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紅蘭
古詩詞文學具有圖文并茂、字詞精煉、意蘊雋永的特質,不僅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藝術中的經(jīng)典和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多年來,古詩詞文學以形式內(nèi)涵、情感價值和精神力量等凝煉起來的精美元素,涵養(yǎng)并哺育了生生不息的炎黃子孫,成為促進人們?nèi)姘l(fā)展與健康成長的豐富必需品和有效營養(yǎng)品。“教兒嬰孩,教婦初來?!币蕴圃娝卧~為杰出代表的古詩詞文學,既短小精悍又妙趣橫生,不僅是對新生代開蒙啟學的良好素材,而且是涵養(yǎng)語文學科素養(yǎng)的優(yōu)質資源。就小學語文課而言,如何實現(xiàn)古詩詞文學的優(yōu)化教學目標呢?筆者擬就如下幾個方面,提出一些拋磚引玉之論。
一、了解作者掌握背景,善于在粗讀中觸摸情知
就普遍情況而言,每篇古詩詞都有特定的時代背景和創(chuàng)作緣由,而且大多與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或生活閱歷息息相關。在小學古詩詞教學過程中,我們首先要做好并做足相應的“詩外工夫”——了解并把握作者的生平簡歷及其創(chuàng)作背景,取得古詩詞有效學習的“入場券”。以《示兒》為例。陸游一生處于民族矛盾異常尖銳的時代,朝廷當權者醉生夢死、茍且偷安,置國家安危和人民生死利益于不顧。這正是作者“至死不忘”的根本因素和留此遺囑的主要原因。再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重在強調(diào)“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導小學生通過多元化初讀,努力讀準字音,理解重點字詞,有利于他們的整體感知。還是以《示兒》為例。教師引導小學生理解了“元”通“原”以及“同”通“統(tǒng)”,理解了“但”為“只、只是”之意,再讓他們多讀多悟,就能粗略地觸摸到詩人那“為國家不能統(tǒng)一而深感悲憤”的強烈思想情感。以上這些,是古詩詞學習的“奠基之作”。
二、沿波索源深入探究,善于在精讀中熟知文意
與其他作品相比較,古詩詞具有“多一字累贅、少一字缺憾”的個性化特點,而且有些字詞來源往往伴隨著不同尋常的故事經(jīng)歷。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我們引導小學生在沿波討源中精細多讀、深入探究,才能更好地熟知詩詞內(nèi)容,進一步把握其中的生動文意。以《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為例。作者為什么要說“常記”呢?其中“沉醉”究竟是“酩酊大醉”還是“心情大醉”之意呢?這是深入學習并精準了解該詞的兩大著力點。原來李清照深居閨中時常回想少時游玩的情形,為與時俱增的激情所驅動,欣然寫下了這一憶昔詞,這才有“常記”說法。從開頭兩句不難讀出作者的“極度興奮”之情,再與后面的“興盡”聯(lián)系起來,我們就能進一步確認“沉醉”是作者對自己內(nèi)在心情的前后照應和生動描寫,所以絕不是有些人所說的“因多酒而酩酊大醉”的另一番意思。如此而為,既不易讓學生錯解文意,又有利于幫助他們更好地體會詞人常憶情趣往事的美妙感懷。
三、拓展延伸合理想象,善于在研讀中體悟情感
由于結構與形式、內(nèi)容與篇幅等因素,還有作者“故意為之”等因素,幾乎在每一首唐詩宋詞中都或多或少地蘊藏相應的“空白現(xiàn)象”。有鑒于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小學生善于通過拓展延伸等形式,積極開展與之相應的“補白”活動,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想象思維能力,而且有利于在潛移默化中不斷積淀他們的情感元素。以《游園不值》為例。作者興致勃勃地前來游園,卻因遭遇了“鐵將軍把門”而深感失望;無意之間看到了“一枝紅杏出墻來”,他不由得想到“春色滿園”的美妙景象。筆者讓小學生聯(lián)系實際認知和生活經(jīng)驗,充分地想象那“關不住”的滿園春色究竟是怎樣的一番美景。既激發(fā)了小學生的情趣想象思維,又使他們與詩人共同享有美妙心境和欣喜情感。再如《所見》,筆者以“牧童捕蟬的經(jīng)過和結果如何”為題,引導學生在充分想象中再現(xiàn)童真童趣,并能切實感受該詩的個性特點和作者的獨特筆法。教學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四、以讀促寫,以寫促讀,善于在互動中增進內(nèi)化
“兒童的智慧多出在他們的手指尖上?!眱和哪芰颓楦杏趾螄L不是出在他們的“手指尖上”呢?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jù)實際情況需要,善于組織并引導小學生積極開展“以讀促寫、以寫促讀”的讀寫互動活動,不僅有利于幫助他們提高學思感悟能力,而且有利于促進知識與情感的進一步內(nèi)化,從而贏得“深度學習”和“情知互動”的雙贏效果。比如,通過對《江上漁者》的讀寫互動,小學生從中更加切實地想象到江水的波翻浪涌,感受到捕魚者的生命安危,體會到“吃魚者不顧、捕魚者不吃”的不平等,不由得對捕魚者產(chǎn)生了同情與憐憫之情。再如,通過對《送孟浩然之廣陵》的讀寫互動,小學生似乎在“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中,不僅“看到”了漸行漸遠的人船逐步消失在水天相接處,而且“看到”了作者對故人的深切留戀以及對故人離去的悵然若失,從而更加體會到了李白與孟浩然之間的深情厚誼。由此可見,讀寫互動的古詩詞教學是很有必要的。
總之,古詩詞教學能夠充分而又集中地體現(xiàn)“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tǒng)一”的基本特點,是涵養(yǎng)學生語文學科素養(yǎng)的有效載體和良好平臺。
參考文獻:
[1]任曉梅.以“寫”促“悟”,品味“詩情畫意”美:談小學古詩詞教學的現(xiàn)狀與對策[J].福建質量管理,2016(1).
[2]孫慶博.小學古詩詞教學的理性回歸與價值追求[J].教學與管理,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