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靜芳,賈澤軍
?
新媒體時代醫(yī)學期刊論文外審退稿原因及策略分析
姬靜芳1,2,賈澤軍1,2
(1.《中國臨床醫(yī)學》雜志編輯部,上海 200032;2.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科研處,上海 200032)
新媒體的普及推動科技傳播的同時,也深刻影響著科技期刊的發(fā)展。退稿是保證期刊質量的重要手段,外審退稿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外審退稿意見多種多樣,涉及各個方面。外審退稿意見若處理得當,能幫助作者提高科研和寫作水平;若處理不當則易使作者產生負面情緒,從而給期刊帶來負面影響,而新媒體環(huán)境會使這種影響擴大。以《中國臨床醫(yī)學》雜志為例,總結了醫(yī)學論文外審退稿意見,分析了外審退稿存在的問題,并以此為基礎提出一些改善退稿處理措施的建議。
醫(yī)學論文;退稿;新媒體
新媒體在科技期刊尤其是醫(yī)學期刊中的應用率較高。陶華等[1]的研究納入了55種中國科技核心期刊,醫(yī)學期刊新媒體的應用率為40.0%。隨著新媒體的普及,學術傳播越來越便捷,科技論文的產出速度也越來越快。與此同時,論文中試驗設計和寫作存在的共性問題也更加突出。若論文中存在的問題較大或較多,論文將會被退稿。
退稿是保證期刊質量的重要手段,在期刊發(fā)展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退稿意見中的專家審稿意見對提升被退稿作者的科研水平十分具有啟發(fā)性。但是,當專家的評審意見較為尖銳時,編輯若處理不當則會對優(yōu)質作者群體的構建和吸引產生負面影響,不利于期刊的發(fā)展[2]?!吨袊R床醫(yī)學》(以下簡稱本刊)為綜合類醫(yī)學期刊,有利于對醫(yī)學科研文章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而這些問題在科研論文中可能有一定共性。因此,本文以本刊為例,深入探討了外審退稿原因及退稿策略,以期為科研文章的篩選、作者群的建立等提供幫助,進而提高期刊質量。
《中國臨床醫(yī)學》收錄臨床各學科及醫(yī)學基礎論文,2016年6月—2018年4月共收稿2 216篇,退稿1 569篇(70.8%),其中外審退稿204篇(13.0%)。初審退稿多為倫理問題,包括一稿多投和抄襲。204篇外審退稿稿件中,論著類176篇、綜述10篇、病例報告類18篇。
204篇文章中創(chuàng)新性、科學性、可讀性、實用性問題依次出現79次(38.7%)、69次(33.8%)、59次(28.9)、8次(3.9%);文獻[3-4]顯示,這幾方面的欠缺是醫(yī)學論文退稿的主要原因。其中,4種原因均在論著中出現,科學性未在綜述中出現,實用性未在病例報告中出現(見表1)。
表1 204篇退稿文章的文章價值的不足 n(%)
176篇論著中,退稿原因出現在文章的各個部分,其中以資料不全或不清最常見(36.93%),其次為結果不足(31.25%)、研究方法不全或不清(26.14%);具體見表2。10篇綜述以論述內容問題為主,其中內容不全6次(60%)、缺重點2次(20%)。10篇病例報告中,出現資料不全10次(55.6%)、討論欠深入5次。
表2 176篇退稿論著出現的主要問題
176篇文章中,出現前后不一致、邏輯性、結果不能說明結論、前言未說明研究依據次數較多(見表3)。綜述與病例報告中也出現了邏輯性差的問題,分別為4次(40%)、1次(5.56%)。
表3 176篇論著出現的其他常見問題
論著、病例報告中均出現了參考文獻引用少、不當、舊和缺重要文獻的問題。綜述中出現2次參考文獻舊的問題(見表4)。
表4 204篇文章參考文獻部分問題 n(%)
創(chuàng)新性、科學性差是本刊外審退稿的主要原因。創(chuàng)新性和科學性差的文章可能無法通過修改改善。新媒體時代,文章的創(chuàng)新性和科學性情況更顯突出,尤其在創(chuàng)新性方面,即使是編輯也可以通過網絡檢索基本了解,專家則更易作出判斷,有時甚至將一篇甚至多篇以往發(fā)表的文章羅列在審稿意見中。專家通過對文章整體的把握,從而保證期刊的水平。
從表4可以看出,退稿原因中涉及文章的各個部分,多類科技期刊體現了一點[5-6]。新媒體時代,專家?guī)旄尤婧图毣?,專家選擇對應性更強,客觀性也更容易實現,退稿意見因此更客觀和詳細,使退稿更有說服力。這更有利于編輯部對文章做出最終判斷,并有助于提高編輯的業(yè)務水平及促進其專業(yè)知識的積累,同時有利于培養(yǎng)作者的科研思路及提高其寫作水平,從而使期刊健康發(fā)展。
退稿不當可能導致作者產生負面情緒,進而使其對期刊產生負面印象,再有優(yōu)質稿件時不愿再投,這不利于作者群體的發(fā)展。外審退稿不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有時文章寫作太差或專家較為嚴苛,專家撰寫退稿意見語氣較為尖銳,而新媒體時代退稿郵件常為固定的模板,且表達較生硬[2];②由于學科細分,專家擅長的研究方向與文章研究內容有些偏離[7],導致退稿意見與文章主題有所不符;③審稿時間過長,或作者多次修改后被退稿。
對于上述退稿問題,可以通過以下方法改進:①編輯在不改變審稿意見的基礎上,刪除或修改生硬的表達,將意見轉為指導作者提高科研和寫作水平的建議,并歡迎其繼續(xù)投稿;②在精確選擇專家的基礎上,在退稿郵件中歡迎作者提出異議,當作者提出異議時積極處理,如送另一位相關專家審閱;③除選擇審稿較快的專家外,增強編輯與專家的溝通,可通過建立微信好友等關系及時聯(lián)系;④告知作者期刊缺乏哪方面主題稿件或計劃策劃哪類專題[7];⑤將常見退稿原因在期刊網站、公眾號等推出,指導作者寫作時避免類似問題。此外,對于文章可讀性問題,也可以將文字表達規(guī)范、圖表格式等以舉例的方式在媒體上以標題等形式列出,作者可點進去查看。
外審是保證本刊文章質量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中外審退稿原因涉及文章的各個方面,資料、方法、結果不足出現率均較高,細節(jié)上以前后不一致最常見。這些原因可能普遍存在于科技期刊中。了解退稿原因有助于提高編輯的學術水平和編校技能,但存在表達不當或審稿偏倚等問題,可引起作者的負面情緒,不利于作者群的發(fā)展。編輯在整合外審退稿意見時,應修飾表達,以指導為目的,并充分利用新媒體手段指導寫作,進而降低退稿率,提高期刊影響力。大數據時代,文章水平及存在的不足可能越來越容易被編輯、專家甚至專門的系統(tǒng)識別,審稿意見和外審退稿意見可能會越來越精準,使科研文章質量越來越好,科技期刊面臨更大挑戰(zhàn)同時也有更大的機遇。
本研究的不足之處在于:①由于僅能獲取本期刊相關數據,未進行各個領域的細分,且對其他學科期刊的數據分析不足,因此結果存在偏倚;②未針對新媒體時代與以往外審退稿的原因之間的差異進行分析,因此新媒體給退稿帶來的影響還有待進一步分析。
[1] 陶華,朱強,宋敏紅,等.科技期刊新媒體傳播現狀及發(fā)展策略[J].編輯學報,2014,26(6):589-592.
[2] 謝文亮.學術期刊退稿中編輯與作者的溝通技巧[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7,28(10):948-953.
[3] 郭玉慧,周靜,侯維娟,等.《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退稿原因分析及建議[J].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 2017,22(10):477-480.
[4] 王炳彥,董海原.科技期刊常見退稿原因分析及對策探討——以《中國藥物與臨床》為例[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4,14(8):1154-1156.
[5] 陳子郁,李雪華,唐銀星,等.《華南國防醫(yī)學雜志》退稿分析[J].華南國防醫(yī)學雜志,2017,31(1):58-62.
[6] 張美瓊,盧怡,陳鵬.《水產學報》退稿原因分析及對策[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8,19(6):1008-1011.
[7] 顏廷梅,任延剛,劉瑾.《中國實用內科雜志》內分泌專業(yè)終審會退稿原因分析[J].編輯學報,2011,23(2): 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