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容 單美楠 陸葉 季明懿
摘 要:義務教育的均衡發(fā)展需要優(yōu)質教育資源總量的增加,也就是需要將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引入薄弱的學校,使得義務教育能夠實現(xiàn)均衡的發(fā)展,這也需要對薄弱的學校進行改造,讓它和優(yōu)質學校均衡化,從而增加優(yōu)質資源的總量。近些年來,為了實現(xiàn)義務教育的均衡化發(fā)展,很多地區(qū)通過建立學校“互助共同體”來推進教育的均衡化。與此同時,在當今多學科交叉融合、綜合化的趨勢下,復合型人才的培養(yǎng)成為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而基于“互助共同體”的校內學習專屬平臺能夠為學校各院系與專業(yè)提供更為安全、安心、快捷的學習交流機會。本文將會從基于“互助共同體”的校內學習專屬平臺的建設內容、建設意義、建設現(xiàn)狀以及今后的建設前景這四個方面出發(fā),對基于“互助共同體”的校內學習專屬平臺建設進行了深入的探討研究。希望本文的觀點對于“互助共同體”下的校內學習專屬平臺建設有所幫助。
關鍵詞:“互助共同體” 校內學習平臺 教育均衡化 交流機會
基金項目:2017年上海市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項目編號:XJ2017175
基于“互助共同體”的校內學習專屬平臺建設,能夠給各個學校的各個專業(yè)提供更加安全、安心、快捷的學習機會和交流機會。這一學習平臺與傳統(tǒng)的學習平臺相比,有其特殊性,所以需要對這一平臺的建設內容和現(xiàn)狀進行詳細的了解,同時需要對這一平臺建設的特征和意義進行分析,對發(fā)展前景進行展望從而找出針對這一平臺進行建設相關的更加完善的對策。下文就首先對基于“互助共同體”的校內學習專屬平臺的建設內容進行簡單的介紹,然后對建設意義、建設現(xiàn)狀等進行較為詳細的分析,最后對這一平臺的發(fā)展前景進行了展望。
一、“互助共同體”的校內學習專屬平臺建設的內容
在“互助共同體”的校內學習專屬平臺當中,有學習需要的學生可以平臺上發(fā)布各類訴求,還可以在需求中標注出對于授課者的各種要求,然后授課者就會根據(jù)這些需求和要求來選擇自己的授課對象。在“互助共同體”中需求涉及的范圍非常的寬泛,包括了專業(yè)類、語言類、技能類、技術類、藝術類等各種類型,對授課者的要求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來制定,可以要求授課者提供語言等級、成績排名等證明。當然,在這個平臺當中學生不僅僅是單純的授課對象即學習者,也不僅僅是授課者,這具體體現(xiàn)在酬勞方面,學生對授課者的酬勞既可以是資金形式也可以是傳授自己的技能的形式,換句話說就是通過技能的互換來實現(xiàn)技能的學習。
“互助共同體”的校內學習專屬平臺對于知識接受方和知識傳授方來說都是非常的有利的,首先,對于知識接收方而言不僅可以獲得高質量的學習互助服務,而且可以滿足自身的興趣要求,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并獲取與各院系專業(yè)的同學廣泛交友的機會,從而也擴大了交際圈。其次,對于知識傳授方而言,一方面可以通過自身的知識技能為自己獲取酬勞,另一方面也可以鞏固自己所學的知識,增進自己的表達能力和實踐能力,從而也增強自身的市場競爭力。
與此同時,“互助共同體”的校內學習專屬平臺還設有評價系統(tǒng),知識傳授方和知識接受方都可以對對方進行評價,這樣不僅可以更加直觀地體現(xiàn)教學質量,而且有助于雙方的雙向選擇。再加上“互助共同體”的校內學習平臺對本校的所有學生開放,所以學生可以更加快速的找到自己的學習伙伴,然后共同協(xié)商授課方式、授課時間和授課地址,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學習時間不會受到課堂的限制,學習地點也不僅僅是教室了,學習變得更加的靈活,學習體驗也更加的豐富和多樣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必然會被大大提高。
二、“互助共同體”的校內學習專屬平臺建設的意義
建立“互助共同體”的校內學習專屬平臺的主要目的是:促進學生之間的互相學習,營造學習氛圍,建立友誼共同成長。從我國現(xiàn)在的就業(yè)形勢看來,就業(yè)競爭是非常的激烈的,對于復合型人才的需要是最多的,學生已經(jīng)不能只局限于自己的專業(yè)之內,而是必須學習專業(yè)之外的知識和技能。通過上述平臺,有助于不同專業(yè)學生之間相互學習,從而形成更多的復合型人才?!盎ブ餐w”的校內學習平臺具有以下三個優(yōu)點:
(一)安全性
“互助共同體”的校內學習專屬平臺以一個學校為范圍,通過學生身份認證系統(tǒng),使得安全性大大提高。[1]再加上這一平臺中的學生大多數(shù)是同一所學校的,所以相互之間認識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對學生的安全進行了保障,實名認證系統(tǒng)會在出現(xiàn)問題時,找到問題人物,第一時間消除安全隱患。
(二)快捷性
通過這個平臺,同學們能快速地在校內找到符合自己要求的學習伙伴,節(jié)省金錢和出行時間。盡管現(xiàn)在的學校當中一般會設有家教部來對校外的中小學生進行補習,但是并未滿足校內大學生對于其他專業(yè)、才藝學習的渴求,且消息傳播的方式不多,采取被動方式,僅處于被咨詢再安排的模式。這一平臺可以實現(xiàn)通過線上模式,更好地找到供需匹配的學生。
(三)社交性
學校是一個社群。目前不少同學缺少和其他院系同學的交流聯(lián)系。通過該平臺,校內同學可以跨院系互幫互助,可以擴大學生的交友范圍,在愉快的學習中還建立起深厚的友誼,從而讓整個校園變得更加和諧,也有助于不同專業(yè)的學生對其他專業(yè)的了解,掌握到了更多的知識。
三、“互助共同體”的校內學習專屬平臺建設已經(jīng)具備的條件及發(fā)展前景分析
接下來,筆者將會從平臺建設已經(jīng)具備的條件出發(fā)對這一平臺的發(fā)展前景進行分析,將從需求方、服務方以及技術方這三個方面具備的條件進行分析和探究。
(一)對需求方進行前期調研
在對周圍的學生采取隨機調查和抽樣調查的方法進行調查后可以發(fā)現(xiàn),這一平臺的受眾是非常龐大的。調查發(fā)現(xiàn),當代大學生的培養(yǎng)目的不再是僅僅對專業(yè)知識的掌握,在社會需求的變化下,大學生需要更為全面的發(fā)展,注重各方面能力素質的培養(yǎng)。因此,對其他技能的學習成了必須。相比校外較高昂的學習費用,面向互助共同體的校園專屬學習服務平臺為需求方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也節(jié)省了精力和成本。所以這一平臺的發(fā)展前景非常的良好、受眾很多。[2]
(二)對服務提供方前期調研
在對服務提供方進行調研以后可以發(fā)現(xiàn),在校園中已有這樣提供教學服務的群體存在,而校園專屬學習服務平臺彌補了原有校園家教平臺受眾的局限性,教學內容的多樣化也減少了服務提供方的專業(yè)技能限制。所以“互助共同體”的校內學習專屬平臺的形成對于滿足學生的學習和社交要求都有著積極的意義,現(xiàn)階段這一平臺的應用范圍也變得更加的廣泛了。
(三)對技術方進行調研
這一平臺在模擬建設時期找了具有計算機相關才能的學生來協(xié)助該服務平臺的模擬建設。這也響應了學習互助共同體的宗旨,側面印證了學習互助共同體的可行性。且因為有學生的參與,所以對于學生的各項需求的了解也會更加的全面和深刻。技術層面上來說,由于是可以和校方達成合作的項目,學生身份的實名認證以及技能的認證也都是有保證的。對于學生來說這一平臺也就更安全和安心。校園內部的專屬一對一教學對場地的要求更低,自修室、食堂至是操場都讓不同教學內容的課程體驗變得多樣化。[3]
四、結語
“互助共同體”的校內學習專屬平臺有廣闊的研究及發(fā)展前景。一旦此交友學習互助平臺形成,不僅可以在本校使用也可以發(fā)展到所有校園,所有學校的學生不用在通過第三方的中間機構或者中間人而是可以自己去尋找相關學習伙伴,進行學術交流,互相學習,互相提高。在這種背景下,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友誼可以得到發(fā)展,還有助于實現(xiàn)義務教育平衡化發(fā)展的目標。同時未來學生可在此基礎上在對此項目進行深入的研究,可以擴大平臺的內容覆蓋面,不僅僅局限于學術方面的交友,可以發(fā)展為他人尋找活動伙伴甚至生意伙伴的一個大型且安全可靠的交友平臺。
參考文獻
[1] 史淑惠.構建教師學習共同體的研究策略[J].教育,2017(45):78-79.
[2] 丁兆寶.基于精準理念的學校研學共同體建設[J].江蘇教育,2017(30):42-45.
[3] 單紅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共同體的形成機制和建構策略研究[J].學生之友(初中版)(下),2010(12):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