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子涵
摘要:高中語文現(xiàn)代文教學中,教師在上課的時候有些時候用過多的講解分析去壓抑和代替我們學生的獨立分析和解讀,這樣就大大地忽略了我們在學習中的主體體驗與感受,忽略了現(xiàn)代文教學的本質(zhì),與新課標的理念相違背。本文作者就高中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結合教學實際談了具體教學實施辦法。
關健詞:高中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
高中語文現(xiàn)代文教學中,我們老師往往用過多的講解分析去壓抑和代替學生的獨立分析和解讀,忽略了學生的主體體驗與感受,忽略了現(xiàn)代文教學的本質(zhì),與新課標的理念相違背。為了扭轉(zhuǎn)這一局面,教師必須深入文本,發(fā)掘教學價值,因文施教,采用多種方法,重視對話,提高審美價值,使現(xiàn)代文閱讀取得實效。
(一)深入文本,發(fā)掘教學價值
選入語文教材的文本,從字詞句到段篇章,從人物形象到思想感情,從課文內(nèi)容到藝術手法..值得學生學習的實在太多。如果學習過程中我們把學習的目標定得太多太細,既不現(xiàn)實也不可能。這就要求我們學生要把握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對散文、小說、戲劇等的要求,把握不同類型文本的特點,充分發(fā)掘每一篇課文最突出的特點,找到文本在教學中所能夠起的、應該起的獨特的教育功能,上出獨特精妙的課。
(二)因文施教,采用多種方法
1.感受法
感受法是指讀者憑借或根據(jù)文學作品的語言描述,在頭腦中再造其相應的情景或想象作品未直接寫出的人物的心理、神態(tài)、語言行為等內(nèi)容,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的方法。在文學賞析中,教師要注意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nèi)ハ胂笮蕾p一個個生動的畫面,營造“如觀其人,如聞其聲的氛圍。例如《荷塘月色》一文在描寫荷塘時多處采用電影蒙太奇手法:“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边@是由遠景推向近景,太近就看不清“曲曲折折"的全貌,而“彌望"就是滿眼,顯然已由遠及近了?!叭~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這是荷葉的近景?!皩訉拥娜~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這是由近景變?yōu)樘貙戠R頭,以少女的風韻寫盡荷花白璧無瑕的美質(zhì)?!罢缫涣A5拿髦?,又如碧天里的星星。"這是從近景拉到全景,翹首仰望,月夜碧空如洗,猶像彌望的田田荷葉;荷葉星羅棋布,宛如鑲嵌在“碧空”中的明珠,視野開闊,全局盡收眼底。如果學生能夠像欣賞電影鏡頭那樣去想象上文的景象,就不難獲得“身臨其境”、“歷歷在目"的效果,就能欣賞到這令人心曠神怡的意境。
2.感悟法
感悟法自古以來就是語文閱讀教學所倡導的方式。語文新課程標準也反復強調(diào)感悟?qū)W習是體現(xiàn)語文教學本體特性的重要方式,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必須要加強感悟式閱讀,注重感悟體驗品味,讓學生在感悟閱讀中把握文本意義,建構文本世界,領悟世界的真義。比如說,沈從文的《邊城》有著詩一般的語言,夢一般的意境。這是文本本身帶給讀者的體驗。但是,在主人公苦澀的情感世界里、在湘西的幽暗野地的花香中,似乎又給我們另一番滋味:一點懷古的幽情,一次苦笑,或者是其他的一些什么。文字背后所蘊含的意義都超越了有限的情感形態(tài)和意味形態(tài),進入了無限的時間與空間領域,從而對人生、歷史、乃至宇宙都會產(chǎn)生一種人生感悟和哲理情思。面對這一類將思想和情感深藏文字背后的文本,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通過教師引導學生透過文字,發(fā)揮聯(lián)想能力去感悟。
3.質(zhì)疑釋疑法
質(zhì)疑釋疑法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進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達到學習目的的教與學的能動過程。因此,為發(fā)展青少年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他們的獨創(chuàng)精神,必須鼓勵他們大膽地質(zhì)疑問難,尋根究底。首先,教師要營造有利于學生質(zhì)疑的教學氛圍。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有利于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敢于提出問題,勇于發(fā)表見解。其次,要教給學生提問的方法。教育學生要善于從平常處發(fā)現(xiàn)問題,于無疑處生疑。如祥林嫂嫁給賀老六后大家為什么還叫她“祥林嫂”,而不叫“賀六嫂”?這樣的問題會引向?qū)ξ谋镜纳钊胨伎?,雖然有時可能沒有什么準確的答案,甚至不可能得出什么結論,但卻能拓寬學生的思路,形成創(chuàng)造性思維。
(三)重視對話,提高審美價值
對話是語文課程標準為根除長期以來盛行的獨自式教學和灌輸式教育的弊端而提出并大力倡導的一種閱讀教學方式。對話性溝通超越了單純意義的傳遞,具有重新建構意義、生成意義的功能,符合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教師通過對話互動,可以得到信息反饋,了解情況,使每節(jié)課的學習效果得到確保?!皼]有了對話,就沒有了交流,也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在對話型的教學過程中也應該重視教師的閱讀經(jīng)驗。真正有效的閱讀教學課堂應使幾種對閱讀文本的感悟合理地共存,并建立一個良好的對話機制。通過對話,來自他人的信息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識被他人的視點喚起,相互作用的對話都是優(yōu)秀教學的一種本質(zhì)性標志,教學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對話,具有對話的性格。我們可以通過對話這種方式證明:用美和思考來滋養(yǎng)學生提升學生的精神品質(zhì)就是我們課堂教學的至高價值,這種方式必將得到良好的回應和特定的審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