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蕓
【摘 要】新時代背景下,新聞報道應更加注重輿論的正確導向,發(fā)揮新聞媒體人的責任與擔當。目前,新聞報道輿論導向存在表現(xiàn)庸俗乏味、內容淺顯表面、政治素養(yǎng)不夠等問題,為此,應堅持新時代新聞觀,堅持黨性原則;始終堅持新聞的真實性,加強正面輿論報道;注重新聞報道“三貼近”,緩和矛盾問題;強調選題把握新聞亮點,深入全面調查,從而更好地發(fā)揮新時代新聞報道輿論導向作用。
【關鍵詞】新時代 新聞報道 輿論導向
新時代的新聞輿論工作的定力和自信是做好輿論引導的思想根基,貼近大局和大勢是做好輿論引導的認識前提,弘揚主旋律和正能量是做好輿論引導的價值內涵。針對目前新聞報道輿論導向問題,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新時代加強新聞輿論正確引導工作,是新聞宣傳工作的重中之重,理應得到足夠的重視。
一、目前新聞報道輿論導向存在的問題
1.表現(xiàn)庸俗乏味。近年來,新聞媒體越來越重視商業(yè)化發(fā)展,以市場為風向標,為了獲得收視率與轟動效應,刻意地追新逐奇、跟風炒作,在報道中進行有意的夸大,或者是編造新聞博得關注度,報道不實新聞,甚至是引導不良的價值觀念,過度挖掘假惡丑的內容,以此追求“新穎”度,使得新聞內容往往充滿了庸俗乏味的內容,編排八卦新聞、過度報道社會陰暗面,降低了新聞報道的輿論導向功能。
2.內容淺顯表面。目前很多新聞報道內容膚淺表面,報道的事件不夠典型,缺乏有效的輿論引導力,使得受眾在新聞中看不到弘揚真善美的內容,也看不到時代的主旋律,更加缺乏對事件的洞察力,個性特點挖掘不夠。很多新聞報道只是表面化地呈現(xiàn),大篇幅地宣傳給受眾,而不能夠掌握報道事件的意義和價值。
3.政治素養(yǎng)不夠。目前由于娛樂化社會氛圍的影響,加之重視商業(yè)化發(fā)展,使得一些新聞媒體人的政治覺悟不高,缺乏大局意識,那么勢必會導致新聞報道正確的輿論導向作用受到影響。
二、新時代加強新聞報道輿論導向的路徑思考
1.堅持新時代的新聞觀,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原則。新時代有新氣象、有新發(fā)展,更有新目標,新時代的新聞工作必須要堅定政治信念,要堅持新時代新聞觀,在新聞宣傳過程中,要有過硬的政治意識,堅持黨性原則,充分發(fā)揮好“喉舌”的作用。新聞輿論是意識形態(tài)的表現(xiàn)媒介,新時代加強新聞報道正確的輿論導向,必須要以堅定的黨性為前提,從而凝心聚力、引領社會輿論,推動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聞報道要真實,要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樹立大局觀念,服從大局,宣傳什么、關注什么、如何報道、認同什么,都要以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fā)點,新聞報道要服務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具體報道中遇到重大突發(fā)事件,要保持冷靜,具有較高的政治覺悟,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原則。
2.始終堅持新聞的真實性,加強正面報道。客觀、真實和公正,這是新聞報道的價值所在,如果喪失了這個原則,那么新聞的精神便會蕩然無存,甚至會導致嚴重的負面作用,虛假的新聞報道和不良的輿論引導,會擾亂視聽、誤導公眾,更會造成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增加。所以,新聞報道一定要真實,避免個別媒體記者追求轟動效應,制造捕風捉影、夸大歪曲宣傳、編造事實的報道發(fā)生。
公眾對新聞報道的信任度很高,而且也是他們了解事件的重要手段,如果從新聞報道中得來的是虛假的消息,并且信以為真,那么會影響公眾的判斷和評判態(tài)度,會不利于社會的和諧發(fā)展。所以說,在新聞報道過程中,要做到真實、公開、公正,避免報道虛假新聞欺騙群眾,絕不能隨意評判新聞事件,刻意炒作新聞事件,要向受眾傳播真實、可信的新聞,正確引導社會輿論,使公眾了解事情的真相,形成健康的輿論氛圍,進行正面報道,弘揚和傳播充滿正能量的政治意識、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念。
3.注重新聞報道“三貼近”,緩和矛盾問題。新時代要弘揚真善美、弘揚社會主旋律,這是新時代新聞人的擔當與責任。社會在發(fā)展,人們的觀念也在發(fā)生變化,所以新聞報道要與時俱進,報道更加真實、振奮人心的信息。新聞報道過程中,正確引導輿論,要做到“三貼近”,即貼近群眾、實際和生活,用新聞報道感染人、激勵人和引導人。
新聞報道“三貼近”,緩和矛盾問題,必須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提升新聞報道的專業(yè)性。新聞報道要有社會責任意識,以對社會負責的態(tài)度,發(fā)揮公共資源的作用,杜絕炒作行為,避免只追求轟動效應或是謀求商業(yè)利益而進行不實報道與不良輿論引導。其次,加強新聞人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新聞記者要保證信息的真實可信,采訪過程中也對信息進行查證,不宣傳未經證實的消息,不任意曲解客觀事實,要以社會責任作為自己的職業(yè)使命,在滿足公眾知情權的同時,要正面引導社會輿論,緩和社會矛盾。再次,倡導新聞報道的科學精神。新聞工作者面對的報道內容涉及廣泛,其中包括政、經、軍、科、教、文、衛(wèi)等,那么要報道更加真實的新聞,就必須加強自身的學習,具備更多的知識,從而能夠報道更加權威準確的新聞,客觀評價新聞問題,發(fā)揮正面導向作用。
4.強調選題把握新聞亮點,深入全面調查。在新聞報道過程中,一定要報道新穎、新鮮的新聞,不能夠將那些已經陳舊的事件作為報道內容,要反映眼下問題,要感知受眾的新聞需求,這樣才能更好地引導社會輿論,解決民眾關心的問題。新聞的選題要接地氣,要把握時代特點,要深得受眾喜歡,在報道中要能夠激濁揚清,有獨特的視角和眼光,要有記者的職業(yè)敏感度,善于將那些典型事件和任務報道出來,引發(fā)社會反響,從而達到抨擊假惡丑、弘揚真善美的目的。
新聞報道的輿論引導作用巨大,新聞報道的評判往往能夠引發(fā)輿論,所以要力求輿論報道的真實可靠,所以新聞人要深入調查事件,不能停留在事件的表面,因為現(xiàn)象往往具有膚淺性、欺騙性,而要挖掘真相,對事件深入地調查追究,全面報道新聞信息,使新聞報道真實可靠,讓輿論引導更加正確。新聞報道過程中,要堅持唯物辯證法,兼顧主次,對新聞進行多層次的剖析,讓新聞事實更加明顯地呈現(xiàn)在受眾面前。
總之,在新時代下,新聞報道應通過堅持新時代新聞觀,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原則,始終堅持新聞的真實性,注重新聞報道“三貼近”,強調選題把握新聞亮點,積極思考新時代新聞報道輿論導向發(fā)展的路徑。
(作者單位:多彩貴州網(wǎng)有限責任公司)
【參考文獻】
[1]楊晶.如何把握社會熱點問題報道的正確輿論導向[J].新聞傳播,2013(1);[2]盧靜.新聞報道在輿論引導中的作用[J].新聞傳播,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