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婦產科 河南鄭州 450014)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是一種妊娠期特有疾病,以妊娠期一過性高血壓、頭暈、視力模糊、蛋白尿為主要臨床表現,以血管內皮細胞廣泛性損傷和全身小血管痙攣為病理改變,具有并發(fā)癥多、病程進展快等特點,是增加圍產兒死亡率、影響孕產婦妊娠結局的重要原因[1]。目前臨床尚未明確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fā)生機制,治療多以降壓、解痙、抗凝和改善腎臟微循環(huán)為主。硫酸鎂作為臨床常用解痙藥物之一,在本病治療中應用頻率較高,但長期大量使用可導致血液內鎂離子濃度過高,可能引起肝腎功能損傷、呼吸功能受損,嚴重時發(fā)生猝死,需與其他藥物聯(lián)合應用。低分子肝素在改善人體微循環(huán)狀態(tài)方面效果肯定,但是否可聯(lián)合硫酸鎂治療本病,能否進一步改善本病治療效果,尚待進一步分析[2~3]。本研究旨在探討低分子肝素聯(lián)合硫酸鎂在妊娠期高血壓疾病中的應用效果?,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醫(yī)院2015月4月~2017年4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80例,按照治療方案不同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0例。對照組年齡25~32 歲,平均年齡(37.86±2.41)歲;孕周 31~35周,平均孕周(33.16±1.01)周。研究組年齡25~33歲,平均年齡(37.98±2.12)歲;孕周 31~36 周,平均孕周(33.53±1.13)周。兩組患者年齡、孕周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經臨床檢查確診為妊娠期高血壓疾?。慌R床資料完整;無溝通和認知功能障礙,可主動配合檢查和治療。(2)排除標準:妊娠前有高血壓病史者;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妊娠期間需使用其他藥物者;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中途脫落病例。
1.3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縮宮素等藥物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予以硫酸鎂(國藥準字H20033861)治療:25%硫酸鎂60 ml溶入5.0%葡萄糖溶液500 ml中靜脈滴注,靜滴速度1~2 g/h,1次/d。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國藥準字H20060190)治療:低分子肝素5 000 IU皮下注射,1次/d。兩組均連續(xù)治療3 d。
1.4 觀察指標 (1)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平均動脈壓、心率變化;(2)統(tǒng)計兩組不良妊娠結局發(fā)生率;(3)記錄兩組產后2 h出血量。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平均動脈壓、心率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平均動脈壓、心率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平均動脈壓、心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平均動脈壓、心率比較(±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平均動脈壓、心率比較(±s)
心率(次 /min)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對照組組別 n 平均動脈壓(mm Hg)治療前 治療后40 40 t P 114.59±3.26 114.82±3.51 0.304>0.05 86.87±4.82 102.25±5.29 4.755<0.05 72.86±3.54 72.91±3.45 0.064>0.05 64.16±3.31 70.72±3.98 8.015<0.05
2.2 兩組不良妊娠結局發(fā)生率比較 研究組不良妊娠結局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妊娠結局發(fā)生率比較[例(%)]
2.3 兩組產后2 h出血量比較 研究組產后2 h出血量(347.46±3.28)ml,明顯低于對照組產后2 h出血量(354.59±4.49)ml,t=8.110,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妊娠期高血壓病是妊娠期特有的危險病癥,其主要病理基礎是全身小動脈痙攣、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黏度增高及組織缺血、缺氧等,表現為高血壓、蛋白尿等,若無及時予以有效治療,可導致產婦死亡[3]。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病因可能涉及母體、胎盤和胎兒等多種因素,包括滋養(yǎng)細胞侵襲異常、免疫調節(jié)功能異常、內皮細胞損傷、營養(yǎng)因素和遺傳因素等[4~6]。
目前,臨床針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主要采取藥物治療,對其治療有效性與安全性要求較高。硫酸鎂為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常用藥物,可抑制中樞神經的活動,抑制運動神經-肌肉接頭乙酰膽堿的釋放,阻斷神經肌肉連接處的傳導,降低或解除肌肉收縮作用,同時對血管平滑肌有舒張作用,使痙孿的外周血管擴張,降低血壓[7]。但單一應用硫酸鎂治療的效果有限,且為避免硫酸鎂中毒等不良情況,無法增加藥物劑量以改善治療效果,因此臨床多建議采取聯(lián)合給藥方案。低分子肝素是通過普通肝素解聚精制而獲得,多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預防和治療,主要通過對血管壁或纖維蛋白溶解系統(tǒng)的影響而發(fā)揮其功效[8~9]。該藥用于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治療中,可通過對凝血酶、凝血因子Xa的抑制作用,持續(xù)抗血栓形成,從而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動力學,改善機體循環(huán)狀態(tài),且對血液凝固性、血小板功能均無明顯影響,安全性較高。相較于肝素,低分子肝素對血小板黏附性、血小板功能等均影響較小,更適宜妊娠期女性使用[10]。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平均動脈壓、心率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平均動脈壓、心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不良妊娠結局發(fā)生率及產后2 h出血量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低分子肝素聯(lián)合硫酸鎂方案在降低妊娠期高血壓患者血壓方面效果突出,同時可顯著降低不良妊娠結局發(fā)生率及產后2 h出血量;但低分子肝素聯(lián)合硫酸鎂方案容易出現心動過緩,這一點有待進一步分析。綜上所述,低分子肝素聯(lián)合硫酸鎂在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治療中的效果確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