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飛 王浩 韓英明 彭正遵 呂漢羅 李斌
(隴南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甘肅 隴南 746000)
股骨轉子間骨折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骨折類型,主要發(fā)生于老年骨質疏松或高能量損傷的患者。在治療上,以往非手術治療因需患者長期臥床而易引起的肺部感染、褥瘡、下肢深靜脈血栓及肺栓塞等并發(fā)癥,嚴重者可危及生命,預后較差。隨著內固定材料及手術方法的改進,以及圍手術期診治水平的提高,因此在患者全身情況允許的情況下,現在已趨向早期手術治療[1]。臨床上手術治療中較為常見方法包括股骨頭置換、髓外系統(tǒng)如動力髖螺釘(DHS)、DCP和LCP鋼板,髓內系統(tǒng)有Gamma釘、PFN、PFNA等。PFNA是AO/ASIF為治療不穩(wěn)定型股骨轉子間骨折而設計的新型髓內固定系統(tǒng),無論從力學原理還是防止旋轉的功能,PFNA都具有其他固定方式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我院自2014年10月—2017年10月,在沒有骨科牽引床的情況下采用微創(chuàng)PFNA內固定治療股骨轉子間粉碎性不穩(wěn)定骨折10例,臨床療效滿意,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32例中,男23例,女9例;年齡34~77歲,平均55.5歲。致傷原因:車禍傷11例,摔傷21例。骨折按 Evans-Jensen分類標準,Ⅱ型3例,Ⅲ型8例,Ⅳ型15例,Ⅴ6例,均為閉合性骨折。傷后至手術時間2~7天,平均4.5天。32例患者均在普通可透視手術床上采用微創(chuàng)PFNA內固定治療。
1.2 手術方法
患者入院后即行皮牽引或脛骨結節(jié)牽引,牽引期間完善各項檢查,積極治療內科合并癥,病情穩(wěn)定后行手術治療。在沒有骨科牽引床的情況下,手術均在普通可透視手術床上進行,連續(xù)硬膜外或全麻后取仰臥位,通過閉合或小切口輔助復位行PFNA內固定。如下圖:
1.3 術后處理
術后常規(guī)靜滴抗生素3~5天,常規(guī)予補液、預防感染、支持治療,高齡患者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療。術后積極的股四頭肌收縮鍛煉及臨近關節(jié)的主、被動活動,術后2周拆線,4周后扶雙拐不負重行走。出院后每月門診攝X線片復查一次,連續(xù)攝片3個月,根據骨折愈合情況,指導患者進行患肢功能鍛煉,并決定何時下地負重。
32例患者術后均接受了6~12個月不等的隨訪,平均9個月,骨折均達到臨床愈合,關節(jié)功能恢復良好?;颊呤中g切口均Ⅰ期愈合,一例患者發(fā)生輕微的髖內翻,其余患者均未發(fā)生患肢短縮、骨不連、畸形愈合、螺旋刀片切割或斷裂、下肢深靜脈血栓、褥瘡、術后感染等臨床并發(fā)癥。
3.1 股骨轉子間骨折的特點
股骨轉子間骨折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骨折類型,此類骨折中青年以高能量損傷為多見,老年人以低能量損傷為多見。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尤其是伴有骨質疏松的老年患者發(fā)病率呈增高趨勢。傳統(tǒng)的非手術治療因需患者長期臥床而易引起的肺部感染、褥瘡、下肢深靜脈血栓及肺栓塞等并發(fā)癥,預后較差,因此在患者全身情況允許的情況下,應首選早期手術治療[2]。PFNA是AO/ASIF為治療不穩(wěn)定型股骨轉子間骨折而設計的新型髓內固定系統(tǒng),使手術操作更簡單,固定更有效,它特殊的單螺旋刀片設計能顯著增強骨質的錨合力,防旋性強,在完成骨折端加壓的同時,能獲得更佳的抗旋轉和支撐效果,從而促進骨折愈合[3],是更符合生物力學的新型的髓內固定系統(tǒng),尤其更適用于老年、骨質疏松、骨折粉碎不穩(wěn)定、不能耐受長時間手術的患者,并允許其術后較早的活動和負重,預防和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3.2 PFNA的特點 (1)主釘的6°外翻解剖型設計,有利于髓內釘能夠順暢地插入股骨近端髓腔;(2)具有更精確的定位系統(tǒng),使手術操作相對簡便,創(chuàng)傷更小,大大縮短了手術時間,符合微創(chuàng)治療的目的;(3)不再強求骨折端的解剖對位,充分保護了骨折周圍血供,有利于骨折愈合;(4)力臂進一步縮短,穩(wěn)定性加強,固定牢靠,允許患者術后較早負重活動,可防止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等并發(fā)癥[4];(5)PFNA 螺旋刀片直徑逐漸增加且表面積較為寬大,且打入時通過嵌壓周圍骨質,能夠提供理想的錨合力和成角穩(wěn)定性,其自動鎖定裝置可有效防止螺旋刀片及股骨頭旋轉,因此有較好的抗旋轉、剪切作用,盡可能的避免發(fā)生髖內翻、斷釘等并發(fā)癥,尤其適用于骨質疏松癥患者[3]。
3.3 手術技巧
(1)術前進行正確評估,了解骨折分型、髓腔大小、主釘的長度。(2)術前力爭解剖復位,但不必過于強求小轉子復位,因PFNA為髓內固定系統(tǒng),失去內側支撐也不易發(fā)生髖內翻;(3)進針點定位是手術關鍵,進針點不佳易造成骨折復位不良或再移位,可能導致髓內釘與髓腔的不匹配,進釘困難,易發(fā)生復位難以維持、骨折、髖內外翻等;(4)術中應用X線透視螺旋刀片的位置與深度,深度要求一般在關節(jié)軟骨面下10~15mm為佳,透視螺旋刀位置良好后再行鎖定;(5)對嚴重粉碎性骨折近端旋轉無法手法復位的,盡可能取小切口微創(chuàng)下輔助復位骨折,不建議為追求完全解剖復位而行開放手術,否則明顯增加創(chuàng)傷,術后不愈合及感染的可能性增加。非牽引床閉合復位存在一定的復位不足,但遵照原則復位,效果滿意。
綜上所述,微創(chuàng)PFNA內固定治療股骨轉子間不穩(wěn)定骨折具有操作更簡單易行、手術時間短、術中創(chuàng)傷小、固定牢靠等顯著的優(yōu)勢,患者術后并發(fā)癥較少,術后恢復快,且治療效果十分理想,體現了微創(chuàng)外科的精髓,值得在基層醫(yī)院臨床推廣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