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會 韓泰新 (江蘇揚州市江都區(qū)實驗小學)
在小學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不要局限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要注重鼓勵學生對文本進行自主學習,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氛圍,搭建展示自我的平臺,讓學生在解讀文本的過程中展示自己的個性,對文本內容實現(xiàn)自己獨特解讀的目標。這樣能幫助學生獲得屬于自己的獨特理解,同時學生的個性化展示也讓整個課堂變得充滿生機和活力,讓課堂涌動激情。
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個性化解讀文本就要為學生營造足夠的思考空間,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充足的時間里能夠進行細致的思考,從而幫助學生更加準確深刻地解讀文本。
在教學《望洞庭》這首詩的時候,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就將“引導學生體會古代詩詞之美”作為了重點的教學目標。首先教師為學生們出示了關于這首詩的圖片資料,從視覺沖擊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教師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在觀察圖片時的感受。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第一次進行思考,學生們能夠在具體形象的圖片沖擊下有自己的體會,接著教師讓學生帶著這樣的體會去讀詩,對詩歌獲得初步感知。在此基礎上教師讓學生進一步抓住文本中的修辭手法和意境之美進行深入體會。通過這樣一步步循序漸進的引導思考,最終讓學生深刻體會到了詩詞學習的樂趣。
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啟發(fā)學生進行思考,這就需要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造思考的空間,同時也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學生們的思維被充分激活了,學生們能夠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獲得自己的個性化體驗,在感悟文本內涵的過程中實現(xiàn)能力的提高。
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個性化解讀文本,就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敢于自主質疑,同時也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動態(tài)生成,對學生的個性化表現(xiàn)及時加以引導,讓學生有機會將自己的獨特見解展示出來,和大家一起進行討論分析。通過這樣的過程促進學生思考,讓語文課堂波瀾起伏,精彩不斷。
在教學《桂花雨》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采用了自主質疑的方式進行引導,同時教師及時抓住文本解讀中的精彩瞬間,讓學生的認識逐漸深入。在具體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就文本內容提出自己的問題,大家經(jīng)過認真思考,提出了很多不同角度的問題。例如有的學生就抓住文本的題目進行質疑:“這篇文章的標題不夠恰當,桂花不應該用雨來形容,我覺得雪更合適?!边@既是學生的疑惑,也是課堂上的意外,而教師就抓住這樣的契機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讓學生分析原文題目的巧妙之處,同時從原文中找到能夠支持自己觀點的內容,這樣在教師的機智引導下,學生們主動走進文本中,認識到“桂花雨”更注重桂花落到身上的感覺,而且加上濃郁的香味,讓人心曠神怡,更符合文本的情感抒發(fā)。
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抓住學生提出的疑惑,以及與眾不同的見解引導學生進行文本分析。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師沒有完全局限學生的思路,而是讓學生自由思考,自主展示自己的見解,給了學生討論和交流的空間,這樣的教學讓學生個性得到發(fā)揮,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提高。
在指導學生個性化解讀文本的時候教師要關注學生辨析過程中出現(xiàn)的錯誤,借助學生出錯的時機拓展學習的內容,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建立深刻的印象。
在教學《孔子游春》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初,首先向學生介紹孔子,還沒等教師介紹完,有一個學生就迫不及待地站起來:“老師,我知道,孔子的名字叫孔丘,他們?yōu)槭裁唇兴鬃幽??這好像有點不尊重的意思吧?”還有的學生這樣說:“老師,我怎么記得有的地方叫孔子是仲尼呢?”這兩個問題讓學生陷入爭論,而教師也意識到學生的知識積累出現(xiàn)了偏差,于是教師為學生補充了古人稱謂的相關知識,豐富了學生的認識。
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抓住學生知識積累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將錯就錯,引導學生將視線轉向了更加廣闊的知識世界。這樣的教學不僅有助于學生個性的發(fā)展,而且能夠幫助學生獲得更加豐富的知識,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
總而言之,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個性的發(fā)揮,滲透先進的教學理念,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主動走進文本思考探究,讓學生在解讀文本的時候,敢于展示自己的個性化見解,讓語文課堂充滿激情,實現(xiàn)高效閱讀的目標。
[1]李文潔.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研究[J].快樂閱讀,2013(22).
[2]欒成勇.讓閱讀成為學生個性釋放的過程[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