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張家港市實驗小學 范京一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越來越重視學生們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不僅僅要在課堂上為學生們詳細講解各種語文知識,而且還要改進教學策略,為孩子們制定更加有效的文本細讀策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出眾的閱讀意識。接下來,筆者將從三個方面簡單介紹在小學語文中高年級閱讀教學中開展文本細讀的策略。
興趣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在興趣的帶動下,學生們往往能夠?qū)τ谒鶎W知識有更充足的探究熱情。小學生們才剛剛進入學校進行正式的語文知識學習,對于這門課程還不夠了解,而且相比于其他學科,語文課程所包含的知識相對而言更為枯燥無聊,一篇文章的閱讀是需要讀者們靜下心來細細品味的,如果教師不改變教學策略,僅僅是照本宣科,更無法激起學生們的學習熱情。所以,如果教師能夠轉(zhuǎn)變教學方式,用更具趣味性的形式來開展文本細讀教學,能適當降低教學難度,安撫小學生情緒,更好地幫助孩子們釋放自己的天性,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多媒體教學設備在校園內(nèi)部也得到了廣泛的普及,如果能夠在課文講解過程中巧妙借用多媒體設備,則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孩子們深入學習的求知欲望,引導學生仔細品味課文內(nèi)容和主題。比如,教師在為學生們講解《再見了,親人》這一課的時候,就可以利用網(wǎng)絡有聲資源開展教學,準備與《再見了,親人》這一課相關的影音資料,在聽覺、視覺等多個方面感染學生情緒,讓孩子們切身體會到親人分別的痛楚。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與朝鮮群眾分別的畫面中,孩子們會感受到文字描寫別樣的魅力,真正對于文字描繪技巧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愿意主動跟隨教師的講解提升自身的文學功底和作文能力。
在小學中高年級階段,學生們不僅僅要學習各種基礎知識,而且在該階段,自身的學習習慣也會逐漸形成,語文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身引導者的作用,為學生們提供更為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們的學習習慣,逐步幫助孩子們改掉不良的惡習,保留高效學習習慣。
當然,改變一個人的閱讀習慣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教師們在最開始可以通過為孩子們布置任務的方式去影響他們,利用這種帶有一些“強迫”色彩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不要過于重視閱讀文章的速度,更要注意閱讀質(zhì)量,只有真正從文中收獲到信息,才算得上是閱讀,而不僅僅是“閱”。另外,語文教師還應當為學生們列出一系列書單,讓學生們利用課余時間找來這些書籍進行閱讀,在閱讀的同時準備一個閱讀筆記本,將書籍中優(yōu)美的句子摘抄下來,并且在閱讀完整本書籍以后,做一份讀后感報告,與同學、教師進行溝通交流,這樣的文本細讀策略可以賦予孩子們更多的閱讀自主性,讓孩子們將拓展閱讀當作一種等同于看電視、打球的放松方式,不需要教師的督促,孩子們也會在閑暇時間用書籍充實自己。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都會采用單向知識灌輸?shù)姆绞介_展教學,雖然這樣的教學模式比較利于教師進行課堂管理,方便課堂調(diào)度,但是同樣也存在很多的弊端,比如,該教學模式往往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容易使得學生喪失課堂學習主動性,孩子們也無法有充足的時間消化教師所講解的語文閱讀技巧知識。而利用文本細讀教學策略,則能夠?qū)W生們的思維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設計更多的互動教學活動,讓學生們能夠很自然地參與到文章細讀中來,制造更活躍更具有生命力的課堂學習氛圍。教師所實施的這種文本細讀策略,對于激發(fā)學生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都有著很大的幫助,孩子們不再受到教師授課方式的桎梏,可以更自由地交流、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以及體會。
比如,教師在為學生們講解《只有一個地球》這篇文章的時候,就可以為學生引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開展文本細讀教學策略,要求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熟讀文章,將課文生詞、大致段落含義的了解過程都交給學生自己去完成。一篇語文課文內(nèi)容算是比較多的,如果教師讓學生自己去獨立完成課文生詞的查找以及段落劃分等任務,無疑是給學生增添了很大的課業(yè)負擔,而如果教師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文章細讀,則可以將小組內(nèi)部所有同學的學習積極性都調(diào)動起來,每一位學生都有著明確的任務劃分,有的學生負責段落劃分,有的負責解決生字、生詞。這樣的文本閱讀會更為細致,而且還可以培養(yǎng)孩子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幫助他們樹立良好的集體榮譽感。
綜上所述,在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嘗試著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進,引入文本細讀教學策略,針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學習習慣來設置文本細讀活動,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在學生們的意識中滲透良好的閱讀習慣,確保孩子們能夠?qū)τ谡Z文閱讀技巧的運用有更深層次的認知,促進學科綜合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