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 曹津源
瀏覽每年的中考作文題,猶如欣賞美不勝收的綠樹繁花,那些巧構(gòu)妙制的特色命題,又如枝頭點點艷紅,亮人眼球。研讀品鑒這些特色命題,可以幫助我們消除固化思維,創(chuàng)新寫作理念,開拓寫作視野,把脈命題走向,提升應對水平。閱讀近百份2018中考語文試卷后,發(fā)現(xiàn)特色作文題大致有以下十類。
一、“穿越時空”型。請閱讀南京作文題:
2018,日新月異的年頭兒;2018,氣象萬千的時代。請以“______在2018”為題,發(fā)揮想象,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擇文學名著中的一個人物填在橫線上,將題目補充完整……
記得2017年南京市中考作文題為“無情歲月有味詩”,要求考生穿越時空,寫“我”30年后返回母校參加聚會時的發(fā)言稿。今年南京題繼續(xù)玩“穿越”,且與2018高考全國Ⅰ卷“我與2035有約”不謀而合。
面對這股清新“穿越”風,我們“發(fā)揮想象”的策略有三:一是根據(jù)要求想象——補題應是“文學名著”而不是其他作品中的人物名,而且其外貌、性格等原有特點必須在想象的情節(jié)中有所體現(xiàn),文體一般選記敘文;二是指向主旨想象——將表現(xiàn)2018的“日新月異”“氣象萬千”作為文章之魂;三是蘊含新意想象——情節(jié)設置不僅“有意義”,而且要“有意思”。據(jù)說不少考生寫了孫悟空,但有的貼標簽多,不善于讓形象“說話”,缺少有個性、有趣味的對比。其實,如果選“孔乙己”“豆腐西施”“閏土”等人物入題,只要能建構(gòu)有創(chuàng)意的情節(jié),也許更能寫出文學味。同為“穿越”話題,南京2017作文題重在考查理性思考能力,2018作文題則重在考查形象思維及其表達的綜合能力。怎樣應對“穿越時空”類命題?南京作文題提供了可借鑒的實例。
二、“古詩擴寫”型。擴寫古詩詞短章,以前曾作為“小作文命題”出現(xiàn)過,以“大作文題”出現(xiàn)則是基于命題理念的創(chuàng)新。請看德州作文題:
生查子
王安石
雨打江南樹,一夜花開無數(shù)。綠葉漸成陰,下有游人歸路。
與君相逢處,不道春將暮。把酒祝東風,且莫恁,匆匆去。
一首好詩在不同的人眼里會讀出不同的美麗,本詩中的“君”可以是明媚的春光,也可以是稍縱即逝的青春歲月,可以是情投意合的摯友,也可以是那個浪漫的邂逅……請根據(jù)本首詩的內(nèi)容,自擬題目,擴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這一題型讓很多師生有點意外,有的考生將“擴寫”誤寫成讀后感。如果聯(lián)系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中“語言”“思維”“審美”這三個關(guān)鍵詞,就可以發(fā)現(xiàn)此類命題是考查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較好形式,應是作文命題百花園中的一朵鮮花。其優(yōu)點有三:其一,能在語言運用上分高下。怎樣描寫開篇“雨打江南樹,一夜花開無數(shù)”這一畫面?它與“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不同,與“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有異,考生必須運用生動可感的語言描繪“和風輕吹,細雨輕打”“催開百花”的個性化畫面;其二,能在多向思維上分高下。古詩擴寫“擴”什么?“擴”意境描述,“擴”內(nèi)心展示,“擴”情感傾訴。例如什么是“君”,導語有提示,但如何“逢君”“留君”,還得看考生思維的靈活與多樣,例如你可以這樣運用呼告手法馳騁想象:“詩人端著酒杯,向東風祈禱,東風,你不要匆匆而去呀!你繼續(xù)吹呀,再一次沐浴我,滋潤花呀……”其三,能在審美能力上分高下。寫“君”之美,考生不能停留于外層,而應聚焦于贊“君”、留“君”之內(nèi)在情愫,傳遞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這也啟示我們:平時加強審美訓練,養(yǎng)成由表入里的審美素養(yǎng),十分重要。
三、“單音節(jié)詞”型。此類命題,前兩年曾有“橋”(包頭作文題)、“丟”(江西作文題)、“補”(鎮(zhèn)江作文題)等,今年又有新的探索。請看河北作文題:
“爽”的意思是:①明朗;清亮。如:神清目爽;秋高氣爽。②(性格)率直;痛快。如:豪爽;直爽。③舒服;暢快。如:爽快。④違背;差失。如:爽約;毫厘不爽。
請依據(jù)以上對“爽”字的解釋,任選角度,以“爽”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題目自擬;②有真情實感……
此題之新在于單音節(jié)詞“爽”是一個在當代青少年中很“熱”的流行詞語,“青春話題”能登上大雅之堂,當然贏得考生一片喝彩。寫“爽”,不需要苦苦尋求題材,也不需要像寫“橋”“補”等題目那樣,去細細思考其中蘊含的比喻、雙關(guān)意義?!八本褪菨M足快樂的內(nèi)心傾訴,舒適痛快的情感爆發(fā)。考生人人有蓄積,只待“點燃”。當然,好文章不能止于“一吐為快”,還須注重過程敘述和細節(jié)刻畫,注意提煉“爽”字背后的成事之道。如果你選擇“爽”的“違背;差失”之意,讓“爽約”“爽信”之“爽”和反思改正后的痛快積極之“爽”構(gòu)成對比,文章立意也許更能出新。
四、“回望傳統(tǒng)”型。請看武漢作文題: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論語·里仁》)有德的人自有伙伴,有德的家庭會有芳鄰,有德的國家必有友邦。凡有德者,都不會孤單,一定有親近的朋友。請你根據(jù)對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寫一篇文章。
命題者以孔子的一句話去引發(fā)考生的“理解和思考”,這是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深情回望與致敬,體現(xiàn)了“立德樹人”的命題導向??鬃訌娬{(diào)砥礪品行,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有德行的人,再用自己的涵養(yǎng)耳濡目染影響他人,以成大境??鬃拥倪@一思想穿越時空,至今熠熠閃光。這給我們的啟示是:平時閱讀《論語》等古代經(jīng)典著作,不能滿足于背誦默寫,必須注重由此及彼,整體思考,聯(lián)系實際,接通當代。例如,此題中的“德”具有哪些主要內(nèi)涵?怎樣融入當代生活和發(fā)展理念?如果考生平時能多加思考并有所積淀,那么遇見“德不孤,必有鄰”這樣的“回望傳統(tǒng)”型命題,就能較快上手,從容應對。
五、“畫文轉(zhuǎn)換”型。沈陽作文題假設畢業(yè)前老師展示三幅畫,所畫題材分別是向日葵、落花生和大雁,要求考生從中提煉出適合自己行走于新生活的“最美”的“姿態(tài)”。這種形式新穎的命題寓思想性于跨界性之中,能考查考生欣賞畫作、提煉畫意和生動表達的能力。這給我們的啟示是:平時須加強賞圖明旨訓練,掌握由物及人、由物及理、借物抒情的基本技法,具備靈活、辯證的思維品質(zhì)。例如考生應該懂得,向日葵、落花生和大雁在“姿態(tài)”上內(nèi)外兼有,外出于內(nèi),在成功或失敗時的正確“姿態(tài)”更有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