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洪平
(南充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四川 南充 637000)
急性腦梗死是指患者的腦組織因長期缺氧引起的腦細胞受損、凋亡所致的惡性腦血管病。急性腦梗死發(fā)作的主要病理因素是患者腦組織的血流動力學指標出現異常[1]。目前,臨床上主要使用溶栓療法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進行治療,以促使其腦血管中的栓子盡快溶解,減輕梗死病灶對其腦神經功能的影響[2]。但是,急性腦梗死患者在接受溶栓治療后,易導致其腦組織發(fā)生再灌注損傷。有研究表明,對接受溶栓治療的急性腦梗死患者加用依達拉奉注射液進行治療,可有效地改善其腦神經功能,減輕梗死病灶對其腦組織損傷的程度。本次研究主要探討用依達拉奉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7年1月至12月期間南充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54例急性腦梗死患者。這154例患者的病情經顱腦CT檢查后,均被確診為急性腦梗死。本次研究對象的排除標準是:1)TIA(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患者。2)RIND(可逆性缺血神經障礙)患者。3)腦栓死患者。4)存在心肺功能異常的患者。5)過敏性疾病患者。6)消化系統潰瘍性疾病患者。7)在參加本次研究前1周內接受過抗凝治療的患者。8)有藥物過敏史的患者。9)血液疾病患者。將這154例患者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39例,女38例;其年齡為46~76歲,平均年齡為(65.29±10.71)歲;其病程為13~46 h,平均病程為(36.27±10.36)h;其中輕度腦梗死患者有21例,中度腦梗死患者有23例,多發(fā)性腦梗死患者有15例,腔隙性腦梗死患者有18例。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41例,女36例;其年齡為45~75歲,平均年齡為(65.27±9.73)歲;其病程為13~47 h,平均病程為(36.34±10.66)h;其中輕度腦梗死患者有23例,中度腦梗死患者有30例,多發(fā)性腦梗死患者有13例,腔隙性腦梗死患者有11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神經內科綜合治療,方法是:1)為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進行治療,初始劑量為300 g/d,待其病情穩(wěn)定后,將用藥量減至100 g/d。2)對患者進行控制血壓的治療。3)對患者進行抗血小板聚集的治療。4)對患者進行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的治療。在此基礎上,為觀察組患者加用依達拉奉注射液進行治療。依達拉奉注射液的用法是:將30 mg的依達拉奉注射液與100 ml濃度為0.9%的氯化鈉注射液混合后,用此藥液對患者進行靜脈滴注,2次/d。治療15 d為1個療程,對兩組患者均進行1個療程的治療。
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NIHSS(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的評分、Barthel(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的評分、凝血酶時間及其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1)將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三個等級??傆行?(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2)進行治療前后,使用NIHSS對患者腦神經功能缺損的程度進行評價,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腦神經功能缺損的程度越重;使用Barthel對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進行評估,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越強。3)不良反應包括腹壁青紫、牙齦出血、ALT(谷丙轉氨酶)的水平升高、AST(谷草轉氨酶)的水平升高。
將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錄入到SPSS19.0軟件中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治療,對照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5.71%(其中治療效果為顯效者有40例,為有效者有26例,為無效者有11例),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7.4%(其中治療效果為顯效者有45例,為有效者有30例,為無效者有2例)。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更高,P<0.05。在治療期間,在對照組患者中,有12例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其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為15.58%;在觀察組患者中,有3例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其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為3.89%。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更低,P<0.05。經過治療,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的凝血酶時間更長,其NIHSS的評分更低,其Barthel的評分更高,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凝血酶時間、NIHSS的評分和Barthel評分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凝血酶時間、NIHSS的評分和Barthel評分的比較(±s)
對照組 77 8.26±3.11 60.23±5.11 18.27±0.39觀察組 77 5.13±3.26 80.31±12.32 19.23±1.37 t值 9.3354 10.2371 9.3514 P值 <0.05 <0.05 <0.05
急性腦梗死的病灶由中心壞死區(qū)及周圍的缺血半暗帶區(qū)組成[3]。有研究表明,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進行有效的救治,雖無法挽救其中心壞死區(qū)已死亡的腦細胞,但可促進其周圍缺血半暗帶區(qū)側支循環(huán)的恢復,以改善其腦代謝,避免其腦神經功能進一步受到損傷。急性腦梗死患者的缺血半暗帶區(qū)在恢復血運機能后,其腦組織內自由基的含量、過氧化氫的含量及羥自由基的含量迅速增加,損傷其腦質膜,進而導致其腦神經細胞死亡。因此,在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進行治療時,不僅需要恢復其腦組織的供血、供氧,還要避免自由基、過氧化氫及羥自由基等對其腦組織造成二次損害[4]。有研究表明,依達拉奉注射液能夠有效地減少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液中自由基的含量,減輕其腦細胞的氧化損傷,保護其腦組織、腦血管內皮細胞及神經細胞。另外,依達拉奉注射液還可迅速地穿透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血腦屏障,使其大腦中的血藥濃度迅速地達到峰值,減輕其缺血半暗帶腦神經細胞受到再灌注損傷的程度,保護其腦神經細胞。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用依達拉奉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的效果顯著,可有效地促進患者腦神經功能的恢復,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降低其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