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燕
(南陽市宛城區(qū)婦幼保健院兒科,河南 南陽473000)
小兒心力衰竭是兒科臨床常見的危急重癥,由于小兒機體各系統(tǒng)、各器官發(fā)育尚不完善,在心臟器質性病變、呼吸系統(tǒng)病變的基礎上易并發(fā)心力衰竭,早期識別、早期干預有助于改善患兒的預后[1]。目前臨床上對于小兒心力衰竭的診斷主要依靠臨床表現(xiàn)、實驗室輔助檢查等,但缺乏靈敏性、特異性高的診斷指標,易造成漏診或誤診。因此,尋找檢測方便、靈敏性、特異性高的心衰指標一直是臨床工作研究的熱點問題[2]。
近年來血清可溶性 ST2蛋白 (soluble ST2,sST2)在成人急性冠脈綜合征、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中的診斷價值已得到臨床的高度認可,但其在小兒心力衰竭中的相關研究較少[3]。本研究探討了可溶性ST2蛋白水平變化對診斷評估小兒心力衰竭特異性、敏感性及其意義,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4年1月-2017年10月由于心力衰竭入院治療的84例患兒做為觀察組,其中男37例、女47例,年齡3個月~14歲,原發(fā)病為心內膜彈力纖維增生癥57例,擴張型心肌病27例,按心功能分級標準分為心功能Ⅱ級25例,Ⅲ級36例,Ⅳ級23例。同期健康體檢兒童84例為對照組,對照組其中男 31例,女53例,年齡 6月~14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方面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小兒心力衰竭診斷標準[4];年齡≤14歲;非先天性心臟病、肺部疾病導致的心功能不全;無肝、腎功能不全、造血系統(tǒng)疾病及腫瘤,急性創(chuàng)傷;監(jiān)護人同意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健康對照組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心臟正位片、心臟超聲等檢查均無異常。排除標準:一般資料或臨床資料不完整,治療后無明顯好轉或死亡。
1.2 分組標準 心力衰竭診斷標準:呼吸急促,每分鐘嬰兒>60次,幼兒>50次,兒童>40次;心動過速,每分鐘嬰兒>160次,幼兒>140次,兒童>120次;心臟擴大;煩躁,喂哺困難,體質量增加,尿少,水腫,多汗,發(fā)紺,嗆咳,陣發(fā)性呼吸困難(2項以上)。具備以上4項加以下1項或以上2項加以下2項即可確診心衰:肝大,嬰幼兒右肋下>3cm,兒童>1cm,進行性肝臟腫大或伴觸痛者更有意義;肺水腫;奔馬律。根據(jù)ROSS心功能分期,心衰期判斷標準為:心衰癥狀加重,心功能≥Ⅱ級;緩解期判斷標準為:心衰癥狀逐漸消失,心功能恢復Ⅰ級。心功能分級標準:3歲以內患兒參考改良ROSS評分法、>3歲患兒參考NYHA分級方法將心衰分為心功能Ⅱ級、Ⅲ級、Ⅳ級3組。
1.3 方法 觀察組患兒在入院第2d和治療后穩(wěn)定期2分別采集空腹靜脈血 1~2ml,4℃,3000rpm離心取上清,保存于-20℃冰箱,對照組兒童取清晨空腹靜脈血1~2ml,處理同心衰組,采用ELISA Kit嚴格按試劑盒步驟檢測所以受試者血清可溶性ST2蛋白質量濃度,檢測儀器為美國BIO-TEK全自動酶標儀,試劑盒購自上海酶聯(lián)公司,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操作。健康對照組兒童、心衰患兒心衰期及心衰緩解期心功能參數(shù)LVEF、LVFS測量采用PHILIP公司IE33型多普勒超聲心動圖儀測定。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統(tǒng)計軟件采用SPSS 16.0,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進行統(tǒng)計描述,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非等級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或Fisher精確檢驗。
2.1 心衰期、心衰緩解期與對照組血清sST2水平比較 觀察組患兒血清sST2水平較對照組明顯升高,心衰患兒治療前較治療后sST2水平升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 1。
表1 心衰期、心衰緩解期與對照組血清中sST2水平比較
2.2 不同心功能等級心衰患兒血清中sST2水平比較 血清sST2水平在不同心功能等級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均<0.05),心功能等級越高,血清sST2水平,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不同心功能等級心衰患兒血清中sST2水平比較
2.3 心衰期、心衰緩解期與對照組左室射血分數(shù)及左室短軸收縮率比較 見表3。
表3 心衰期、心衰緩解期與對照組心功能指標LVEF、LVFS比較
2.4 不同心功能等級心衰患兒左室射血分數(shù)及左室短軸收縮率比較 見表4。
表4 不同心功能等級心衰患兒功能指標LVEF、LVFS比較
2.5 血清sST2水平對診斷評估小兒心力衰竭的特異性和敏感性 以sST2P≥5pg/ml為小兒心力衰竭的臨界參考值,其診斷敏感性為84.5%,特異性為82.14%,見表 5。
表5 血清sST2P水平對小兒心力衰竭診斷的準確性和特異性
心力衰竭是小兒常見的危重急癥,由于病因復雜、病情進展迅速、臨床表現(xiàn)多樣,其診斷和治療比較棘手,是導致小兒死亡的常見原因之一[5]。器質性心臟病患兒的心室長期承受容量、壓力負荷而致心力衰竭的發(fā)生,早期診斷、盡早治療是改善心力衰竭患兒預后的關鍵[6]。目前臨床對于小兒心理衰竭的診斷多根據(jù)臨床癥狀和體征、實驗室輔助檢查等綜合判斷,但實驗室診斷尚缺乏檢查操作簡單、特異性好、敏感度高的指標[7]。
超聲心動圖是目前檢測心臟功能的常用方法,也是心力衰竭首選的影像學評估手段,在各類型心臟疾病中應用比較廣泛[8]。LVEF、LVFS是反映心臟功能的直接指標,LVEF、LVFS值越大,表明左室收縮功能越好[9]。本研究中心力衰竭患兒的LVEF、LVFS值低于正常兒童,經(jīng)治療后病情緩解,LVEF、LVFS水平有所上升,但仍未達到正常水平。本研究還對不同心功能等級心衰患兒功能指標LVEF、LVFS比較發(fā)現(xiàn), 心功能越差,LVEF、LVFS水平越低。上述結果充分證實,LVEF、LVFS是反映心力衰竭患兒心臟功能的直接指標,心室功能的改變,對LVEF、LVFS水平造成一定的影響。
近年來實驗室生物標志物在心力衰竭診斷和病情評估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如血清腦鈉素(brainnatriuretic peptide,BNP)、心肌肌鈣蛋白 I(cTnI)、心型脂肪酸結合蛋白(heart-type cytoplas-mic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血清可溶性 ST2蛋白(soluble ST2,sST2)均可反映心功能水平[10]。其中sST2在成人心血管疾病中的診斷價值已得到公認,但對于小兒心力衰竭的診斷價值尚有待證實[11]。
人體ST2基因包括跨膜性ST2蛋白、sST2兩種差異性剪切產物,在成纖維細胞、心肌細胞受到機械性拉伸的情況下大量釋放入血[12]。IL-33由心臟纖維母細胞合成,參與機體抵抗心肌肥厚和纖維化過程,并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保護心血管等生理作用,而ST2可拮抗IL-33的作用,從而使其心血管保護作用大大減弱[13]。有研究發(fā)現(xiàn),sST2參與了心力衰竭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可導致心肌肥厚、間質纖維化等病理改變,在心力衰竭發(fā)生時心室所受的機械張力增加,sST2、ST2L表達增高,其中sST2升高更為明顯[14]。因此可將sST2作為預測心力衰竭發(fā)生的獨立指標,也是心力衰竭患者預后指標。本研究中心力衰竭患兒在心衰期可溶性ST2蛋白水平高于平穩(wěn)期和對照組,在心功能Ⅱ級、Ⅲ級、Ⅳ級患兒中,sST2出現(xiàn)逐漸升高的趨勢,這是由于隨著心力衰竭的加重,心臟負荷增加,心肌纖維受到嚴重的機械性拉伸,使sST2水平升高[15]。這一結果提示,心力衰竭患兒血清sST2水平高于正常兒童,經(jīng)治療后sST2水平有所下降,但仍未下降至正常水平。
與其他文獻資料比較,本研究創(chuàng)新性的研究了sST2診斷小兒心衰的敏感性和特異性,確定了sST2診斷小兒心衰的敏感性為84.5%,特異性為82.14%。由于本研究納入的患兒數(shù)目較少,sST2結果檢測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可能存在誤差,但本研究的結果可提示,sST2可用于診斷小兒心力衰竭輔助指標之一,且具有較好的敏感性喝特異性。
綜上所述,sST2參與了心力衰竭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對于診斷小兒心力衰竭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可作為判斷預后的參考指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