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瓊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小學語文教學也在不斷地發(fā)展之中。教師對于學生的教學也要適當的加入語文情感教育。利用形象化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感悟生活,突出語文教學的特點,建立學生對語文教育的認同感、接受感,使得學生重視語文,認識到語文學習的重要性。學生熱愛語文,從而提高語文成績和綜合素養(yǎng)。本文將針對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育 加強情感
小學語文對于學生來說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小學語文的作用是培養(yǎng)學生的個人情感和提高學生的審美感覺。小學語文課文中往往都富含著豐富,細膩的情感。學生在學習中體會著作者所表達出情感,從而增強情感體驗,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如果小學教師在教學中,忽略了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就會導致學生的情感缺失。所以在新課標改革的背景下,教師要改變以往的教學策略,轉變教學方式,明確新背景下的情感教育,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目標。
一、情感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提升學生的自我調控能力
情感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自我調控能力。小學生的年齡偏小,認知能力較差,對于社會事物缺乏一個完整的認知狀態(tài)。他們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對于自己的所作所為和自己所要表達的情感缺乏一個控制的力度,所以小學生并不能分辨出他的所作所為是正確還是錯誤的?;诖?,教師在教學中提升學生對于事物的認知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教師對學生實施情感教育可以幫助學生充分認識到情感的重要性,使得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提升自身的辨別能力,認識到什么事應該做,什么事不應該做,同時控制著自己的所作所為和情感表達。自我調控能力的提升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完善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
情感教育能夠有效完善學生的人格健康,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還沒有形成完整的人格和個性特征,他們對于事物的處理方式還處于一個懵懂無知的狀態(tài)中,分不清事情做法的對與錯,如果小學生對于一個事物產生某一種看法,就會留下深刻的影響,難以改變,對于這件事的認知程度,還會影響到小學生后期的發(fā)展。換句話說,如果小學生對于一件事產生了錯誤的認知,那么這將會對他們的未來產生巨大的影響,影響他們的人格健康和性格完善。教師對小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時,要把情感教育融入到教育的方方面面中去,通過一定的情感教育,完善學生人格健康,促進學生的更好地發(fā)展[1]。
二、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措施
(一)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情感
在小學語文情感教育中,朗讀是一種教育方式。在對學生進行朗讀教學時,教師先對課文進行范讀,需要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情感,加深課文理解。在學生理解課文后,教師再引導學生,有感情的進行朗讀課文。例如,在對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王小二》這篇課文學習時,教師先把課文內容向學生介紹一遍,然后教師進行范讀,讓學生在聆聽中體會情感。教師要讀出情感,讀出韻味,在朗讀中激發(fā)學生們愛國熱情。隨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邊讀邊想,在腦海中想象王小二是怎樣為祖國的革命事業(yè)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學習王小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保護好中國共產黨的偉大革命精神。學生在閱讀中被課文中的主人公英勇事件深深感動著,激發(fā)出學生對革命烈士的敬仰之情,熱愛祖國,努力學習[2]。
(二)利用電教技術激發(fā)學生興趣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對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豐富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對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在教學過程中,利用當代先進的電教技術,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學活動。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電教技術把一些知識點做成有趣的PPT圖案,文字,或者播放一些視頻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身心投入,思維開闊,學習效率顯著提高。例如在學習一年級下冊第八單元中的《小壁虎借尾巴》這是一篇知識科普類文章,上課方式就可以播放動態(tài)視頻,教師找到《小壁虎借尾巴》的相關視頻,在課堂上進行播放,小學生在觀看完視頻后,就會對小壁虎的“尾巴”產生濃厚的興趣,小壁虎為什么要借尾巴?小壁虎的尾巴為什么會自己長出來?這一系列的問題學生可以進行探究,參閱資料,學生積極探索事物的情感被激發(fā),認識到世界上的萬事萬物的奇妙之處。熱愛大自然,保護環(huán)境,使得世界上的生物與人類和諧相處。
(三)聯(lián)系生活實際,豐富學生情感
任何教學活動都脫離不開生活,所以語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要把生活實際與課堂結合起來,讓學生認識到,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有聯(lián)系的,課堂內容也能與生活掛鉤。使得學生不僅在課堂上受到教育,也能在生活實踐中受到情感教育。中華民族歷史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為了發(fā)揚與傳承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編者會在課本中適當地對歷史文化精髓有一些涉及,這些課文往往都富含著豐富的情感體驗和深刻人生道理,小學生學習這些課文后,會對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產生好的影響。教師要學會利用生活中美好事物;來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例如學習二年級上冊《憫農》時,教師先對詩文進行朗讀,讓學生先自行體會詩文的內容,體會到農民伯伯種莊稼的辛苦,面朝黃土,背朝天,風吹日曬,還要擔心莊稼的收成問題。使得學生懂得糧食的來之不易,珍惜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讓學生回憶在生活中是否有浪費糧食的行為出現(xiàn),認識到浪費糧食這種行為是錯誤,在以后的生活中要養(yǎng)成節(jié)約糧食的好習慣。通過這樣的情感教育,學生把課文內容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充分體會到課文想要表達的中心含義,并學習到一種好的品質[3]。
(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興趣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堅持啟發(fā)性原則,提出問題,巧設疑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問題的設置要多樣化,有邏輯性,使得學生思維發(fā)散,又有一定的條理性。例如在學習《烏鴉喝水》這種具有探索性的文章時,教師要巧妙的設計一些有關于課文內容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在討論中,學生思維被打開,語言表達能力增強,并且在討論中可以吸收到他人的知識經驗,增強了自身的知識儲備。教師對學生的討論結果作出點評,學生在點評中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思維的欠缺性,從而在下一次討論中吸取經驗教訓,獲得更好的結果。學生在討論中獲得情感教育,虛心接受他人意見,學習他人長處,彌補自身不足之處。
教師對于一些平時在課堂上不善言辭的同學要給予更多的關心,鼓勵他們與他人交流,說出自己的內心的想法。捕捉到他們的回答問題中的“閃光點”,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學生在細微處體會到教師對于他們的尊重與關懷之情,師生之間產生友好的情感交流,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強了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4]。
(五)鼓勵學生多進行想象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于事物多進行想象,激勵學生運用遷移的思維方式,綜合的運用知識[5]。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的《挑山工》時,教師向學生介紹挑山工將貨物運送到山上的路線,體會挑山工的辛苦。讓學生想象有什么樣的機器可以幫助挑山工在運輸貨物時不再如此辛苦,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設計出一種機器幫助挑山工,使得學生體會到勞動人民的辛苦,體會到現(xiàn)在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努力學習,為中國的科研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自己的貢獻,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情感教育。
(六)積極開展語文活動課教學
教師不僅要對學生進行課堂上的教育,還要培養(yǎng)學生個性的自由。教師要充分注重語文活動的教學,語文活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好和特長,實現(xiàn)個性的自由,健康發(fā)展,使得每一個學生個性都不一樣。通過一些語文小活動,教師鼓勵學生去大自然中觀察事物,做一些小實驗,手工,體現(xiàn)出課堂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在現(xiàn)實社會中去思索,在思索中發(fā)揮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思考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大膽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促進素質教育的開展。例如在學習中,學生可以自己組織一些活動,如扮演小主持人,召開一些“會議”,這樣方式既鍛煉學生口才,又提升了學生的勇氣,在學習了一些童話故事后,學生可以扮演一些童話故事中的人物,體會到童話故事中情節(jié)的生動。在這樣的活動課上,學生所表演的都與課本上所學知識緊密聯(lián)系,加強了學生的情感教育[6]。
三、結語
綜上所訴,把情感教育融入到小學語文教育中,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升了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使得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升。在小學課堂上實施情感教育,學生的情感體驗變得豐富,提高學生的素質,使得學生努力學習,迎接挑戰(zhàn)。
參考文獻:
[1]高國卿.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情感教育的滲透探討[J].學周刊,2018,(22):111-112.
[2]盧維明,黃麗萍.探析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7,(12):118+135.
[3]李茂林.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對策分析[J].學周刊,2016,(32):96-97.
[4]王世法.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方法[J].基礎教育研究,2016,(07):60-61.
[5]臧以霞.試析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理念及實踐[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05):15-16.
[6]王曉翠.在語文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的方式及方法[J].教育現(xiàn)代化,2017,(46):202-203.
(作者單位: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qū)教育局電教儀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