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吳文秋
在幼兒園的活動組織中,我們經(jīng)常遇到這樣的問題:雖然通過教案的形式獲得了一些活動樣本,但往往是將樣本直接投放到實踐活動中。從理論上來說,這些活動的開展在一定意義上能夠?qū)崿F(xiàn)幼兒能力的成長和個人素養(yǎng)的提升。但很多時候,教案提供的活動案例和幼兒園的實際相脫離,和幼兒的實際需求毫無關系,使得幼兒的參與意愿降低,很多實踐活動僅僅停留于表面。這種投入和需求不一致的現(xiàn)象,導致幼兒活動的開發(fā)和組織與《指南》的大原則背道而馳。根據(jù)幼兒天性和能力需求的特點,我們有必要從幼兒的關注點入手,從幼兒的生活入手,去生成系列活動。我們鼓勵幼兒積極參與生成活動的過程,作為活動前的預熱,讓幼兒盡快融入活動氛圍,從而實現(xiàn)活動的高質(zhì)量開展,在激揚天性的同時,實現(xiàn)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與進步。
有關生成性教育活動的特點,我們應從四個方面進行概括:一是生活性,即生成性的主要素材來自于幼兒的生活,幼兒十分熟悉,在實踐操作層面不存在障礙,且能夠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實現(xiàn)實踐創(chuàng)新;二是趣味性,生成性教育活動多立足于幼兒的關注點,從幼兒的興趣需求出發(fā),擴大實踐內(nèi)容,且在過程中更加強調(diào)幼兒的階段實際,有拔高,但不落俗套,深受幼兒的歡迎;三是靈活性,生成性教育活動不限主題、不限形式,只要幼兒喜歡且能夠為幼兒的能力發(fā)展服務的,我們都可以引入幼兒的課堂,在過程組織管控上,形式也比較開放,可以是單獨的個體活動,也可以是集體的、小組的、家園的活動;四是園本性,有關生成性教育活動必定是幼兒園實際和幼兒需求的完美結合,其目標當然是特定的能力培養(yǎng)要求。
有關必要性原則,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予以說明:一是平衡處理好教師指導和幼兒主導的關系。其必要性在于幼兒主導能夠充分釋放幼兒的自主性,激發(fā)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推進活動的有序開展。但由于受制于經(jīng)驗和能力的制約,幼兒的活動必須要限定在一定范圍內(nèi),同時在活動過程中,幼兒也需要一定的幫助,這就要發(fā)揮教師的有效指導作用。二是把握好教師及時介入和幼兒合理接受的關系。即針對生成性教育活動,教師要細致觀察,選擇合理的時機,采取合理的方式進行介入,并給予幼兒合理的建議,讓幼兒可以坦然接受,實現(xiàn)活動的順利開展,同時提升幼兒的發(fā)展能力。
幼兒園生成性教育活動就是要從幼兒熟悉的生活出發(fā),借助于自然和人文環(huán)境,順勢而為,實現(xiàn)整體活動的統(tǒng)籌安排。例如,很多幼兒和家長都參加了我市舉行的馬拉松比賽,這也成為近期幼兒口中談論最多的話題。我們從幼兒的言談間感受到了他們的羨慕以及不能親身參與比賽的遺憾,并敏銳地抓住了幼兒的這一需求。于是,我們以馬拉松賽為基本素材,在幼兒園中生成了以它為主題的系列活動。我們將整個馬拉松比賽“迷你”化,將幼兒平常的50米跑升級為100米、200米以及100米接力跑等,并組織幼兒進行報名。同時推出小組活動,如:馬拉松拉拉隊、馬拉松勝利演出、馬拉松商業(yè)城堡、馬拉松之夜等。這些小組活動順時順境,和當前的城市比賽氣氛完美融合,并且以豐富的展現(xiàn)形式給了幼兒更多自由選擇的機會,滿足了不同幼兒的個性需求。這樣的活動生成設計,對幼兒的體質(zhì)、交往合作能力、實踐能力等都產(chǎn)生了積極的影響。
生成性教育活動,從本質(zhì)上來講是一種即時行為,發(fā)源于幼兒的興趣需求和能力成長的目標需要,是以幼兒為直接對象的。因此,我們強調(diào)幼兒主導性地位的發(fā)揮,要求幼兒在生成性教育活動中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將自己的想法盡情展現(xiàn)出來,在不斷嘗試中激發(fā)想象,最終實現(xiàn)創(chuàng)新能力乃至自身各方面素養(yǎng)的扎實提升。但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只不過教師的指導應從屬于幼兒的主導實踐,其目標在于讓幼兒的主導實踐最大限度地順利實施。例如,在我園的前瞻性項目活動“自然生長課程”的實施中,我們將幼兒的課堂搬到了戶外(彭園戶外活動基地),方便幼兒近距離地感受四季的變化。為了讓幼兒感受春天的氣息,教師帶領著幼兒去彭園尋找春天的自然物:潺潺的流水、雪白的櫻花林、金黃的迎春花、青青的綠草地……幼兒圍成一團,興奮地手舞足蹈。由此,經(jīng)教師和幼兒的討論產(chǎn)生了生成性活動“春天的舞臺”,大家一起商討分組,確定表演內(nèi)容和形式,創(chuàng)編動作,之后分工合作,有的在彭園以大自然為背景搭建舞臺,有的負責制作宣傳海報。在自己設計搭建的舞臺上,幼兒分組進行了表演,自編自導了一臺文藝演出。在自由充分的表演中,幼兒用自發(fā)的行動,展示了自己心中關于春的感觸和想法。與此同時,我們用手機下載了音樂,連接移動音箱,還使用了吉他等各種樂器,為幼兒們的表演進行伴奏。幼兒主動參與,教師盡其所能進行輔助,從而促使自身針對性的課程開發(fā),指導能力也獲得了實質(zhì)性的提升。
針對生成性教育活動的指導,我們更多地要求教師將關注點放在幼兒的活動過程中,要特別留心觀察幼兒的語言和行為表現(xiàn),并結合經(jīng)驗和生成性活動預設目標要求,及時把握幼兒實踐中的核心部分。教師依據(jù)活動需求,抓住時機,采取合理的方式,介入幼兒的活動當中,在幼兒實踐的同時,助力活動的高階開展,實現(xiàn)活動目標及能力的提升。例如,在生成性活動“馬拉松拉拉隊”中,幼兒熱情地為自己的隊伍加油。在激烈的比賽中,拉拉隊的幼兒漲紅了臉,嗓子喊啞了,手也搖酸了……只堅持了十幾分鐘,拉拉隊的熱情就急轉(zhuǎn)直下。對于幼兒熱情的變化,教師的感受是很強烈的,對于幼兒的活動表現(xiàn)也非常理解。一開始放任幼兒的活動自由,是為了讓他們更加積極地參與其中,我們不愿意因為種種條件限制而消減幼兒的活動熱情。但當幼兒的熱情因為身體條件而受到限制后,我們要抓住時機,及時地介入幼兒當中。我們和幼兒商量后,將他們的支持意見進行匯總,將支持同一個隊伍的幼兒集中在一起;我們還建議幼兒商討自己的口號,以做到與眾不同;針對氣力不支的問題,我們還給幼兒提供了“接力加油”的辦法,給部分女孩子提供了傳聲器……幼兒的興趣在有益的過程介入中被重新點燃,幼兒的熱情又被重新激活了。
生成性教育活動和幼兒的生活關聯(lián)密切,我們有必要、也務必要和幼兒的家庭進行有效溝通,了解幼兒在家庭中的表現(xiàn),同時向家庭匯報幼兒在園的表現(xiàn),做到相互間充分理解,并在此基礎上,全面掌握幼兒的個性需求,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活動。例如,在班級閱讀區(qū),幾個幼兒圍在一起,他們對繪本《膽小的老鼠》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生成了表演活動。游戲中他們從討論角色到制作頭飾、布置場景,都保持著分工合作,但是其中一位叫睿睿的幼兒一直看著其他幼兒忙碌,卻不參與游戲,而且情緒較為低落。在和睿睿的家長進行溝通后,我們了解到主要是因為睿睿這學期身體長得很快,比別的幼兒高出很多,造成了他和其他幼兒產(chǎn)生了距離感,再加上最近他的家中又有了妹妹,父母在有意無意間對他有些疏忽。因此,這段時間睿睿變得沉默寡言,不愛與小伙伴交流。了解到這個情況后,我們有針對性地調(diào)整了晨談話題,教師引導幼兒關注運動游戲的開發(fā)與設計,讓幼兒搜集他們最喜愛的運動明星資料。許多男孩子展示了NBA球星資料,大家在討論中發(fā)現(xiàn)了這些運動明星的身高優(yōu)勢,由此幼兒的注意力漸漸轉(zhuǎn)移到睿睿身上。在幼兒羨慕的目光中,睿睿重拾自信,并積極地加入到運動話題的討論中;幼兒一起設計、規(guī)劃班級的籃球賽,睿睿也成為男孩子們最想要爭取的小組成員。生成性活動讓睿睿重新找到了自身的價值,并愉快地投身到活動實踐中,同時也收獲了自身能力和個人素養(yǎng)的提高。
幼兒園生成性教育活動中教師指導策略的實施,要最大限度地讓指導服務于幼兒的主導實踐。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較深的理論素養(yǎng),具備豐富的活動開發(fā)和指導經(jīng)驗,同時還要有深邃的觀察能力,只有做到這些,才能在生成性教育活動中做到舉重若輕,只有這樣生成性教育活動的開展才富有導向性和目標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