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qū)青云中心小學 王龍艷 袁 強
作文是學生一種有目的、有范圍的目標明確的意識活動,不管是寫景敘事還是記事寫人,都要求小學生們具有高度的精神集中力。而這種抽象的活動恰恰與孩子們天真的個性和低年齡段的小學生們愛形象思維的習慣相反。如果讓孩子們學畫畫,絕不是難事,而作文就完全不一樣了。因此很多學生對寫作都是厭倦的,他們無法集中精神在寫作上,亦無法在一種快樂的氛圍中完成寫作。當寫作變成了一件讓學生困擾的事情,寫作的性質和意義也會因此改變。而在這種情況下,還是有少部分學生表現(xiàn)出對寫作的興趣,那么這部分學生為什么喜歡作文呢?我時常觀察這一部分孩子,發(fā)現(xiàn)他們平時熱衷于思考問題,他們對身邊的事情有著強烈的求知欲,也樂意觀察身邊的事物,喜歡從課外書中獲取想象的空間。
在我教書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這樣一件事情:對寫作的興趣是能否寫好作文的關鍵。只有當學生對某種事物表現(xiàn)出天生的興趣與熱愛時,其才能夠將自己的身心投入到其中,也正是如此,他們才能夠從自己的生活中獲取源源不斷的靈感,從文章中獲取源源不斷的養(yǎng)料。他們能夠將這些東西應用在自己的寫作中,因此其理所當然地獲得較好的作文能力。所以,從興趣出發(fā)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手段,老師需要將學生的興趣引向寫作。但是,寫作興趣該如何培養(yǎng)呢?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多管齊下,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寫作興趣的:
有一次,我讓學生從他們的家里帶來自己喜歡的玩具,在此基礎上,我讓他們在學校的草坪上對帶來的玩具進行細致的觀察與想象。我要求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語言對自己玩具的特點和與別人玩具的不同做出講解,并為之編造一個童話故事。在這種情況下,由于寫作的對象變成了具體的對象,學生可以直接從這個對象上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結果孩子們樂此不疲。我從孩子們善于形象思維這一點入手,打開了學生的寫作興趣。
有一位有著芭比娃娃的女生是這樣形容自己的娃娃的:“小公主有雪白的皮膚、紅彤彤的臉頰、金黃的頭發(fā),她的眼睛大而美麗,但是她的臉上卻沒有一絲笑意。原來,惡魔已經(jīng)進入到她的城堡,她將成為惡魔的下一個妻子?!边@位女生為自己的娃娃編寫了一個童話故事,在這個故事里,她用的詞比平時的用詞形象了許多,在此基礎上我又及時引導她:惡魔是一種怎樣的形象呢?惡魔是否擁有強大的魔法呢?公主最后能戰(zhàn)勝它嗎?不知不覺中,我把學生引入了抽象思維的門口,我問學生:這個惡魔有什么習慣?生活習性是什么?孩子們一一答著,這實際上就完全不同于前面的問題了,前者是形象思維,而習性、特點等則是抽象思維了。
在此基礎上,我又進一步引導學生,緊緊圍繞其要表達的內(nèi)容,去觀察公主的肢體語言,讓他們能夠想象出芭比娃娃動態(tài)的樣子。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學生們帶著恬靜、喜悅的神情,編了一個個生動有趣的童話。
我在教學中常常發(fā)現(xiàn),有的老師把題目往黑板上一寫,如《我的爸爸》《我的媽媽》《我的星期天》等等,根本不顧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寫作心理,使小學生的寫作情緒受挫,進一步導致寫作興趣的下降。究其原因是作文教學的目標不夠明確,目標太高,有些作文題目超綱,超越孩子的理解力,如有的老師為了讓學生對不同類型的寫作都有所了解,他會讓三年級的學生就嘗試寫命題作文、議論文,但是老師并不知道:議論文、命題作文對學生而言是具有較大的挑戰(zhàn)的。當學生覺得自己無法勝任這樣的作文時,其就會產(chǎn)生對作文的厭倦心理。在這種心理的作用下,學生必然會失去對作文的興趣。
對此,我的做法是:給學生制定一個符合他們情況的目標。在制定這個目標時,我考慮的并不是某個特定對象,而是從班級的整體水平出發(fā),在這種基礎上,我制定的目標才是切實可行的。而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和學生多一點交流。只有教師和學生之間有足夠的交流,教師才能夠對學生的真實水平有較為正確的認知。同時,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其對寫作的自信。當然,不同的學生的基礎是不一樣的。對一些基礎較好的學生而言,我的做法是:鼓勵其向更高階發(fā)展。而對于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我的做法是:建立其自信心,讓其適應寫作的環(huán)境。為了給學生建造一個輕松的氛圍,我常帶孩子們走進大自然,走進生活,從生活中、現(xiàn)實中取材,有時讓學生們自己選題作文。有一次,我?guī)Ш⒆觽內(nèi)セ疖囌緟⒂^,回來后就布置了一篇觀察日記,有一個孩子自己寫了這樣一個作文《火車帶我上北京》,文章中大量寫出了自己對北京的想象與向往。漸漸地,孩子們的寫作興趣也就提高了。
作文來源于生活,但也是高于生活的。如果一個學生缺乏對生活的體驗和觀察,他又怎么能夠寫出撼動人內(nèi)心的作文呢?為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積極地體驗生活、觀察生活。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教師可以讓學生多參加一些活動,讓學生多進行實踐,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業(yè)余活動,舉行主題班會,開展學生間的故事會等。在學生參加這些活動的過程中,他們自然從中獲取了很多信息,這也就拓寬了其生活視野,為其進行寫作提供了很多的養(yǎng)料。這樣,他們寫出的作文就不會只是天馬行空、缺乏想象了。
傳統(tǒng)的批閱方式,老師多半是在收上來的學生作文上圈圈點點,并批上“中心明確,用詞恰當,描寫生動”等等字樣,可孩子們并不知道作文如何“中心明確”的,又如何用詞恰當?shù)?,久而久之,學生失去了寫作興趣。為此,我進行了大膽的改革:
在收到學生的作文本后,我只對其進行了粗略的修改。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對作文進行二次修改,讓其對一些句子的使用進行反復斟酌?;蛘呶易寣W生交換著修改作文,而后再對作文進行批閱。而在修改作文的過程中,我會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收集,然后再進行統(tǒng)一的講解。這種做法的好處有:讓學生之間相互借鑒,吸收別人作文中好的地方,改善自己作文中不好的地方。在改作文的互動過程中,學生都可以從對方身上學到很多東西。而對于一些非常好的作文,我會將其放到校園報或者黑板上,這樣可以讓其他學生借鑒,這也是激勵學生寫作的好方法。而通過師生互批改、集體評改、學生互改等等方式,增加反饋交流,學生的興趣度和作文水平大大提高了。
在批改中,我會找到學生作文中好的方面,對這個方面予以肯定,這是建立學生信心的好方法,對學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如果一個學生無法在寫作的過程中獲取一定的成就感,他對寫作的態(tài)度將會變得消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