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開州區(qū)實驗中學
教材是情境構建的根本,歷史是對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行動的記錄、詮釋和研究,具有真實性。在缺乏一定的社會感知和社會經驗的情況下,學生很難通過簡單的文字和圖像來全面地了解歷史、解析歷史和還原歷史。我校使用的岳麓版歷史教材,更加注重人文理念、道德精神和內在思想等方面的教育,意味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和人文精神。這時候,情境教學的運用也就極為迫切了。但是,我們需要知道的是,情境的構建并不是天馬行空的想象,而是教師需要結合教材的實際內容來構建,并且服務于教學,致力于提高教學效率。如果教師構建的歷史情境與教材內容完全相背離,那么情境教學將毫無價值可言。
所以,教材是實現(xiàn)情境教學的根本之所在。例如,在教學分封制時,需要同學們重點掌握的是分封制的內容、作用、意義等。如果教師只是用簡單的文字和圖片來構建教學情境,那么學生也只能通過冰冷的文字描述來想象抽象的概念,圖片也只是讓學生了解到當時國家的地理分布情況,并不能讓學生有效地掌握實行分封制的具體意義。所以,教師可以在結合教材實際內容的前提下,利用視頻來構建學習情境。例如,播放電視劇《東周列國》中的部分片斷,使學生通過觀看電視劇部分情節(jié)來更好地理解分封制。
教學目標是指基礎知識、思想情感和能力素質等方面的內容。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無論是什么版本的教材,或是什么樣的內容,教學目標都應該貫穿始終。所以,在情境的構建上也應該全面地考慮到教學目標這一要素。如果情境只是單一地側重于某一個方面,那么勢必會對學生學科的全面發(fā)展造成一定的影響。例如,在教學《原始農耕生活》時,如果教師只是簡單地通過圖片向學生展示原始農耕時期的文化遺址(如河姆渡遺址、半坡遺址等),那么學生了解到的只是基于圖片上的最為直觀的內容,如遺址的樣貌、位置等,這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感性認識和解析歷史的能力。所以,在構建情境的時候應該考慮到情境具有一定的情感引導和探究意義。其實,向學生展示一些古代農作物或古代農具的圖片、播放與遺址相關的影視片段等,可以將學生帶入一個具有生活情感的空間中,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在情境中完成知識的傳授和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情境并不是唯一的,在教學過程中,當一個情境不能滿足課堂多方面的教學要求時,教師也可以選擇構建多個情境來實現(xiàn)不同的教學目標,以此來促進學生的全面、高效發(fā)展。
歷史陳述的是一個事實,言語間沒有華麗的辭藻,學習過程較為枯燥。情境的構建不僅是為了向學生傳授歷史知識,更重要的是為了帶動學生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在這一特定的情境中,能夠更加專注,更有效率,更加積極地進行學習,從而實現(xiàn)學習目標。因此,情境的構建并不一定要非常直觀地陳述教學的成果和事實,而應該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張力,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和想象空間,激發(fā)學生在情境中不斷地思考和探索,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比如,在教學《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時,教師可以按照時間順序,制作視頻來反映各個時期人們的穿著打扮的變化、飲食的變化、建筑的變化、習俗的變化等。這樣,通過靈活地構建情境完成了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
總而言之,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利用情境教學可以將學生的思維引入到一個特定的歷史情境中,促使他們在情境中進行想象,使枯燥、死板的歷史學習過程情節(jié)化、生動化,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此外,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構建情境時還應該注意內容的趣味性和啟發(fā)性,多方面地構建情境內容。情境教學作為當下歷史教學的客觀需求,要想更好地保證情境的有效性,就必須依托教材,在基于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靈活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