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利軍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社會水平不斷發(fā)展及人們飲食結構的改變,導致臨床上結腸腫瘤患者數(shù)量逐年增多。結腸腫瘤是臨床發(fā)病率較高的消化道腫瘤,相關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顯示現(xiàn)今全球每年有近800萬新發(fā)者,占所有腫瘤疾病的13%左右[1-2]。隨著醫(yī)療水平的不斷進步,其診斷方式亦發(fā)生變化,多層螺旋CT仿真腸鏡(CT virtual colonoscopy,CTVC)是一種新型的診斷工具,具有不用插管、無創(chuàng)傷性等特點,現(xiàn)逐漸在臨床上廣泛應用[3-4]。本研究旨在為結腸腫瘤患者尋找一套適宜的臨床診斷模式,探討CTVC與結腸鏡檢查技術在結腸腫瘤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為臨床提供理論依據(jù),現(xiàn)我院展開研究,將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80例疑似結腸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報道結果如下。
研究對象為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80例疑似結腸腫瘤患者,男女比例為48∶ 32例,年齡24~73歲,平均(44.63±4.12)歲,本研究經(jīng)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經(jīng)過所有患者及家屬同意并自愿加入本次研究中,并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經(jīng)病理診斷后,確診發(fā)現(xiàn)有22例為結腸惡性腫瘤,58例為結腸良性腫瘤。
納入標準[5-6]:(1)所有患者均存在大便習慣改變、腹痛、腹部包塊等癥狀。(2)資料健全者。(3)無合并其它腫瘤者。
排除標準[7]:(1)不愿加入本次研究且不予合作者。(2)中途退出者。(3)存在消化內(nèi)鏡檢查禁忌癥者。
患者準備檢查前2 d少渣飲食,前1 d給予流質(zhì)、半流質(zhì)飲食,檢查前晚8點口服250 ml 20%甘露醇,檢查前囑患者排空腸道,必要時于掃描前2 h做1~2次灌腸。隨后進行結腸鏡檢查,檢查時協(xié)助患者取右側臥位。行CT掃描前肌注10 mg消旋山莨菪堿,經(jīng)肛管灌注空氣,然后仰臥繼續(xù)注氣,充氣量在1 000~1 200 ml?;颊咦杂X腹部脹感后,進行CT掃描,儀器選擇Toshiba Auilionq4(TSX-101A)多層螺旋CT掃描機,管電壓120 kV,層厚1 mm,矩陣512×512,電流200 m A,重建層厚1.25 mm,重建間隔1.0 mm,先行俯臥位掃描,然后行仰臥位掃描,掃描范圍為隔頂至恥骨聯(lián)合水平,囑患者一次性屏氣完成仰臥位掃描。隨后進行增強掃描,使用非離子型碘對比劑(碘普羅胺注射液)經(jīng)肘前靜脈快速團注,濃度為300 g/L,劑量按1.5 ml/kg,以4~5 ml/s的流率注射。注射后22 s開始掃描,以觀察病灶的強化及血供情況。圖像后處理將容積掃描圖像數(shù)據(jù)傳至wizard圖像工作站,利用仿真內(nèi)鏡軟件行仿真結腸鏡觀察。觀察腸腔內(nèi)外及腸壁的結構,包括浸潤層次、鄰近器官組織和附近淋巴結情況。診斷標準:腸壁局限性或彌散性環(huán)形、半環(huán)形增厚(>6 mm),淋巴結縱徑>1 cm,腸腔內(nèi)廣基底偏心性分葉狀腫塊,漿膜完整性受損,呈毛刺或毛糙,伴有腸腔的不規(guī)則狹窄[8]。
表1 對比2種檢查方法診斷結果[n=80,n(%)]
比較兩種診斷方法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以病理學診斷為金標準。靈敏度=真陽性人數(shù)/(真陽性人數(shù)+假陰性人數(shù))×100%;準確度=(真陽性+真陰性)/總人數(shù)×100%;特異度=真陰性人數(shù)/(真陰性人數(shù)+假陽性人數(shù))×100%[9]。
本研究中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對所有實驗結果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采用(%)表示,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CTVC與結腸鏡的靈敏度分別為90.91%、68.18%,P<0.05,準確度分別為96.25%、83.75%,P<0.05,特異度分別為98.28%、88.66%,P<0.05,見表1。
直腸腫瘤好發(fā)于直腸和乙狀結腸交界處,好發(fā)于40~50歲年齡段,在整個消化道腫瘤中占第三位,作為臨床上常見消化道腫瘤,已愈發(fā)受到臨床重視,關于直腸腫瘤的診斷及治療的研究是當今世界非常重要的課題[10]。
由于此類腫瘤疾病發(fā)生位置較為低下,臨床在診斷時常選擇結腸鏡,該診斷雖有一定效果,但無法顯示結腸腔外的病變,且過程較為痛苦,不容易被患者接受,臨床應用受到一定限制[11-12]。李靜秋、艾松濤[13]研究表示,CTVC可作為診斷直腸腫瘤的首選方式,其診斷率可達97.00%左右。我院現(xiàn)展開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在靈敏度、準確度、特異度上CTVC比結腸鏡高(P<0.05),近年來,隨著影像學技術的發(fā)展,CTVC技術逐漸進入大眾視野,該技術不僅能顯示結腸癌腫瘤位置、大小及形態(tài),還可顯示腸壁外腫瘤是否有轉移及浸潤情況,且CTVC具有無創(chuàng)、掃描速度快、圖像質(zhì)量高等優(yōu)勢,更容易受到廣大患者接受。但CTVC也存在一定弊端,該技術最大問題在于無法進行活檢,不能很好的為臨床提供為下一步治療。結合本研究發(fā)現(xiàn),CTVC診斷準確度可達96.25%,這與上述研究結果相符,證實該方法的有效性。本次研究中所存在的研究不足與局限性:(1)研究中雖對納入對象進行針對性的篩選,排除各種不適合的樣本,但選取存在一定局限性,所選取的標本是否合理有待商榷。(2)本研究樣本選取例數(shù)較少,缺乏一定準確性,臨床可進一步擴大研究對象人數(shù),以減少實驗結果誤差。
綜上所述,臨床在對疑似直腸腫瘤患者進行診斷時,可選擇CTVC診斷,該診斷靈敏度、準確度、特異度均較為顯著,且對患者影響小,更易被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