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區(qū)王母渡鎮(zhèn)中心小學 黎貝兒
敘事性文本,是以敘事功能為主的一種文學作品,小學語文教材中編排的敘事性文本主要包括故事、散文、小說等。這些文本題材不一,內(nèi)容各異,形式多樣,但有以下四方面的鮮明特點:引人入勝的故事、一波三折的情節(jié)、比較鮮活的形象、豐富多彩的內(nèi)涵。
《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三學段的閱讀教學目標中明確指出:“了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jié),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边@些目標中也隱含了敘事性文本的訓練要點:在閱讀全文、大體理清思路的基礎上,首先明確文章的主旨所在,然后抓住與主旨休戚相關(guān)的部分場景、人物、細節(jié)等讀、思、議,并設身處地地以文章作者的視角及情感,或褒或貶,領(lǐng)悟作者是怎樣表達這種感情的。
現(xiàn)階段,在我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們一般只看重文章的中心思想、寫作結(jié)構(gòu)等,在文章的閱讀鑒賞方面,只停留在文章的表面分析和理解上,而不會引導學生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與理解,從而使得學生的思維變得有限,失去了語文閱讀學習興趣。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掌握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敘事性作品的閱讀教學,對提升教學質(zhì)量和學生的學習興趣尤為重要。
在小學語文敘事性作品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為了保證課堂教學的效果,充分的課前準備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在現(xiàn)階段的小學語文敘事性作品閱讀教學中,有許多教師的課前準備都只是簡單應付,沒有做充足的準備,或者是直接把語文教材的內(nèi)容作為閱讀教學的材料來進行教學。在教師教課之前,由于沒有對本堂課的學習目標進行很好的規(guī)劃制定,也沒有對學生進行預習文章內(nèi)容的指導,導致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沒有明確的目標,未形成初步的認識與了解,對文章的閱讀只是粗略大概地瀏覽,更不會去體會文章中更深層次的內(nèi)容。
教師在小學語文敘事性作品的閱讀教學中,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囊龑?,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從而使得教學質(zhì)量得到提高。然而在現(xiàn)階段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都只是對閱讀材料的中心思想以及段落大意進行概括,或者只是對閱讀材料中的漢語語言結(jié)構(gòu)以及詞匯方面的內(nèi)容進行講解而已,很少會引導學生對閱讀材料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使得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閱讀水平得不到提高。
充足的教學課前準備主要包括兩個部分:一是教師自己要根據(jù)對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來為學生制定明確的學習目標,二是在課前,教師要對學生的文章預習進行指導。明確的學習目標是學生對文章閱讀學習的一個方向,只有目標明確,學生們才不會盲目瀏覽,而是會主動地對文章進行認知和分析,從而進一步品味出文章中所蘊含的美好情感。另外,教師通過讓學生進行查閱相關(guān)資料、了解文章背景等課前預習工作并適當引導,可以使學生在深入理解文章之前能夠先體會作者的寫作心境、手法等,從而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文章所帶來的精神思想和美的感受。
小學語文敘事性作品閱讀教學與其他作品的閱讀教學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在小學語文敘事性作品閱讀教學中,學生們不僅要知道文章的中心思想、寫作手法等客觀表面的知識,還應該對文章作者當時的寫作心境、內(nèi)心感受以及文章所描繪的意境、所表達的情感、所蘊含的哲理、要傳達的思想觀念等都要有一個深刻的認識了解和感受。因此,在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過程中,教師對學生加強指導和促進他們主動思考是十分重要的。
敘事性作品有四個要素——時間、人物、情節(jié)、場景,但根本要素還是事件和人物,所以敘事性作品“人不離事,事不離人”。例如《理想的風箏》敘述了劉老師對于一條腿的解嘲,靠一條腿和一支圓木棍,一天站上好幾個小時,且跳躍旋轉(zhuǎn)多次為我們講課,每年春天放起他親手制作的風箏的情形。文章分別從工作和生活兩方面選取典型事例來豐滿人物形象。閱讀這類文本時,教師應在引導學生初步了解課文事件大致梗概的基礎上,明確人物與事件的主從關(guān)系,讓他們透過事件全程感受人物的品質(zhì)特征,從而為后面進一步深入感悟具有無限人格魅力的“師恩”做好鋪墊。
細節(jié)是指敘事性作品中那些細微而又具體的典型情節(jié),是作者表現(xiàn)人物的靈魂,也是讀者感悟人物的抓手。抓住了細節(jié),就可以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使學生在推敲品味語句的過程中感悟文本的真諦。
對于文本的解讀與學習,其終極目的并不在于形成知識積累,而在于是否能夠?qū)⑺鶎W知識進行內(nèi)化、活化,使能力上有所提高。不同的敘事類課文有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就敘述方式而言,有順敘、插敘、倒敘、平敘等;就修辭手法而言,有比喻、擬人、排比、對比等;就寫作方法而言,有點面結(jié)合、動靜結(jié)合、敘議結(jié)合、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教學時,教師要相機滲透寫作知識,注重寫法遷移。如《水》一文中,缺水是痛苦的,全文卻無一苦字,反而寫了雨中洗澡之樂和勺水沖涼的舒服,反襯的表現(xiàn)手法就值得效仿。
總之,在小學語文敘事性作品閱讀教學中,教師們必須要有充足的課前準備,對學生進行有效的預習,通過不斷的學習,加強自身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對語文閱讀能夠產(chǎn)生學習興趣,從而使得教學質(zhì)量能夠不斷提升。