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芳*,吳娟娟,周凡冰,林秀金
(海南省衛(wèi)生學校,海南 ???570311)
生活質量根本在于探索人生活的緣由以及如何更好地提升生活品質。近年來,社會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地豐富或滿足,人們精神生活卻相對滯后,這也引導社會將更多的研究轉移到這方面來。精神生活質量核心的表現(xiàn)是心理生活質量[1]。本研究主要探索海南省衛(wèi)生中職在校生心理健康狀況對其生活質量的影響。
對象為海南全省衛(wèi)生中職在校學生,選取2574名學生進行測試,實際回收錄入有效問卷2269份,占全體在校生人數的24.9%,本研究問卷有效回收率為88.15%。
采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量表及WHOQOLBREF量表中文版,該量表由26個條目組成,包括生理、心理、環(huán)境、社會關系領域4個維度,還包含兩個獨立分析的條目即總生存質量及總健康狀況,其中第21條“您對自己的性生活滿意嗎?”不適合衛(wèi)校學生,依據高中生生活質量評價辦法[2]改為“您對自己青春期的變化適應嗎?”。
采用問卷調查方法。選取海南全省六所衛(wèi)生中職學校中的三所學校,采用隨機分層抽樣,抽樣比例均符合統(tǒng)計學要求。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總生活質量和總健康狀況對心理領域得分為正向相關因素,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SCL-90中總分及十大因子對心理領域得分均為負向相關因素,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將學生SCL-90總分(X)作為自變量,心理領域(Y)得分作為因變量進行線性回歸分析,結果方程如下:Y=66.237-0.073X,經t檢驗,得t=-11.635,P=0.000,回歸系數有統(tǒng)計學意義。由方程得到,總分越大,心理領域得分越小。
將總分、十大因子進行變量賦值,總分(x1)、十大因子分別從x2-x11和心理領域得分進行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最終方程為:Y=64.039-12.041x5,方程結果顯示,抑郁因子對心理領域得分情況影響最大。
表1 將WHOQOL-BREF量表中總生活質量和總健康狀況分別和心理領域得分進行相關性分析
表2 將SCL-90中總分和十大因子分別和心理領域得分進行相關性分析
本次研究探索了海南省衛(wèi)生中職在校生心理健康狀況對其生活質量的影響:WHOQOL-BRE量表中總生活質量和總健康狀況對心理領域得分為正向相關因素,SCL-90中總分和十大因子分別和WHOQOL-BRE中的心理領域得分均為負相關。并由回歸方程得到:SCL-90總分越高,心理領域得分越低,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得出其中抑郁因子的影響最大,這與上述直線相關分析結果吻合。分析表明心理健康狀況越差的學生生活質量越低,由此揭示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希望能夠引起相關部門高度關注。
本研究前期研究表明海南省衛(wèi)生中職在校生的生活質量偏低[4],且學生的心理健康不容樂觀[4],分析其影響因素主要有:社會的歧視、學校的忽視、家庭的漠視及自身的盲視多方面的因素有關,積極地開展有針對性的學生心理健康干預和管理工作,給予有效措施,進而可以提高在校生的生活質量。
龐玉潔[6]、馬穎哲[7]等人的研究主張積極心理學視角下構建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本人認為極有可借鑒之處,可考慮將積極心理學相關理論研究應用到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當中并建立相應地心理健康干預模式,主要內容有:教育理念不符合當今時代要求的要及時摒棄,通過強化師生之間的溝通,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構建全員參與,貫穿社會、學校、家庭的全方位、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