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逢綱
寫好高考作文猶如雕刻一件藝術品,不僅要匠心獨運,還要善用“工具”。那么,寫好高考作文有哪些“工具”可用呢?筆者結合多年教育實踐,認為要用好“三面鏡子”。
一、善用“放大鏡”,立意構思
立意是作文的統(tǒng)帥和靈魂,立意要精巧,必須提前構思好。那如何才能獲得精巧的立意呢?不妨使用“放大鏡”來思考。
使用“放大鏡”思考,就應該對準核心問題,找到焦點。把思維聚焦到核心、重點問題上,找到出題老師的立意點、媒體報道的熱點和社會的關注點。善于集中火力,圍繞一個問題施以濃墨重彩;善于從小口切入,圍繞核心問題重點發(fā)力。以2017年山東卷高考作文為例: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自己的感悟和聯(lián)想,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書店開啟24小時經營模式。兩年來,每到深夜,當大部分顧客離去,有一些人卻走進書店。他們中有喜歡夜讀的市民,有自習的大學生,有外來務工人員,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書店從來不驅趕任何人,工作人員說:“有些人經常看著看著就睡著了,但她們只要來看書,哪怕只看一頁、只看一行,都是我們的讀者;甚至有的人只是進來休息,我們也覺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義的?!?/p>
要求:1. 選準角度,自定立意;2. 自擬題目;3. 除詩歌外,文體不限;4. 文體特征鮮明。
整個材料來看,立意多元,適合個性表達,給考生提供了充分的寫作空間。其一,可從商家、經營者的角度來立意;其二,可從進入書店者的角度來思考;其三,可從這件事的影響來思考,等等。但到底哪個角度最好呢?這時,就會有選擇綜合癥了,難以取舍。我們要綜合出題者、媒體報道和社會關注等來考慮,找到核心問題,找到焦點,選擇最佳角度來立意。
二、善用“廣角鏡”,拓展思路
思路不清晰,問題就講不清楚,文章就寫不好。那如何才能思如泉涌呢?不妨使用“廣角鏡”來拓展。
首先,要寬幅度選材。作文主旨一經確定,首要工作就是“找米”下鍋了。收集素材時,要盡量全面考慮,從生活中取材,從教材中取材,從經典著作中取材,從時文報刊中取材……在此基礎上進行全面分析整理,否則,難免無話可說,無米下鍋,套話、空話一大堆。
其次,要多角度思考。比如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看到問題或不足;看到客觀原因時,也要看到主觀原因;看到局部問題時,也要看到全局問題。盡量照顧到各方面的情況,避免顧此失彼。
最后,要多層級劃分。在擬制提綱階段,通過細化提綱可以讓思路豐富起來??梢园褑栴}進行分類、分塊、分層,沿著問題紋路順藤摸瓜,往下層層剝開,步步深入,把問題分解為若干不同類別、不同組成要素或不同層次。例如:寫《溫暖的母愛》時,可把提綱細化為:
一、開頭:迎著風,夜空中灑下溫暖的光;伴著燈,亮屋里綻放溫暖的花。溫暖,就是那么簡單。
二、主體:
1. 茶暖,冬季母親手中的一杯奶茶。(細致描寫奶茶,母親的神態(tài)、語言等,詳寫)
2. 話暖,母親溫暖的兩句話。(母親的動作、語言,次詳)
3. 愛暖,在母親的懷抱中體驗愛。(寫在母親懷抱的感受,稍略)
三、結尾:夜空灑下的光跑進屋里,溫暖的花早已迎接了它,這時的溫暖,就是那么簡單。人生的暖,生活的暖,其實也就是那么簡單。
這樣詳細的提綱,還怕學生無話可說嗎?
三、善用“顯微鏡”,修改完善
修改是保證作文質量的最后一道關口,面對的往往是一些細微問題,還有一些“深藏不露”的細節(jié)問題,這些需要敏銳的眼光才能識別出來。怎樣練就一雙“火眼金睛”呢?不妨借助“顯微鏡”。
一看主題是否突出??词欠瘛按蜷_天窗說亮話”,旗幟鮮明地闡明了主題,亮出了中心思想。二看骨架是否穩(wěn)固。看文稿的架子搭得牢不牢靠,結構完不完整,各條塊之間邏輯關系是否清晰明了;看各級標題是否凝練。三看內容是否充實。看文稿要素是否齊備、數(shù)據(jù)是否準確;看措施是否切合實際,是否瞄準靶心、切中要害。四看標點、字、詞、句是否存在問題。標點無誤,書寫正確,文從字順,是高考作文的基本要求。邊默讀邊修改,很多問題不通過讀是難以發(fā)現(xiàn)的,用語感來彌補閱讀自己文章容易形成的心理定勢。
綜上所述,針對高中生學習語文,往往最害怕寫作文的特點,善用“放大鏡”“廣角鏡”“顯微鏡”,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破解作文寫作難題,達到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目的。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