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 聰
曇花,屬于仙人掌科,是一種灌木狀多年生肉質(zhì)植物。一般在夏季能盛放非常美麗的白色花朵,開花的時間多在晚間8點天暗月明之后,因而被人們稱為“月下美人”。但它花開的時間卻只有短短的3~4小時,因此人們常常用“曇花一現(xiàn)”寓意一些美好的事物難以持久。
說起曇花美麗的別名——“月下美人”,倒有一個十分凄美的民間傳說。傳說天庭中,一年四季都能盛放美麗的花朵。而曇花原本是天庭上的一個花神,她與一個每天為她澆灌鋤草的小伙子日久生情。沒想到這事驚動了玉帝,雷霆之下,把她貶為一年之中只能在夜色中短暫開放的花朵,讓她與情郎無法相會。那個小伙子則被送到靈鷲山上出家,賜名“韋陀”,令其忘卻塵緣??苫ㄉ衿钌岵涣诉@份感情,當她得知每年暮春時節(jié),韋陀尊者會上山采春露給佛祖煮茶時,她就趕在那短瞬的時光里盛放自己……春去夏來,便留下了一段“曇花一現(xiàn),只為韋陀”的佳話,因此曇花又被人們叫作“韋陀花”。
曇花的葉、莖早已退化,已經(jīng)難以分辨哪處是葉,哪處是莖了。因為葉子已退化成極細的針狀,莖反而成了葉片狀,其中老莖成了圓柱狀并呈木質(zhì)化,新枝呈扁平的綠色葉片狀,所以稱之為“葉狀枝”。
曇花的葉狀枝兩側(cè)邊緣呈波浪形淺鋸齒狀,花朵就長在淺鋸齒的凹陷處。花朵由花筒和花冠兩部分構(gòu)成,花筒外部呈紫色,往上逐漸形成長淺裂狀。而花冠部分的顏色潔白,重瓣,先端尖銳。雄蕊成束,數(shù)量極多,白色的花柱比雄蕊要長,柱頭分裂成16~18條。
曇花的花朵帶有香味,只在夜間開放,沒多久就會凋謝。由于地域的關(guān)系,曇花中雄蕊和雌蕊的成熟時間有著一定的時間差。因而,在我們這個國度里,所種的曇花是不能夠結(jié)出果實的,如需育種,一般采用扦插法。
作為植物學中同科不同屬的令箭荷花,在形狀上與曇花相似,很容易混淆,誤以為曇花也有紅色的。其實它們之間的區(qū)別還是比較明顯的:曇花的葉狀枝較寬,軟而薄,葉緣成波浪狀的淺鋸齒;令箭荷花的葉狀枝則較窄,厚而硬,葉緣成圓鋸齒。曇花的花筒比瓣片長約2倍,令箭荷花的花筒比瓣片要短。曇花一般在夜間開花,花冠呈白色,花期在6-10月之間。而令箭荷花則大多在白天開花,花冠外部呈深紅色,內(nèi)部則呈現(xiàn)粉紅色,花期在3-5月之間。
曇花原產(chǎn)于遙遠的美洲墨西哥、洪都拉斯等熱帶國家,目前在我國各地都有栽培。曇花的特性在于無論種于何地,都會在夜間開放。開花的時間,一般在花蕾迅速膨大后2~3天的晚上。開放時,下垂的花筒緩緩地翹起,絳紫色的外衣慢慢地舒展開來,然后由20多片花瓣組成的,約有20厘米潔白如雪的花朵便在夜幕中綻放了。花開時全株微微顫動,似乎在使勁地撐開花瓣,盛開的3~4小時期間散發(fā)出淡淡的幽香,之后花冠閉合成燈籠狀。
那么,曇花為什么只能“一現(xiàn)”呢?原來,曇花原產(chǎn)于南美洲熱帶的沙漠地區(qū),那里的氣候特別干燥。白天氣溫又極高,為避開陽光的灼烤,嬌嫩的曇花只有選擇在晚上開放。加上曇花又是蟲媒花,只能憑借香味引誘昆蟲來授粉,而沙漠地區(qū)晚上的八九點恰好是昆蟲活動最為頻繁的時間,所以這個時段開花有利于授粉。到了午夜,沙漠地區(qū)的氣溫偏低,不再適宜昆蟲活動,曇花授粉繁衍的時機也就過了。此外,曇花短促的開花時間,還可以減少水分的揮發(fā)。所以,曇花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就逐漸形成這樣一種奇特的開花習性。
其實曇花在它的原產(chǎn)地是能夠結(jié)果的。它的果實是紅色長圓形的,多汁液,內(nèi)部的黑色種子可用于繁殖。但是遠離故鄉(xiāng)的曇花,只能依靠切取葉狀枝做扦插繁殖。其方法為先適當晾曬上幾天(這樣切口處不會腐爛),然后插到沙土內(nèi),個把月后就能生根長成。曇花喜肥沃的沙壤土,比其他仙人掌科的植物更需要水分,所以要勤澆水,每年方能不斷地盛放出繁多的花朵來。
曇花開花的數(shù)量,往往與植株的大小以及施肥情況成正相關(guān)。只要有足夠的給予,一株曇花甚至能開出20~30朵潔白無瑕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