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建湖縣第二實驗小學向陽校區(qū) 劉芳芝
基于個性化角度的小學語文作文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學生的作文結構不能過于模版化,學生需要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上,通過適當的構思來進行文章框架的構建;另一方面,在具體的內容上,學生也要加入自己對于日常生活的感悟,不能受到模版化內容的過多限制。為了提升學生語文作文寫作的個性化,教師可以從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入手,通過設計個性化的作文練習題目、采取個性化的作文指導方法、制定個性化作文評價機制等細節(jié)化的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
教師的作文教學理念不夠先進是導致教學方法不適應當下學生學習狀況的主要原因,雖然學生在小學階段的寫作過程中所接觸到的內容相對比較簡單,字數也較少,但是作為寫作的基礎階段,這一時期的寫作質量會對學生以后的寫作產生直接的影響。為了保證學生以后的寫作能夠充分發(fā)揮其個性化特征,教師也要本著個性化的原則完成小學語文作文指導與教學。因此,教師首先要轉變自身的作文教學理念。很多教師認為小學寫作內容簡單,只要把模板講解給學生,讓學生套用模板完成寫作即可。這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可以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小學作文寫作規(guī)律,并幫助學生獲得相對較高的分數,但是從長遠來看,不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持續(xù)提升與發(fā)展。因此,教師要及時轉變自己這一教學觀念,利用個性化寫作的原則指導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加入寫作過程中,在不違背評分標準的情況下,使自己的寫作內容和形式更加鮮明。
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升主要是通過不同類型題目的練習來完成的,在指導學生進行作文練習過程中,為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教師也要設計個性化的題目,不能只讓學生完成模板化內容的練習。例如對于看圖寫話這一內容,很多題目都考查了學生對于具體畫面的描述以及故事的闡述。在進行這一主題寫作過程中,學生只需要按照教師所講解的方法,按照從上到下或從左到右的順序,把畫面中的內容描述出來,并且加上適當的詞匯,使之更加連貫即可。這種模式的作文練習過于僵化,不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主設計看圖寫話內容,讓學生能夠針對不同的圖片展開練習活動。如果教材文章講解過程中有適當的配圖,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配圖的作用,讓學生展開自己的想象,由點帶面,完成故事的編寫。除此之外,對于一些課外圖片,如果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學生用另外一種思路進行思考,教師也可以將之引入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完成寫作練習。
在根據某一話題進行寫作過程中,很多學生會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完成寫作,而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寫作的過程中,則要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指導學生進行文章的糾錯,而不能按照統(tǒng)一的標準,使學生的作文趨于統(tǒng)一化,這也是個性化作文寫作的要求。作為與學生接觸最多的教師,要經常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了解學生的日常生活狀況和學習情況。通過學生的寫作,教師也可以根據其內容來了解學生日常生活的主要活動,在對學生進行作文指導的過程中,更要根據學生的寫作內容予以糾正,使學生的寫作更具個性化。例如在讓學生以“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事”為主題進行寫作練習過程中,很多學生會根據自己的經驗寫出不同的事情,有開心的,也有煩惱的。針對寫自己開心事情的作文,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先表明自己的心情,然后逐步引出事件的經過,而對于描寫自己煩惱的事情的作文,則可以讓其先描述事件,最后再抒發(fā)自己的煩惱之情,有助于讀者理解。
作文評改是作文教學過程中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也是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不論是對哪個階段的學生而言,教師的評價都會其產生直接的影響,很多學生也把教師的評價作為其改錯的主要側重點。在個性化原則下制定作文評價機制,教師一方面要考慮到不同學生的語文基礎掌握情況,不要完全按照同樣的標準來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作文評價。對于基礎掌握較好的學生,教師要適當提高對其寫作要求,讓其能夠在不同類型文章的寫作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而對于基礎掌握較差、語言表達能力較差的學生,則要適當降低標準,促進其寫作信心的形成,并引導其逐漸進步。另一方面,對于寫作的內容與形式,教師不要完全按照模板化的內容進行評價,如果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出現創(chuàng)新性的地方,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這一寫作形式的可貴之處,通過表揚和鼓勵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使其作文寫作更富個性化特征。
在個性化原則下進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能夠使學生擺脫對模板化內容的過多依賴。寫作不僅僅是簡單的事件敘述,更重要的是情感的抒發(fā)與表達。在個性化寫作原則指導下,學生的寫作水平會逐步提升,其對于日常生活的感悟以及情感抒發(fā)能力也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由于閱讀與寫作是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會受到寫作影響,進而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會得到整體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