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虹
美國:三級教育督導制
美國沒有全國統(tǒng)一的教育督導制度和督導機構。而是由聯(lián)邦、州、區(qū)三級督導機構組成,這三個級別的督導機構之間相互獨立,各級別督學履行各自職責,各個級別之間并不相互介入、相互干涉。
美國聯(lián)邦教育部未設專門的督導機構,系通過向州提供聯(lián)邦主辦的特別教育項目的部分或全部款項實施其監(jiān)測影響。這些特別項目包括特殊教育、雙語教育、為改變處境不利的學生實施的補償教育計劃和為經(jīng)濟收入較低家庭的子女設立的學校早午餐計劃等,以此宏觀指導州、學區(qū)與學校開展教育督導評價。
州級教育督導的機構為教育廳,其負責人是廳長,廳長下面有一支督學隊伍,這些督學對各自所負責的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職業(yè)教育、高等教育、師資鑒定、就業(yè)輔導與教育經(jīng)費等部門進行對口督導,并定期將各部門督導情況上報到廳長處,以便對整個州的督導工作進行匯總和指導。
學區(qū)(縣、市)級教育督導機構由于其學區(qū)性質的不同而有所不同??h級學區(qū)的教育督導機構主要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承擔,該部門主要由一名教育督導長和一定數(shù)量的督學組成。市級學區(qū)的教育督導機構主要由市中心教育督導辦公室承擔,該辦公室由一名督導長和在其領導下的助理督導長、指導員、督學、方案專家、評價員、咨詢員組成一支督導隊伍。隨著教育督導機構的發(fā)展,有些學區(qū)的教育督導工作已深入學校,他們的教育督導機構則由學校董事會構成。
以洛杉磯聯(lián)合學區(qū)主要負責督導與評價的部門“計劃、評估與研究部”為例,其職責是收集、分析與評估學生與學校的成績以及人口統(tǒng)計學數(shù)據(jù),以獲悉影響全體學生教育環(huán)境的教學實踐與操作情況。該部主要任務是:執(zhí)行;監(jiān)測教學效果;指導教師和學校行政管理;評估學生學業(yè)表現(xiàn)及學校成就,并向各相關部門(教育董事會、學區(qū)項目辦公室、地方學區(qū)職員、專業(yè)研究團體、合適的州/聯(lián)邦機構)公布評估結果;對高級管理者提出的問題作出迅速的回應分析。
日本:只“導”不“督”
日本的教育督導分為兩個層次三個級別。兩個層次指中央和地方,即文部省的視學官和地方教育委員會的指導主事。三個級別是指與日本行政劃分相一致的教育督導分類,即文部科學省、都道府縣、市町村。
日本中央一級的教育督導,機構設置相對簡單,沒有獨立的督導部門,而是在各級各類教育局中設置相應的視學官和視學委員來負責學校教育的指導和監(jiān)督。中央的視學官注重對全國教育的宏觀調控和對地方教育行政的指導,視學官的督導側重于建議和指導,實際權限較小,咨詢?yōu)橹?。根?jù)2010年修訂的《文部科學省組織規(guī)則》,目前只在文部科學省初等中等教育局和高等教育局內設置視學官。文部省還允許在初等中等教育局和高等教育局內設置兼職的視學委員,他們一般都是經(jīng)驗豐富、學識淵博并且是有社會影響的人物。視學委員主要負責對一些特定事項進行指導和監(jiān)督,無須全職工作。
總體而言,日本各地方教委的督導組織形式呈現(xiàn)兩個特征。第一,多樣性。不同行政級別的教育委員會在人員組成、組織結構、工作范圍上不盡相同,根據(jù)各自的特點有所調整。第二,交叉性。一個教委的督導組織架構不必完全歸屬于某一種特定類型,更多的是多種類型的組合。
日本教育督導主要以教育目的、教育內容、教育教學方法、教育環(huán)境和教育工作者為對象,教育督導方針是服務指導性質的,教育督導人員只有指導、建議和幫助職能,而無指揮、命令、監(jiān)督的權利。因此,從嚴格意義上說,日本的教育督導制度實際上是只“導”不“督”,督導制度實為指導制度或視導制度,即視而不督,導而不令。日本教育秉持這樣的理念:督導不是對教育的監(jiān)督,而是專門為教育的各個方面提出建議,以促進兒童更健康地成長。從中央到地方的督導部門都是融技術性、指導性、建議性和服務性為一體的職能部門,形成了視而不督,導而不令,而服務性特色非常突出。
英國:督導目標:“以生為本”
英國確立“以生為本”的督導評估目標。教育標準局對學校督導評估的目標非常明確:幫助學校總結成績,找出不足,以提高學校教育質量,實現(xiàn)每個學生發(fā)展的最大化增值。這種在教育增值理念指導下的督導評估很好地詮釋了“以生為本”。在督導評估中,英國堅持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為學校基礎建設、教學研究等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在具體的督導中注重靈活運用多種方法,如觀察分析法、座談調查法、檢查測驗法等,通過多種方法全面收集、分析學校信息以便得出準確的評價結果。在督導過程中,督導團成員將大量的時間花在聽課、觀察學生、與學生交談、抽查學生作業(yè)上,以便掌握第一手資料。這種多觀察、多深入、多交流的評估方法使督導的評估結果更有效、更科學。
英國重視“以生為本”的評估反饋。撰寫評估報告是綜合性督導評估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以英國《格魯夫夫人公園小學督導報告》為例,報告中關于課程和教師教學活動的反饋詳實而感性。如報告中提到“豐富啟智的課程與學生的興趣息息相關”“教師一絲不茍地備課,備課考慮了如何讓不同的學生接受挑戰(zhàn)和支持”“教師善于評估學生的進步,如果學生學習有困難,教師會毫不猶豫地再教一次或再次復習”“特殊學生和殘疾學生在課堂上享受了充分的支持”……可以說,這些反饋將“以生為本”的督學評估特色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英國通過公開招聘的方式來彰顯地方督學選拔是透明化、接受社會監(jiān)督的。地方督學選拔程序一般為:①在全國性或教育性報刊刊登招聘廣告(公開選拔);②督學團隊負責招聘工作;③選拔委員會對可能錄用者進行面試,面試內容有:個人的歷史情況,參加教育督導的工作動機,對教育領域的興趣和觀點,學科和專業(yè)知識;④評分按A、B、C、D、E,只要有一個評委打D或E,就給予否定,C以上分數(shù)才給予考慮,每一級又分三級,如A+、A、A-,最后憑分數(shù)情況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