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萍
【摘要】目的:探究信息化教學在老年護理課程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在筆者學校學習老年護理課程的80名2016屆護理專業(yè)學生,將其隨機分入研究組與對照組兩組,各有學生40名。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式,研究組采用信息化教學方式,對比兩組學生的理論考試成績、技能考試成績以及平均成績。結果:研究組的理論考試成績、技能考試成績以及平均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信息化教學更受當代學生的認可,為護理專業(yè)學生采用這種教學方式能提高其老年護理課程的考試成績。
【關鍵詞】護理專業(yè)學生 老年護理課程 傳統(tǒng)教學 信息化教學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編號:168271)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2;R4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2-0211-01
教育需要順應時代發(fā)展而不斷演化,信息化教學正是應時代發(fā)展需求而誕生的新型教育方式,其可以基于課程本身的教材內容進行延伸與擴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團隊交流機會[1]。本文選擇在筆者學校學習老年護理課程的80名2016屆護理專業(yè)學生,試探究信息化教學對學生產生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筆者學校學習老年護理課程的80名2016屆護理專業(yè)學生,將其隨機分入研究組與對照組兩組,各有學生40名。對比兩組學生的基本資料,差異全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統(tǒng)計學對比可正常進行。
1.2 方法
對照組以傳統(tǒng)教學方式進行授課,在理論課上,教師在每一節(jié)課開始后對上一節(jié)課的重點進行復習,并對本節(jié)的新內容進行詳細講解,并且課后教師要求學生復習當堂課內容,預習下堂課內容;在實訓課上,教師在講臺上進行示范,對重難點進行強調。
研究組以信息化教學方式進行授課,其以傳統(tǒng)教學為基礎,依托于信息化教學平臺,在理論課與實訓課開始前為學生循環(huán)播放多媒體視頻,以微課的方式將《老年護理》的教學內容傳達給學生,學生觀看時間在5~15分鐘左右的教學小短片,直觀了解到具體的護理操作,通過自主思考將具體護理操作與學習過的理論相結合,鞏固理論知識的同時提高實踐操作能力。課下,教師將微課的課件進行共享,學生下載后可反復觀看,遇到重難點可利用軟件或微信群咨詢教師,教師及時為其解答。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護理專業(yè)學生的理論考試成績、技能考試成績以及平均成績。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參與本次研究的護理專業(yè)學生的所有數據使用19.0版的統(tǒng)計學軟件包SPSS檢驗。計量資料理論考試成績、技能考試成績以及平均成績均使用(x±s)形式表示,檢驗t值。兩組的數據若統(tǒng)計計算為P<0.05,那么分組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存在于分組結果中。
2.結果
3.討論
信息化教學作為一種將傳統(tǒng)教學、現代教學結合于一體的教學方式,可以彌補傳統(tǒng)教學中局限于教師講授的不足,其利用微課小視頻來吸引學生,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更加感興趣,這種興趣會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動力,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去;此外,以微課為代表的信息化教學還可以通過微信群、軟件等實現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及時交流與反饋,有效解決了學生復習遇到重難點而得不到解答的問題;其對資源的共享更是符合當代學生使用移動互聯網學習與生活的習慣,因此可以顯著提高學生的成績。結果中研究組在理論成績、技能成績及平均成績上均高于對照組(P<0.05),無疑證明了信息化教學在老年護理課程上的顯著應用效果。
相較于枯燥無味的傳統(tǒng)教學,作為新時代的當代護理專業(yè)學生對以微課為代表的信息化教學具有更高的認可度,其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理論知識水平,在老年護理課程上獲得更加優(yōu)秀的成績。
參考文獻:
[1]苑晶晶,杜美婷,王芃.高職院校老年護理課程應用信息化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7(05):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