針的延長管上。4)使用膠布對自粘性彈力繃帶的外緣進行固定。
觀察兩組患者固定靜脈留置針的優(yōu)良率、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靜脈留置針保留的時間及其對固定靜脈留置針的滿意度。將固定靜脈留置針的效果分為優(yōu)和良這兩個級別。1)優(yōu):靜脈留置針未發(fā)生意外脫落,藥液未出現(xiàn)外滲。2)良:靜脈留置針發(fā)生意外脫落,或藥液出現(xiàn)外滲。采用我院自制的調查問卷評估兩組患者對固定靜脈留置針的滿意度。滿分為50分?;颊叩牡梅郑?5分代表其對固定靜脈留置針非常滿意,患者的得分≤35分代表其對固定靜脈留置針不滿意。
使用SPSS13.0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shù)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接受治護后,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固定靜脈留置針的優(yōu)良率更高,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更低,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固定靜脈留置針的優(yōu)良率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比較 [n(%)]
接受治護后,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靜脈留置針保留的時間更長,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靜脈留置針保留時間的比較(d,)
表2 兩組患者靜脈留置針保留時間的比較(d,)
組別 例數(shù) 靜脈留置針保留的時間 t值 P值觀察組 48 4.66±1.13 6.3317 <0.01對照組 48 3.18±1.16
接受治護后,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對固定靜脈留置針的滿意率更高,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對固定靜脈留置針滿意度的比較[n(%)]
急危重癥患者是接受院前急救的主要對象。院前急救包括現(xiàn)場搶救、轉運途中的監(jiān)護、院內的銜接治療等,具有較強的隨機性、流動性和緊急性[3]。留置靜脈留置針是為接受院前急救的患者進行輸液治療的常用方法。靜脈留置針具有操作簡單、留置時間長等特點。有研究表明,在對患者進行院前急救期間,為其置入靜脈留置針可避免其在后續(xù)的治療中因反復穿刺而導致其血管受到損傷[4]。以往,院前急救常采用透明貼對靜脈留置針進行固定。在為接受院前急救的患者使用透明貼對靜脈留置針進行固定后,靜脈留置針的尾端明顯凸出,在外力的作用下,靜脈留置針的針芯較易出現(xiàn)被動移動,從而使患者的血管壁受到損傷,當外力作用較大時可直接導致靜脈留置針意外脫落。在轉運的過程中,部分接受院前急救的患者常會出現(xiàn)肢體躁動的癥狀,其體位的改變也可導致靜脈留置針意外脫落。此外,當接受院前急救的患者出現(xiàn)大量出汗、發(fā)熱等癥狀時,其體表的汗液可降低透明貼的粘度,從而增加靜脈留置針意外脫落的幾率。大量的研究表明,靜脈留置針固定的效果、保留的時間均與患者血管的情況、靜脈留置針的型號、操作者穿刺的技術、靜脈留置針固定的方式及患者的健康意識等有關[5]。近年來,自粘性彈力繃帶被廣泛地應用于院前急救。自粘性彈力繃帶具有較好的自我粘合性,可利用力學原理與反作用力原理對局部組織產生恒定的壓力[6]。有研究表明,為接受院前急救的患者使用自粘性彈力繃帶固定靜脈留置針的效果較好,可有效地對抗其局部肌肉的張力,維持其骨結構的穩(wěn)定,從而防止靜脈留置針意外脫落[7]。筆者認為,自粘性彈力繃帶的彈力機理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在機織、針織或非織造材料中加入彈力絲(如Lycra、PET等)或彈性纖維與棉纖維的包纏紗線,從而使其具有較好的彈性。2)借鑒壓縮彈簧產生潛伏彈性的原理,通過對紗線及織物進行合理的設計,使其松散的組織結構產生彈性。大量的研究表明,為接受院前急救的患者使用自粘性彈力繃帶對其置入的靜脈留置針進行固定可有效地避免透明貼與外界發(fā)生摩擦,使透明貼與穿刺部位的皮膚緊密貼合,從而降低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延長靜脈留置針保留的時間。本次研究的結果證明,在對患者進行院前急救的過程中,使用自粘性彈力繃帶對其置入靜脈留置針進行固定的效果較好,能夠有效地降低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