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王登婷(1990-),女,漢族,廣西玉林人,渤海大學文學院古代文學專業(yè)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29-0-02
“單句”出現(xiàn)一般在古體或樂府中。因為近體詩都是有明確的律對關系存在的,句數(shù)明確、字數(shù)明確,不太可能出現(xiàn)“單句”這種形式的。古體和樂府自由度高,寫作靈活,形式就會更加活潑,任詩人的情性發(fā)揮、才情使然。據(jù)清人浦起龍《讀杜心解》統(tǒng)計,杜甫現(xiàn)存四百零四首古體詩,在杜甫現(xiàn)存的一千四百多首詩中,占到了百分之三十左右,古體詩數(shù)量在杜詩中的比例并不低,不容小覷。然而相對于眾多的杜甫近體詩結構研究而言,杜甫古體詩的結構研究力度卻是不夠的?!肮糯姼枰詢删錇橐宦?lián),一聯(lián)常是一個意思單位,也是一個聲律單位。”[1]相對于兩句一聯(lián)為正統(tǒng)的標準詩歌形式,古體詩“單句”是一個尤為特別的存在。
關于“單句”,有必要規(guī)范一下它的定義。這里所謂的“單句”,并不是語言學意義上的、與復句相對而存在的語法概念,而是指不同于“兩句一聯(lián)”的標準模式,在詩歌中出現(xiàn)的不與上聯(lián)構成語義聯(lián)系而單獨存在的詩句,謂之“單句”。雖然在先秦時期曾出現(xiàn)過不少 “單句成詩”的情況,而在漢魏晉南北朝詩中也仍有部分保留。但隨著詩歌篇幅加長和兩句一聯(lián)模式的確立,在長詩中夾雜“單句”的情況卻日漸減少。兩句一聯(lián)成為古代詩歌的基本形態(tài),而單句的出現(xiàn)遂成特例。因此考查“單句”在后世詩歌發(fā)展中的使用情況并探索詩人在詩歌寫作中保留“單句”形式的意圖,對于我們更全面理解詩歌藝術的傳承和發(fā)展意義重大。在此就以杜詩為例來對“單句”的使用情況及其功能略作梳理。明確提出杜詩中“單句”存在的是清代楊倫的《杜詩鏡銓》,他在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的“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本湎伦椤皢尉淇s住黯然。”[2]此外,《蘇端、薛復筵簡薛華醉歌》“忽憶雨時秋井塌,古人白骨生青苔,如何不飲令心哀。”句下也注成“單句住別有神味。”[3]
1、杜甫古體詩“單句”的出現(xiàn)及其位置
根據(jù)中華書局版《全唐詩》,筆者對杜甫“單句”進行了梳理。為了直觀看到杜詩“單句”出現(xiàn)位置、言數(shù)的不同,分析杜詩的形式變化特點,制作一個表格有助于清楚看出“單句”特點。出現(xiàn)“單句”的位置總表,如圖所示:
杜甫古體詩中出現(xiàn)“單句”的詩歌數(shù)量一共是四十一首,其中以“歌”、“行”、“吟”、“引”命名的樂府古體詩是三十三首,占到了百分之八十。由此可見,以“歌”、“行”、“吟”、“引”命名的古體樂府更容易出現(xiàn)“單句”,“單句”在這些體裁中更加容易出現(xiàn)。這可能是因為出現(xiàn)在“歌”、“行”體當中更便于抒發(fā)情感、歌以詠志。一般而言,是要把三言、九言、十一言歸入到七言體詩之中的,只是由于出現(xiàn)的古體詩“單句”形式上過于整齊,才把它們分開來討論的。
中間出現(xiàn)“單句”的《兵車行》,這個“單句”句式特點較為特別,值得關注。自帶古體詩痕跡的“君不見”,似在提示讀者“單句”位置的出現(xiàn)。中間部分出現(xiàn)“單句”的《飲中八仙歌》,“單句”進行分層敘事,分人敘事?!皢尉洹钡某霈F(xiàn),剛好可以把人物進行很好的區(qū)分,“汝陽”句“單句”的出現(xiàn),就是進行人物汝陽王的速寫,“單句”中“左相”的出現(xiàn)就是在描寫左相,繼之起來敘寫“宗之”、“張旭”,“單句”的出現(xiàn)就是人物敘寫的開始,錯落有致,章法上新穎別致。
在末尾出現(xiàn)“單句”的古體詩,意在抒發(fā)議論,表達詩人的情感指向。這些在末尾出現(xiàn)的“單句”,句式上較喜歡用“安得”句型,如《石筍行》、《題壁畫馬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王兵馬使二角鷹》、《后苦寒行二首》。尤其是《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安得”句式,乃是千古一呼,聲嘶力竭之感躍于紙端,帶著一種對現(xiàn)實無力掙脫之感的奮力呼疾。
根據(jù)統(tǒng)計出現(xiàn)“單句”的古體詩情況來看,七言古體詩或是以七言為主的雜言古體詩中更容易出現(xiàn)“單句”。其中,體裁上完全是七言古體的是五首,這其中包含一首特殊的詩體,即七言五句體的《曲江三章章五句》。蕭滌非先生在《杜甫研究》中提及了這種章五句的形式,他認為是老杜有意在詩體上進行創(chuàng)新,有意打破兩句一聯(lián)的押韻形式,然而并沒有明確提及“單句”的存在問題。其實,該詩的獨創(chuàng)在于沒有形成以往那種雙數(shù)句押韻的詩體結構,而是以一個獨立的詩句形式插入到詩中,形式為五句體,且插入的詩句往往形成了獨立的韻,不與其他的詩句通韻,略顯孤獨,當然,“這正是和他當時的心情相適應的?!盵4]然而在《杜詩鏡銓》中,楊倫評論《曲江三章章五句》其一“前后四句寫景,將自己一句插在中間,章法錯落?!盵5]中間一句形成一層獨立的意思,和“單句”的內涵是一致的,照理是應該把“游子空嗟垂二毛”歸入到“單句”之中的?!肚?,章五句》其三的開頭“自斷此生休問天”,楊倫在句下注成“承轉悲壯,一句截住,見筆力?!?仇兆鰲《杜詩詳注》注成:“窮達休問于天,首句徒然截住?!盵6]這樣就形成了單獨的一層意思,更好地進行下面部分的速寫。
七言為主的雜言古體詩是三十五首。其中,除了雜言“單句”外,都為七言體裁的是二十三首。此外剩下的一首是五言古體《寄贊上人》出現(xiàn)“單句”的情況。出現(xiàn)“單句”的《貧交行》成為了最短的一首七言為主的雜言體詩。一首古體詩是可能存在幾個地方出現(xiàn)“單句”情況的,所以統(tǒng)計的時候會有數(shù)據(jù)上的重合,不足為奇。此外,出現(xiàn)“單句”的地方,“單句”之間不會形成對仗關系。綜上所述,杜甫古體詩出現(xiàn)雜言體句式的地方更加容易出現(xiàn)“單句”,出現(xiàn)在開頭的雜言體句式為十四首,出現(xiàn)在中間的雜言句式是三首,出現(xiàn)在末尾的雜言句式是十六首,以開頭位置和末尾位置出現(xiàn)“單句”的情況為多。大體位置而言,“單句”出現(xiàn)在“開頭”的是十六首,出現(xiàn)在中間的是十首,出現(xiàn)在末尾的二十二首。而且形式上為七言句式的古體詩就更加容易出現(xiàn)“單句”,體裁為七言的古體詩和以七言為主的雜言古體詩更容易出現(xiàn)“單句”??傮w而算,七言古體詩出現(xiàn)“單句”是四十首,含雜言古體的情況,幾乎全部是七言,由此可見,體裁為七言或是以七言為主的雜言古體詩出現(xiàn)“單句”的概率更高。
2、“單句”使用的特點及情況分析
杜甫對詩體是有所創(chuàng)新的,這得益于杜甫“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钡暮穹e薄發(fā)。他著力于打破傳統(tǒng)的詩體形式,擅用散文的體式入詩,開創(chuàng)新的雜言體式,這就不難理解杜甫古體詩中“單句”的出現(xiàn)了?!睹┪轂榍镲L所破歌》這首古體詩中出現(xiàn)“單句”的地方,不僅換韻了,而且沒有形成對仗關系,用“單句縮住黯然”,獨立形成一層完整的意思?!皢尉洹鼻懊娴囊粚釉娋?,押韻字為郊、梢、坳,押的韻是下平聲三肴韻,這時候只是用淡淡的鋪陳其事的賦法去描述現(xiàn)實的困境生活罷了,情感的表達在此刻還是顯得無比內斂的。“單句”的突然插入,用了入聲字表達了一種憤怒感,這種憤怒感源自于現(xiàn)實生活中詩人的蒼老無力感與被盜茅草的悲傷感,讀之令人悲愴?,F(xiàn)實的貧困生活使得群童逐茅草過活,而詩人已經(jīng)年老體衰,也只是歸來“自嘆息”罷了。這時候,兼用了比、興的手法,“單句”而下,詩人不再為自己憤慨與不平,轉而惦記著天下蒼生,“以己溺而溺人”的儒者情懷,推及天下的老百姓“衣不蔽體”、“居無定所”的生活境遇,正是這種情懷,每次讀之都會潸然淚下。這時候,“單句”的作用猶如層意的中轉站,便于分層敘寫,表達詩人不同的情感特征。“單句”而上是環(huán)境的描寫,自帶著周遭的困境,“單句”的插入,黯淡的情感戛然而止,“單句”而下,是從內而外對自然、對他人、對社會的關注。這首歌行體,褚斌杰先生從體式方面給與了至高評價——“它以七言句式為主,但根據(jù)作者感情的起伏,敘事的需要,可以兼用雜言句,甚至還可以應用散文句式、語氣詞入詩,押韻、轉韻都很自由?!盵7]
《桃竹杖引,贈章留后》,這首古體詩用民間歌謠體寫就,全詩間雜著多句雜言體句式。全詩從句式上看,可以為兩個部分,前面一部分是十二句整齊的七言句式,后面一部分是間夾著“兮”字的楚辭體式,同時也使用了古體散文的方式入詩,歌謠體形式的出現(xiàn)還避免了呆板和沉悶??梢?,民間歌謠體也易成就古體詩的“單句”。
總體而言,從體式角度而言,出現(xiàn)“單句”的地方是不可能呈現(xiàn)出律句那樣的對仗關系的。形式上呈現(xiàn)出單行散句,獨立表達一層意思,出現(xiàn)“單句”的地方,它們之間也不呈現(xiàn)對仗關系。從言數(shù)上看,以七言體和以七言為主的雜言體句式而存在。從句式上看,末尾出現(xiàn)“單句”的地方也往往伴隨著“安得”句式的出現(xiàn),如前面提及的五首古體詩,《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末尾“安得”句式的出現(xiàn),詩人振臂一呼的高昂激情躍于紙端,全文的情感得到收剎。“君不見”置于全詩開頭處或者是全詩的結尾處也是容易出現(xiàn)“單句”的地方,然而“君不見”三字往往會放置在句子的開頭部分?!熬灰姟背霈F(xiàn)在詩中的末尾次數(shù)是七次,“君不見”出現(xiàn)在詩中的開頭次數(shù)是九次,“君不見”置于開頭部分多于結尾部分,這是詩人有意為之,還是詩法使然,這就不得而知了。從體裁而言,七言或是以七言為主的雜言體詩出現(xiàn)“單句”的概率更高。
綜上,杜甫古體詩出現(xiàn)“單句”的地方往往使用了七言句式,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蘇端、薛復筵簡薛華醉歌》里的“單句”。從體裁而言,樂府古體就更加容易出現(xiàn)“單句”,尤其是以“歌”、“行”、“歌行”命名的古體詩作品,數(shù)量比例占到了全部古體詩的百分之八十,尤其是七言古體詩出現(xiàn)“單句”的概率更高。這得益于杜甫繼承了漢樂府的敘事傳統(tǒng),同時又“即事名篇”,開創(chuàng)了新的樂府傳統(tǒng),從而更加便于敘事和描寫社會現(xiàn)實?!岸鸥Φ母栊胁坏3H脝尉?,而且雜用古文和白話句式,從而將盛唐歌行的散句化進一步發(fā)展成句式的散文化。這種變化又是與篇法結構多用敘事順序和穿插議論的變化相適應的?!盵8]
注釋:
[1]王運熙.唐人的詩體分類[J].中國文化(第十二期),160.
[2](唐)杜甫,(清)楊倫 箋注.杜詩鏡銓[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12.364.
[3](唐)杜甫,(清)楊倫 箋注.杜詩鏡銓[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12.127.
[4]肖滌非.杜甫研究[M].濟南:齊魯書社,1980.124.
[5](唐)杜甫,(清)楊倫 箋注.杜詩鏡銓[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12. 44.
[6](唐)杜甫,(清)仇兆鰲 箋注.杜詩詳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5.1.121.
[7]褚斌杰.中國古代文體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4.6.154.
[8]蔣寅.中國古代文學通論(隋唐五代卷)[M].遼寧:遼寧人民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