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相
摘 要:微課是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的產物,其獨特的“短小精悍”的特點,受到了廣大一線教師的青睞。本文根據(jù)化學學科特點,將微課分為講授型、實驗型以及習題解答型三種類型;根據(jù)化學教學中微課的應用情況,提出利用微課助力化學實驗開展、使用微課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以及使用微課展示化學微觀世界等教學策略,以期能提高化學教學效果。
關鍵詞:微課 高中化學 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11-0110-01
1 引言
二十一世紀是信息時代,信息技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也打上了信息技術的烙印。微課是信息技術與教育相融合的產物。其“短小精悍”的第一無二的特點讓微課在一線教學的應用中獨占鰲頭,近年來4G網(wǎng)絡的普及為微課的發(fā)展更是提供了基礎的網(wǎng)絡保障,微課迅速走進基礎教育領域,成為助學助教的有力工具。
2 微課的分類
微課以教學微視頻為主體,由教案、教學設計、習題等教學材料有機組合的教學資源包。它主要針對教學重點、難點,短小精悍、目標性強,為碎片化學習和個性化教學提供有力支持。先根據(jù)化學學科教學實際與化學學科知識具體的教學特點,微課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2.1 講授型微課
化學學科中概念復雜繁多,化學反應方程式抽象難以理解。學生在課堂短短的45分鐘內,很難全部接受。部分學生的學習就會出現(xiàn)滯后的現(xiàn)象,教師可以針對這些難以理解的知識點錄制講授視頻,將學習內容以微視頻的形式展播并將部分學習重難點知識以導學案的教學資源包形式整合,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情況選擇微課,進行自主學習,鞏固性學習,查漏補缺式學習,提高學生對于化學重難點知識的理解。
2.2 實驗型微課
實驗是化學教學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化學實驗具有一定的風險性,耗時也固定,為了提高化學實驗的成功率,減少化學實驗的實踐,學生需要在實驗前熟悉實驗操作。教師可以錄制實驗演示過程,制作微課。教師的講解和微課視頻相結合,能夠使學生對實驗有更直觀和深入的了解。
2.3 習題解答型微課
和數(shù)學、物理一樣,化學也是理科,做習題成為化學學習的必要部分?;瘜W題型多變難以理解,學生需要反復練習,將題目所涉及的知識點吸收內化,綜合整理出題目解題思路。但是化學知識點繁多,如各類反應方程式、實驗題,化學工藝流程題等,學生很難全部掌握。習題解答型微課就是針對某一類型題目解題過程設計的。學生只要選擇自己不會的題目,反復學習,最終掌握。
3 微課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應用策略
3.1 微課助力化學實驗的開展
實驗型微課可以助力化學實驗,促進化學實驗的開展。首先,教師可以錄制化學實驗的過程,供學生學習。實驗視頻錄制好之后,教師需要對視頻進行后期處理,對實驗需要注意的細節(jié)進行配音講解,或利用字幕提醒學生注意。學生通過看微課視頻,掌握實驗細節(jié),熟悉操作過程,進而提高實驗成功率。比如,在講《制作硝酸鉀大顆粒晶體》時,教師可以先錄制實驗視頻,在實驗視頻中,教師輕輕攪拌硝酸鈉和氯化鉀混合液,都可以看到晶體析出。然后再加熱硝酸鈉和氯化鉀濃縮混合液,發(fā)現(xiàn)又有晶體析出。但此時析出的是氯化鈉晶體,視頻上配有提示字幕。接著教師再錄制硝酸鉀粗產品提存的實驗。實驗過程,每個學生容易犯錯的細節(jié),教師都要配音講解。通過視頻,學生掌握實驗要領,到了動手操作的時候,學生能夠從容處理實驗中的出現(xiàn)的問題。
3.2 微課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微課是針對具體知識點而設計的片斷化教學資源包,具有明確的目標,能夠促進自主學習。首先,在化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微課促進課前預習。預習為課堂教學奠定基礎,教師通常在課前布置預習任務。但是由于高中化學抽象難懂,學生預習時會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可以事先制作微視頻對難以理解的知識點進行講解。學生使用微課自學,掌握教學難點。比如,電離方程式對于學生來說是陌生的。在預習電離方程式時,學生不理解。教師可以制作微課,講解電離方程式的寫法,然后再演示NaCl電離方程式的寫法。學生在理解后舉一反三,從而掌握電離方程式的寫法。其次,教師可以利用微課指導學生課堂學習。眾所周知,化學概念繁雜比較抽象,學生掌握起來很難。教師可以針對課堂教學難點錄制微課,學生使用微課反復學習。高中班級人數(shù)眾多,教師不可能一個個單獨輔導,微課指導學生自主學習,解放出教師,進而做更多的事情。最后,利用微課和思維導圖促進單元復習。學生通過繪制思維導圖,理清各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如果學生沒有系統(tǒng)地掌握單元知識,教師可以通過微課動態(tài)地呈現(xiàn)出單元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做習題是復習課的重要任務,使用習題解答型微課講解習題,鞏固所學知識。
3.3 微課展示微觀世界促進學生理解
化學更多關注的是物質的微觀世界。但是,微觀世界是學生看不到的。所以,教師在講解微觀世界的時候,學生難以理解。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展示出模擬的微觀世界,更利于學生理解。比如,教師在講NaCl電離時,可以通過3D動畫模擬出Na+和Cl-電離過程。再比如,教師在講解《微觀結構與物質多樣性》時,需要學生掌握原子核與核外電子的排布。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帶負電的核外電子圍繞帶正電的原子核做高速運動,有擺脫原子核對核外電子吸引力的傾向,從而理解為什么核外電子沒有被原子核吸進去。微視頻可以有效地模擬出微觀世界,將抽象的化學知識直觀化,幫助學生理解吸收。
微課風靡于教育領域,它的出現(xiàn)推動教育向前邁了一大步。但值得注意的是微課只能作為教學輔助手段,不能完全代替課堂教學,教師切不可以完全依靠微課?,F(xiàn)在網(wǎng)上微課雖然很多,但是我們不能直接拿過來用,需要進行二次開發(fā)。化學教師也要努力掌握信息技術,掌握微課的開發(fā)與應用技巧,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張振飛.“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探索和實踐[J].化學教與學,2015(05):45-46+16.
[2] 于景怡.微課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實踐應用和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8(01):176-177.
[3] 張坤.優(yōu)化高中化學“微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與方法[J].數(shù)理化解題研究,2017(36):80-81.
[4] 張云飛.基于微課的高中化學翻轉課堂教學探究——以探究鐵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與還原性為例[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19):56-5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