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鵬飛
摘 要:很多高職院校的校本研修平臺只是各種教學資源的單向傳輸,沒有在教室之間形成行之有效的交互功能,不能形成全校聯(lián)動的研修模式。為了高職院校校本研修工作開展的廣度和深度,真正使研修工作的成效落到實處和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筆者提出構建智慧化高職院校校本研修平臺。
關鍵詞:校本研修 智慧化 協(xié)作式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6(c)-0195-02
1 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離不開信息化技術
教師是教學工作的主體,教師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不僅關系到教師個人,而且關系到學校的教學改革,是整個學校全面發(fā)展的關鍵。教師可以通過個人日常教學活動、思考、感悟、教師之間的交流、分享等途徑直接獲取各種教學資源。在傳統(tǒng)的模式下,校本研修的途徑主要是每個高職院校教師之間的當面交流,在時間和空間方面限制了研修的開展程度,這種建立在實際工作中的校本研修無法實現(xiàn)提高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要求?,F(xiàn)階段,教師可以通過各種網絡渠道獲取信息,用以補充傳統(tǒng)校本研修的不足,所以高職院校智慧化校本研修平臺的計劃勢在必行。在開放的網絡環(huán)境下,各種教學資源可以整合、關聯(lián)、交互,優(yōu)化高職院校教師的知識構成,使得教學資源和教學主體協(xié)同互助發(fā)展,體現(xiàn)教師的教學核心地位。教師信息化素養(yǎng)以及在信息化條件下的校本研修水平是實現(xiàn)高職院校教育現(xiàn)代化的關鍵。智慧化的高職院校校本研修平臺以其開放性、共享性和交互性的優(yōu)勢對于教師自主研修,主要在學習時間的調配方面,彌補了傳統(tǒng)校本研修模式的不足,極大地方便了教師的使用,提高了教師學習的效率,拓展了各類教學資源搜集渠道,縮短了教師間交流的距離。很多平臺設計的出發(fā)點還是對于教學資源的整合、共享與發(fā)布,而真正能夠實現(xiàn)高職教師之間相互交流和協(xié)作性的平臺更是鳳毛麟角。隨著各高職院校對于信息化建設的不斷重視,逐年加大投入,但是各個院校往往深陷到量的增長,對于質的提高重視度不夠。本研究的意義在于為高職院校的校本研修平臺做智慧化的理論指導與設計實施,為校本研修的智慧化方向拓展理清了思路。
2 智慧化校本研修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提升
在學習共同體理論中,高職教師可以組成研修團隊,在團隊內部交流、共享學習成果,相互扶持,共同進步。這樣的學習模式與每個教師單獨學習相比,優(yōu)勢就是交互,互通有無,學習效果往往是事半功倍。在智慧化的高職院校校本研修平臺上,每個教師可以與本研修團隊內部的其他教室成員進行實時互動,從而把集體的知識內容轉換為自身知識,再通過自身教學活動的檢驗和經驗的總結反思,將所學所用總結歸納,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與理論體系。各高職院??梢越⑵鸶鱾€研修團隊,每個教師可以在平臺上分享自己的學習過程、學習成果和反思心得,供大家共同學習交流。這種以團隊互助形式的學習共同體對于團隊內部每個教師的個體發(fā)展都是有益的,從而促進團隊內每個人的進步。
高職院校教師的研修,要以豐富的教學資源做基礎,高職院校要對研修團隊的理論性和學術性加強指導,確保教師研修工作沿著正確的方向健康、科學、有序的運行。在研修過程中,同專業(yè)或相近專業(yè)的教師可以在平臺上通過一個主題進行交互式的討論,經過這種類似頭腦風暴式的沙龍活動,提高教師的溝通協(xié)作和各種思維能力,做到互相啟發(fā)、互相促進、共享成果、協(xié)同提高。此外,智慧化平臺可以通過分析每個教師、每個研修團隊和每個主題來對教師的研修過程進行整體分析,定期形成報告,供教師個人層面和學校層面參考。當下高職教師的研修活動受到教師個人的家庭、情緒、壓力等因素的影響,致使教師在各種活動中積極性差,敷衍了事,所以高職院校要正確引導教師的教研活動朝積極的方向運行,在研修團隊的模式下,強化教師在團隊內部的歸屬感和認同感,讓團隊學習更加行之有效。相對于傳統(tǒng)的校本研修平臺,智慧化主要體現(xiàn)在高職教師在研修團隊內部日常性的集體備課、專題論證、資源共享、教學互評等協(xié)作式的研修過程,與過程性和結果性的數據分析和反饋。這種模式可以避免填鴨式的被動接受培訓,對于研修的廣度和深度有所加強。綜上可知,智慧化的高職院校校本研修平臺與傳統(tǒng)的網絡教學平臺相比可以提升教師自身專業(yè)化素養(yǎng),又能提高整個研修團隊的協(xié)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在平臺的運行中,各種數據的采集與分析也是特別值得重視的。
3 智慧化高職院校校本研修平臺設計
3.1 設計思想
本平臺以協(xié)作式的信息交互功能和智慧化的數據分析功能。首先,改變了傳統(tǒng)高職院校校本研修平臺單向灌輸式的研修模式,將教師個人日常教學成果在研修團隊乃至全校范圍整合起來,公用共享,提高了教師自身和研修團隊的專業(yè)化素養(yǎng);其次將全校所有教師零散和碎片化的教學資源如課程設計、經典案例、教學心得、成果反思等在平臺上存儲起來,在供大家共之外,還可以記錄教師自身成長歷程;最后通過平臺高效率的協(xié)作功能,搜集教師過程性數據和信息,對教師的教學和研修工作做到定期診斷,持續(xù)改進,對教學管理的實時性和扁平化提供的便利,保證高職院校教師校本研修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3.2 設計模型
智慧化高職院校校本研修平臺的高效、穩(wěn)定運行離不開科學的模型設計,本平臺的設計模型如下:
其中最底層為基礎服務層,操作系統(tǒng)位Windows Server 2012 r2,接入校園網絡,出口為聯(lián)通、電信和教育網三線,保證了穩(wěn)定的運行基礎和網絡接入;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采用SQL Server 2012,通用性和安全性兼?zhèn)?;各個功能模塊和配合各個模塊工作的數據和應用接口層為平臺的穩(wěn)定運行做支撐;教師用戶的前臺頁面和管理員用戶的后臺操作管理頁面。這種層次機構布局滿足了“智慧化高職院校校本研修平臺”的需要。
3.3 功能模塊
3.3.1 課程組功能模塊
本模塊內包含本院校內部全部教學資源,根據相關性進行分類,為校本研修做資源保障。
3.3.2 部門組功能模塊
本模塊用于設置教師用戶的角色和研修團隊的組建,將同一系部的教師歸屬同一研修團隊。
3.3.3 學科組功能模塊
本模塊將相近學科的教師用戶組建到同一研修團隊(一個教師可同時參加多個研修團隊)。
3.3.4 協(xié)作組功能模塊
不同于系部和學科的研修團隊,本模塊中教師用戶可以自行建立針對某一主題或興趣的協(xié)作組,教師可以在組內交流專項內容。
4 結語
本研究設計的智慧化高職院校校本研修平臺是基于信息化和網絡化的系統(tǒng),利用“互聯(lián)網+”的背景實現(xiàn)分布式、交互式、協(xié)作式的校本研修功能。通過對高職教師日常工作和學習數據的采集,實時的反映出教師的教學情況與研修狀況,為教學改革提供教師主體之間的多元對話,為整個高職院校的發(fā)展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鄔依琳.網絡教研實踐模式研究[J].廣東教育學院學報,2007(5):105-109.
[2] 謝忠新.信息技術支持下教師校本研修的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9(7):91-93.
[3] 武俊學,李向英.構建網絡環(huán)境下教師學習共同體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途徑[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06(1):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