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汀
一條橫穿城市大街的地下通道,是我每天上學(xué)放學(xué)的必經(jīng)之路。
每每經(jīng)過通道,與里面絡(luò)繹不絕的行人一樣,我也是行色匆匆的,但我又和他們不一樣——因為我總在心底期待能再次聽見那熟悉的吉他聲。1
其實我早已記不清第一次見到那個吉他歌手是什么時候,只有當(dāng)時的場景至今仍歷歷在目。
一個衣著樸實的少年,臉上帶著羞澀的表情,在地下通道里擺好支架,插好麥克風(fēng),又將打開的吉他盒橫在支架前面。他的動作略顯慌亂,但又透著一股堅定。過往的行人都能清楚地看見吉他盒里貼著的字條上寫著:“為夢想歌唱?!彼p輕地?fù)崤傧?,找尋著他需要的音調(diào)。過了片刻,歌聲在吉他的伴奏下傳出,他唱的是崔健的《一無所有》:“我曾經(jīng)問個不休,你何時跟我走,可你卻總是笑我,一無所有……”
“這種水平也出來賣唱,真是噪音!”一位打扮時髦的中年婦女一邊搖頭,一邊說著。
“孩子好好加油!”一位大媽說著,伸手向吉他盒里丟下五塊錢。
少年趕緊停下演唱,彎腰拾起紙幣,塞回大媽的手里:“大媽,謝謝您。不過我不是來討錢的,我是來練歌的。我愛唱歌,我一定要把歌唱好,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
看來他不是我想象中的那種街頭歌手,但誰知道他是不是“欲擒故縱”,難道這世上真有不為錢而在街頭唱歌的人嗎?2
再次遇見他時,恰逢一次期中考成績揭榜的日子。
那是一個夏日的午后,頭頂?shù)幕鹎蛘丝局厣系囊磺??!啊馉t城市的稱號真不是浪得虛名!”我暗自想著,一邊埋怨著自己期中考試時出現(xiàn)的失誤,一邊埋頭疾走。剛走進(jìn)地下通道,一股涼風(fēng)迎面撲來,好不沁人心脾!緊接著,傳入耳中的是一陣清脆的吉他聲,時而錚錚然如“鐵騎突出刀槍鳴”,時而啾啾然似“弦上黃鶯語”。而伴著吉他聲傳來的還是那首《一無所有》,只是這次傳來的歌聲充滿滄桑感,與我上次聽到的被斥為“噪音”的歌聲迥然不同。難道在這地下通道唱歌的人換了一個?我這樣想著,不禁加快了腳步。
可在前面不遠(yuǎn)處,我看到的還是那個衣著樸實的少年,只是吉他盒里貼著的字條上的字已經(jīng)變成了:“為夢想唱歌,謝謝鼓勵,謝絕施舍!”
“這不是××鐵板燒烤魚的小伙子嗎?前幾天我還吃過他烤的魚,手藝好著呢!”
“工作服都來不及脫下就來練歌,難怪進(jìn)步這么快??!”
圍觀的行人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著,注視著少年的目光中透著贊許。
吉他聲和著歌聲不斷地敲擊著我的耳膜,每一個音符仿佛都直達(dá)我的心靈深處。原來是我錯了,這世上還真有不為錢而在街頭唱歌的人。
就像我面前的這個少年,為了心中的理想,即使要面對非議,即使要經(jīng)歷挫折,內(nèi)心依然平和與堅定。
聽著少年的歌聲,我仿佛看到兩個影子在逐漸重合——一個是曾經(jīng)羞澀慌亂地在街頭唱歌的少年,一個是如今彷徨掙扎的自己。我似乎一下子懂得了少年的那份執(zhí)著,也明白了他必是在人們看不見的地方默默地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才能一步步地向自己的夢想靠近。
從那以后,我便再也沒有見過那個少年。但每次走過地下通道,我都期待能再次聽到那熟悉的吉他聲,因為那聲音不僅撥動了我的心弦,更已成為催我奮進(jìn)的號角。3
1 懸念式開頭——一條橫穿城市大街的地下通道,里面卻有著“我”總在心底期待的吉他聲?!拔摇睘槭裁雌诖窟@個吉他聲又有什么特別?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
2 作者對文章主人公——一個地下通道里的吉他歌手的肖像、動作、語言描寫十分傳神,不僅使得人物形象豐滿,也為下文情節(jié)的展開埋下了伏筆。
3 文末生發(fā)議論,有感而發(fā)。兩次相遇,回憶交織,“我”在地下通道里的吉他歌手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懂得了要為理想而奮斗的道理。同時照應(yīng)開頭,解答了讀者的疑惑。綜觀全文,作者并未使用高深的寫作技巧,但樸實的文字下自有一種打動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