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qū)三井實驗小學 陸文潔
組織課堂教學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排除各種干擾,為教學活動的進行創(chuàng)造一個最佳的情境,既使教師的教能按教學計劃順利進行,又使學生的注意力能集中到學的過程中。但是,課堂突發(fā)事件卻直接破壞了這一情境,不但妨礙了教師教學計劃的實施,而且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所以,課堂突發(fā)事件的藝術性處理是組織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也體現了教師的教學機智。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不論教育者怎樣地研究了教育理論,如果他沒有教學機智,他就不可能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教育實踐者……”
廣義上說,突發(fā)事件是指突然發(fā)生的事情。表層含義是事件發(fā)生、發(fā)展的速度很快,出乎意料;深層含義是事件難以應對,必須采取非常規(guī)方法來處理。而課堂突發(fā)事件是指教師在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突然發(fā)生的、在教師預設范圍之外的事情,具有突發(fā)性、多樣性和不可預知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同時進行的,在這個過程當中,不可避免地會發(fā)生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這些事情與課堂教學沒有任何的因果關系,完全處于教師教學計劃之外,這就是教學過程中的“突發(fā)事件”。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要想完美地處理好這些“突發(fā)事件”,保證教學始終在師生的最佳情緒與最佳狀態(tài)中進行,達到教學效果的最高境界,就必須充分地利用和揮好自己的教育機智,運用一定的策略,藝術地應對這 “突發(fā)事件”。
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時不能排除一些外來事件的干擾,如教室飛進了小蟲子,天氣突然變得陰暗,突然停電等等。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因此教師要有足夠的教學機智將這些突發(fā)事件處理妥當,避免出現呆滯當場,甚至影響教學的情況出現。
讓我記憶猶新的是一節(jié)教學內容為holiday的英語課,課上到一半突然下起來冬季來的第一場雪。孩子們看著外面不大不小的雪花特別激動,注意力完全從課本內容上轉移到了窗外的雪花。我感覺到因為是第一場雪,孩子肯定特別愿意看,即使我強行將他們的注意力拉回課堂教學,也不能保證他們心甘情愿地跟著你學習新知識,也許他們還會用余光不停地觀看著雪花。于是我說“孩子們,這第一場雪是不是很美?。课覀円黄饋硇蕾p個兩分鐘吧!但是兩分鐘以后請把你自己全身心地還給我好嗎?”孩子們先被我的話逗樂了,緊接著是一片接一片的叫好聲,個個都高興得不得了。兩分鐘以后我讓大家重新回到課堂,發(fā)現孩子們個個都精神抖擻,神采奕奕,雙眼散發(fā)著光芒,等待我重新開始上課。這樣的感覺比之前聽課還要好。我靈機一動,緊接著問了一個問題“Look at the snow.Do you know what holiday is coming soon?”孩子們很快給出了答案“Christmas!”真棒!如果在遇到剛剛那個情況時,我選擇了強制讓孩子聽我上課,沒有給他們自己釋放好奇心的時間,那么我相信孩子們會在我的逼迫下聽課,但是眼角一定會時不時地觀看窗外的雪花,上課效率絕對得不到保障。所以我們作為老師,為什么不去順著孩子們的意愿,更好地促進課堂效率的提高呢?
面對這堂課上下雪的突發(fā)問題,我先讓孩子有欣賞雪景的時間,讓他們的童心童趣得到釋放,隨后抓住雪景結合當堂課所學知識進行拓展,很好地利用了這個突發(fā)情況,真正體現了處理問題的藝術性。
這又讓我回想起剛工作時的一次課堂問題,那天上著課突然下起了大雨,還伴隨著嘩嘩的閃電。一道又一道的閃電將原本被烏云籠罩的白天變得突然明亮,孩子們對這個現象非常驚奇,幾乎所有孩子都在好奇地張望天空,等待下一道閃電的到來。由于我的初來乍到,沒有好好地去了解過面對課堂突發(fā)問題的處理方法,再加上自己心系教案,不容許孩子們有浪費時間影響我正常教學的情況發(fā)生,于是我并沒有讓孩子們好好去欣賞閃電,而是勒令他們立刻精神集中,回歸我的課堂中,個別不太聽指揮的孩子還被我狠狠批評了一番。盡管這樣,在大部分孩子看似能認真聽我講課的表象下,還是能發(fā)現總是有小眼神在偷偷地觀賞外面,我忍著火氣搶著時間把課上完了。為了證明我的課堂效率,下課后我特地找了一些孩子來了解情況??上ё屛译y過的是,雖然我按照計劃完成了教學,效果卻差得好似沒有上過這堂課一樣。我又氣又急,趕緊找到師傅向她詢問,有經驗的師傅才跟我剖析了課堂突發(fā)事件的發(fā)生和處理。聽完師傅的指導,我覺得獲益匪淺,在課堂上,有時并不是教案最重要,學生的立場和學習才是至關重要的。有了這次失敗的問題處理方式,我成長了許多,對這種問題的處理也老練很多,當然效果也好了很多。相信還有很多這樣那樣類似的情況可以這樣巧妙藝術地處理。
在教學活動的開展中,教師們總會遇到一些這樣的情況:孩子們的回答和答案和老師的標準答案不一樣,可是孩子們卻能說出自己的理由。每當這樣的時候,我并不會有統(tǒng)一的評價標準,而是會根據不同的情況藝術的處理。
六年級上學期中期的一次檢測中出現了這樣一道題:There______(be)men in the forest.根據題目來看,因為沒有任何時間狀語來界定是什么時態(tài),因此正確答案是are.可是在講評的時候,很多孩子不停地舉手。盡管我的講評任務很緊張,還是讓大家提出了問題,他們表示自己的理解是既然沒有時間詞,也可以理解為過去式,因為當時正在學習過去式。聽到他們的解釋我思考了一下,感覺確實不錯,于是表揚了大家,“孩子們真的很棒!善于思考,很有想法!真好!要繼續(xù)保持哦!”課后我反思著這堂課,如果在孩子們想提出不同想法時我因為自己的課時安排問題制止了大家,不給大家發(fā)言的機會,孩子們就會感受不到平等公開的英語課堂氛圍;如果孩子們提出不同答案后我不思考不采取,肯定會打擊到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積極性。因此我認為在這一個小問題上體現了問題處理的藝術性。
然而孩子們不是每次提出自己的想法時都是合理的,比如一次公開課上有孩子對fish復數的表達方式提出質疑,表示應該是fishes。如果我只從自己的教學流程上來看,給孩子們展開講這個知識點是浪費時間的,有可能影響我整個教學。但是如果不能立即抓住現場這個資源進行講解又會降低教學的及時性,磨滅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質疑能力。經過幾秒鐘的掙扎,我還是先表揚了孩子的質疑能力,并且放下下一個教學任務把這個內容解釋清楚了。雖然孩子的想法并不一定正確,但是他們能認真思考就是對英語課熱愛的一個表現,我不應該因為自己的教學任務而抹滅他們的這份熱情。課可以再上,但是情感的培養(yǎng)可不是一朝一夕的,這樣的處理方式無疑是藝術性的,只有藝術性地處理突發(fā)事件才能讓課堂和情感朝著好的方向發(fā)展。
作為一名教育者,肩上擔負的不僅是教書的責任,還有育人;不僅要會完成各項計劃內的工作,還要做好隨時應對突發(fā)事件的準備,并且掌握好處理突發(fā)問題的藝術,這樣才能將教師的角色演繹到位、將師生關系處理完美。不過要注意的是,藝術性地處理突發(fā)問題的前提是教師有高超的應變能力,只有不斷積累經驗,不斷鍛煉自身的應變能力,才能在課堂上將處理問題的藝術性發(fā)揮得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